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陪你读圣经] 为什么保罗欠所有人债?

数子 高塔与守城者 2020-10-11


今天我们想跟你一起读的圣经片段来自于教会书信的第一卷书:罗马书。




 经文

罗马书1:8-15 (新译本)

首先,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大家感谢我的 神,因为你们的信心传遍天下。 我在传扬他儿子福音的事上,用心灵事奉的 神,可以作证我是怎样不断地记念你们, 常常在祷告中恳切祈求,也许我可以照着他的旨意,终於能够顺利地到你们那里去。 因为我很想见你们,好把一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定; 也使我在你们中间,藉着你我彼此的信心,大家一同得到安慰。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好几次预先定好了要到你们那里去,为了要在你们中间也得一些果子,像在其他的民族中间一样,可是直到现在还有阻碍。 无论是希腊人或是未开化的人,聪明的人或是愚笨的人,我都欠他们的债。 所以,对我来说,我随时都愿意把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背景介绍


罗马书的作者是那位十分有名的使徒保罗。保罗原本是一个犹太教师(拉比),热衷于摩西律法和犹太教的传统,属于犹太人中最为“敬虔”的法利赛人,他将耶稣及其门徒视为威胁,加以迫害。但有一天他却在行路途中遇见了复活的主耶稣(见使徒行传9章),主耶稣的启示使扫罗的生命发生了剧烈的翻转,他成为了向外邦人(即非犹太人)传递福音的使徒。保罗的足迹遍布当时的罗马帝国,告诉人们那位死而复活的主耶稣, 相信的人越发增多,在各地便形成了基督徒的团体—— “教会”,保罗有一系列的书信写给这些教会, 在这些信件中,保罗或是解答许多基督徒的困惑和问题,或是劝勉坚固他们的信心。 罗马书是这写书信中的其中一卷,正是保罗写给当时的罗马教会的。

罗马教会原本是由犹太人基督徒和非犹太人基督徒构成的。 但罗马皇帝革老丢(Emperor Clavdivs)一度将所有的犹太人从罗马驱逐出去,经过五年之后,所有这些被驱逐的犹太人,包括跟随耶稣的犹太人,才被允许回到了罗马。 当这些犹太人回到罗马教会的时候,发现教会的惯例完全“去犹太化”了,这就造成了犹太和非犹太信徒之间的张力。到了保罗的时期,罗马教会已经分裂了,信徒在如何践行信仰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比如安息日、割礼。在这种情况下,保罗写了这封盼望教会合一的书信。 



 我们读到了什么


刚刚过去的周二,我所在的教会小组查考的是罗马书第一章的前半段,包括上面这部分的内容。今天就不成文的与你分享下当时的感受吧。

那天,我跑了一整天的实验,从实验室出来回家吃了点饭,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心去小组的查经聚会。近期时常感到“忙碌的空虚”,事情很多但不知道努力的意义是什么。这两周实验也失败、重跑,反复了好几次,有时候从早到晚一个人呆在没有窗户又冷气过度的实验室里,出来后……嗯,还是一个人。好的是已经对孤独没那么敏感了,孤独的时候稍微麻痹下自己,刷刷视频,也能不太费力的过去。

读经、祷告、教会,也算按部就班的在做着。但在在两次聚会中,我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想法:“真没意思,还不如干脆离开算了。”讲台上的人分享着使命、意象、感恩,但我只感到他们说的离我很远。周二的小组查经也不例外,寒暄寒暄再分组讨论,小组长抛出着经文相关的各种问题,具体问题我一概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些问题令我感到索然无味,不知道真实的生活什么关联,也丝毫触动不了内心,讨论过程中我什么都不想表达。

后来小组分成两人两人进行讨论,我和一个姊妹是一小组。姊妹先分享到,她看到保罗爱那些很不一样的人,而自己却往往只靠近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使我想到自己通常也只为那些熟识亲近的人祷告。轮到我分享时,我先说我好像从没像保罗一样觉得自己是个“欠债者”,好像欠了别人什么,反之更多觉得别人欠了我吧。

之后,我分享了这段经文我唯一有“感受”的地方,不在细节,而在通篇中保罗话语里面的真挚和热切。透过他的文字,我能感受到他的心,他想念这些人,他想要见到这些人,和这些人面对面的交流。保罗不只是一个理性的劝勉者,他不仅是要透过这封信件达成一个“劝勉”或“教导”的目标,他心中饱含着对真实的人的思念与深情。看看他说的话吧,他让神来作证,自己是怎样不断的记念这些人、不断为这些人恳求祷告、他是怎样很想见这些人,分些恩赐给他们,到他们中间,一同得安慰。保罗也实在是想法设法去到他们的身边。这大概不是仅仅持有一份“工作”和“职责”的人能说出的话。

