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首次立项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结果。我院以孙宝德、丁文江、李建国、张荻、王浩伟和陈明伟教授为主组成的研究团队获得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实现了我院在该类项目零的突破。该项目未来拟发展基于熔体调控的凝固控制理论与新技术体系研究,以实现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构件的数字化成形、精准化控制与低消耗制造。
创新群体项目主要是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2018年度共计资助38项,直接费用1050万元/项,总金额达到3.9亿元。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研究团队在专业领域的整体实力。
“高性能金属材料熔体与凝固控制”项目
研究重点
熔体与增强相界面精细化表征与调控
熔体结构与形核转变微观机理与动力学
多场耦合下的凝固过程及其数字化智能化控制原理
团队成长经历
1996 年,著名材料物理冶金学家、中科院院士周尧和教授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在“211”工程支持下建立了学术梯队,主要围绕金属熔体质量控制和凝固组织形成开展研究。孙宝德教授博士阶段即师从周尧和教授,博士后出站后留校工作,成为其主要助手,先后承担了自然基金、973 课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课题等,形成以其为带头人的课题组。在此后 20 余年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围绕“高性能金属材料熔体与凝固控制”,进一步建立起合作密切的群体,与丁文江、李建国、张荻、王浩伟和陈明伟教授紧密围绕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关键构件制造中的共性科学问题—熔体与凝固控制开展研究,在熔体结构与非平衡凝固、熔体加工与凝固组织控制、熔体与异质相的复合与界面调控、大型构件凝固成形与缺陷控制等特色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
该项目团队研究成员包括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杰青2人与千人计划1人,还包括22名优秀中青年教师,10名博士后及70名研究生。在多年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团结协作、求实创新、专业特长互补,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团队。近5年,团队成员在Science、PRL、Acta Mater等发表SCI论文689篇,核心成员的SCI他引合计15547次,授权发明专利282项。为我国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提供了系列关键材料、重要构件和技术支撑。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一等奖8项。
团队研究成员简介
学术带头人
孙宝德,教授,长江学者、杰青、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973首席。从事铝合金和高温合金凝固组织与缺陷控制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
主要学术骨干
丁文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镁合金和铝合金及其精密成型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
李建国,教授,杰青、973首席。从事高温合金和金属功能材料凝固过程与结构表征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4项。
张荻,教授,长江学者、973首席。从事液固复合及成型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4项,指导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篇。
王浩伟,教授,长江学者。从事熔体控制自生复合材料及其凝固成型研究,获教育部和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
陈明伟,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从事熔体结构与非晶合金研究,获ISI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奖。
其他研究骨干
范同祥,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李金富,留学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
彭立明,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王 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曾小勤,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吕维洁,全国优博、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疏 达,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邹建新,青年长江学者
付超鹏,中组部青年千人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稿件来源/材料学院科技发展中心 聂文洁
图文编辑/彭佳恒
责任编辑/徐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