《中国土地制度》系列直播课之十“能源转型与低碳治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5月17日上午10:30,《中国土地制度》慕课平台第10次直播课——“能源转型与低碳治理”顺利开讲。本次课程由浙江大学谭荣教授和方恺教授共同讲授。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大力推动能源领域碳减排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如何推进能源转型,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治理的深度、广泛参与低碳减排,是未来国家、社会关注的重点议题,能源转型与低碳治理也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为此,讲座以能源转型与低碳减排的意义为基底,揭示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实现路径。其中,讲座重点阐释了能源低碳转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国家治理体系层面上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低碳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展望。
本次直播课,两位老师按照以下内容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1. 能源转型与低碳减排的意义
2. 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
3. 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实现路径
4. 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挑战
5. 国家低碳治理体系四个层面的具体内容
6. 结论:能源转型和低碳治理体系的展望
他们的核心观点有:
“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来说,探讨能源低碳转型的安全风险不应局限于传统安全领域,还应包含非传统安全领域。”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能源安全风险加剧、技术安全亟须提升、信息安全漏洞明显,市场安全有待完善、人才安全至关重要。”
“鉴于此,提出如下能源低碳转型的安全策略:保障能源供给,强化能源安全;发挥煤电优势,提升技术安全;健全数据系统,维护信息安全;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市场安全;加大人才建设,重视人才安全。”
“区域协同为解决能源供需不匹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所谓区域协同,就是强调打破区域间的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构建内生互惠的合作机制,通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北油南运等跨区域能源输送工程,提高能源的产销协调能力,促进实现低碳转型。
“中国低碳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是应先从价值理念和基础制度两个层面发力,为政策工具创新铺平道路。一是要以培育面向碳中和的价值理念作为低碳治理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二是要以优化调整行政体制等基础制度作为低碳治理体系建设的前提。此外,重塑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是低碳治理政策创新的前提,涉及到行政体制机制的优化调整。”
“构建国家低碳治理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面向国内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治理价值理念;二是要创新低碳治理的激励、约束和协同治理机制;三是要推动低碳治理的政策体系建设和协同创新;四是要推动低碳治理的监管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
“低碳治理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从“化石燃料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生态文明和生物圈时代”,经济社会将面临涉及通信、能源、运输和建筑等各类社会基础设施的大转型。国家低碳治理体系将在这个过程中面临“要我低碳”逻辑向“我要低碳”逻辑的变化——前者指由政府主导的全社会的低碳转型,而后者是指当技术、市场和社会转型到一定阶段后,民众会主动创新甚至引领低碳行动(无论此时是何种激励在起作用)。”
直播视频回放(上)
《中国土地制度》慕课的直播课逐渐成为一种交流平台,把土地制度的相关热点议题作为交流话题,每次邀请一位专家与谭荣教授共同讲解和讨论,并与现场或线上的同学互动。系列直播课一以贯之地遵循着一个逻辑:将议题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放在中国特有资源国情下,放在中国制度改革进程中去解读,致力于让在校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并扩展观察实践的视角;同时,也期望能够帮助实践从业者建构或提升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往期回顾 |
这里有Climers的成果
也有Climers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