福音不仅仅是“一套正确的世界观”或“一个经过佐证的真理”,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人群中间,与真实的人一同生活,听过他们的疑惑,见过他们的小信,体会过他们的软弱,祂是为一个个鲜活的、祂所认识的人走上了十字架,而不是为了一套哲学、一个理想,祂是一位陪伴人走过生命旅程的上帝。祂的福音在生命和生命的连接中间,这福音不仅让人领悟真理,还让人畅快的欢笑、悲伤的痛哭,并且不是一人,而是像罗马书写的 “要与喜乐的人一同喜乐,与哀哭的人一同哀哭。” 

近来,我有时会体会到一种“专业化”的福音:符合神学的讲道、按部就班的侍奉、形式多样的活动… 但当一个痛苦孤独中的人来到教会的时候,他能找到福音吗?福音就是一场慷慨激昂、鞭辟入里的讲道吗?或者一套精心设计的查经课程?还是一些热热闹闹的教会活动?这些本身都是好的,但若没有爱,没有对一个个真实又迥异的人那发自内心真挚的爱,就不是福音了。你可以花上几年教导人们全部圣经的真理,却从未与一个伤心的人共同哀哭。保罗这样说:

“我若能说世人和天使的方言,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样。 我若有先知讲道的恩赐,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并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甚麽。 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给人,又舍己身被人焚烧,却没有爱,对我仍然毫无益处。”

回到周二的小组查经。两人分享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整个小组讨论,轮到我说话的时候,麻木的我竟然一开口就流出了眼泪,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我想者眼泪里面有我在异国他乡作为“化外人”的一些自怜吧,但如果你要告诉我说,文化隔阂很正常啊,去选择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就好了,诸如此类的话。我想告诉你:我相信在基督里的爱能够超越这些障碍。在基督里,不仅人和神之间的墙垣拆毁了,人和人之间也是一样。不是说关系里不再有误解、困难、伤害,我是说:超越社会提供给我们的社交礼貌和人际距离,在基督里的不同的人能够一同欢笑,一同流泪,彼此原谅,互相守望,不拘是希腊人,还是化外人,聪明人,还是愚笨人。

分享到最后,我又想到了那位身在异国服侍的姊妹,她与当地人有三重隔阂:语言、文化、宗教。她没上过什么学,是个朴实的乡下人。但她生命里流淌出的爱却是那么的真实,她住在山民的中间,用很简单的词汇结结巴巴的与村民沟通。而那些在山上的小棚子里聚会读经的山民,他们可没听过精彩的讲道,也没有人手一份的解经材料,但他们却是蒙福的,因为他们见过一个基督徒深爱他们的模样。她骑着摩托翻山越岭;她竭力用当地语言讲解福音;她温暖又亲近的拥抱;她年复一年的陪伴与探访;她为当地人流泪又痛心的祷告。我记得那天夜晚的山上,昏暗灯光下大家唱着“你真伟大”,祷告着上帝医治各人的病痛。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最后的最后,罗马书里有这样说:“不要欠人的债;但在彼此相爱的事上,要觉得是欠了人的债。” 愿你我在基督里面自由的付出爱,不计回报,不问代价,与哀哭的同哭,与喜乐的同乐。 

塔城后记

读完分享,想起去年数子在禾场的日子。当时数子和我分享过那位姊妹的故事,让我很感动,便把听到的写成诗记下来。今天重新翻出来读,心里羞愧。她去到山民中间,而我是前三节里“他们”中的一员……像数子所说的一样,“她生命里流淌出的爱却是那么的真实。”她就像这段经文里的保罗一样,不断记念那些山民,常常在祷告中为他们恳切祈求,风雨和山路也拦不住她的脚步。[塔城小光]


《山上麦田里的孩子》

他们往平原去了

他们往城市去了

他们往河谷去了

唯独你不听劝

要去高山上的麦田


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

高山上的麦地里,

做工的人更少见

山又高,路又险


以利亚求雨,你却怕雨

但你仍坚持要去地里

众人看见瓢泼的雨

你看见山民的眼泪

而那素来爱你的,看见你

他为你轻轻卷起雨帘


你相信他也曾上山

对着众人念出幸福的八个名字

你披起他的衣衫

对众人念出他的名字

曾经你在草垛里油灯下的熟稔

如今用陌生的语言诵念


地因咒诅长出蒺藜

也生出埋怨

“山又高,路又险

何必要去高山上的麦田”

你独自沉默着把苦杯下咽


云来遮住了你的眼

你抬起头

只见他一人荣面

“惦念我山上麦田的孩子

你的一切我都记念”


山上的麦田里

麦浪起伏像风雨夜的海面

你在父怀中安眠

梦见收割的秋天 


往期文章

嘿,梵高,你为什么不爱惜耳朵?

塔城故事 • 到你那里


欢迎关注、留言、分享  |  高塔与守城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