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该说泪中带笑,还是笑中带泪?总之,千万看护好孩子!
1
又一个娃磕到了……
我(难以理解):您这样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的!孩子现在才1岁半,我们得摁着她缝……
熊家长:缝!你们只管缝!需要我帮你们摁着不?!
我:啊??啊……不用了不用了,家属在外面等着吧……
看着眼前这个被玩具磕到“眉开眼裂”的一岁半小娃娃,深可见骨的伤口让我不忍“下刀”。
科里规定,小孩子手术需要全身麻醉。
如果只是局部麻醉,给孩子缝脸的时候,明晃晃的手术刀(修整皮肤边缘)、针往那一放,别说1、2岁的孩子,7、8岁的都会哇哇哭,还会疯狂甩头……到时候随便一刀下去都会偏,妥妥的医疗事故!
而全身麻醉,需要禁食禁水6~8小时,否则术前气管插管、通入氧气时,一旦引起干呕,所导致的食物反流会使孩子窒息,有生命危险。
是的!缝合一个伤口哪有那么简单!
而广大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常规做法却是孩子碰着了哪了,只要一哭,马上好吃好喝的零食奉上安慰——简直是添乱!
这位熊家长,也意料之中地刚给孩子“进贡”过果冻,包装纸还在手里攥着。
听到全麻手术要等6~8个小时,家长一下子急了眼,强烈要求局麻缝合,这才出现了开头的这段对话。
所以
各位读者老爷们,以后孩子受伤,尤其是决定要送到医院缝合时,一定别急着靠“大开吃戒”来安抚啊!
2
强行“下刀”……
但,我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
这次局麻缝合结束后,孩子有没有心理阴影我不知道。
但这次手术变成了我目前最大的心理阴影!全程如同亲临4D《咒怨》片场!!
整个手术室立体环绕播放着惨烈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音调飚高)
她一边死死地盯着我们,一边躁狂地惊叫、暴怒地蹬腿、撕扯、狠狠地抠我们摁着她的手……
我甚至一度意淫着恐怖电影里“眼球爆出、神秘生物撕开肉身大开杀戒”的诡异画面……
手术以后,也丝毫没有影响她嚎叫的力气,与颓然倒地、心力交瘁的本“老阿姨”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次接连处理完两台急诊后的“摆拍”
3
“整形科”变成了“儿科”
按理来说,
我这样一个整形科的“农民工”
才过完18岁生日(不要脸ing)、未婚未育
应该对“孩子”这种生物体会不深
但是
一提到“孩子”这两个字
我瞬间变咆哮体啊啊啊!!!
别看我们科牌子上
像模像样地写着“整形外科”几个字
一到晚上分分钟变成“儿科”……
晚上的急诊科,就像是一个穿破次元壁的桥一样,早中晚、凌晨,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输送着需要“不留疤”的美容缝合的“急诊娃娃”(but不留疤是不可能滴):
孩子们不是被狗咬了,就是被猫抓了、打架了、磕桌角了、撞门框了、笔扎皮里了……
看着深深嵌在一张张混着血、眼泪、口水和大鼻涕的脸上扭曲的伤口,“老阿姨”实在佩服!这种对自己下得去手的精神,这群孩子是狠人!
即使龟缩在厕所里,也能听到360度无死角、响彻整个楼层的连环急诊催命call。
急诊(一气呵成,不留任何插嘴余地):老师您好请问是整形科吗?这里有X个小朋友脸上受了伤,让他们现在去您那看一下好吧!
我(懵):啊……
急诊:行,我让他们现在就去了啊。
我(死猪不怕开水烫):好的……让他们先打破伤风,再带双氧水上来啊!!
这里也提醒宝爸宝妈们
如果小朋友不幸被金属划伤深层组织,记得最好在急诊打一下破伤风抗毒素,之后再买一瓶双氧水,方便医生冲洗、探查伤口,杀死进入到深处的厌氧菌。
如果说急诊电话用“催命”来形容的话,那半夜里坐在医生办公室里的娃们的哭声绝对是“夺命”!此起彼伏、如雷贯耳、长江后浪推前浪……
昨天晚上值的班更是一言难尽,下楼取血,让同门在科里替了我一会儿,结果办公室瞬间被急诊娃娃们坐满了……
苦不堪言的同门催我回来,真滴辛苦了!抱团痛哭!
等我回去的时候,他们已经“粘”了3个急诊娃。
这里顺便说一下“粘”这种骚操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一部分复合条件的伤口已经不需要缝合了,直接用堪比强力胶水502的组织胶水粘合即可。
而符合的条件就是:伤口边缘整齐、伤口较浅、伤口较干净、伤口较短。
下面这样的显然就不行啦↓↓↓
同门走后,我持续发挥着连“连床头贴贺银成(医学生男神)照片都救不了”的急诊体质,连夜又招来3个急诊娃。
图中每个娃眼角的泪滴都在诠释我的绝望。一进办公室和家属讲话的时候简直像是打哑谜,明明两个人都在用力嘶吼,可仍然什么都听不清楚。娃们哇哇的哭声像是月夜孤狼之间交流的神秘暗号一样,一声“哇”会立即引起无数共鸣。
接下来才是最恐怖的,为了对伤口一探究竟,还需要和“小恶魔们”正面交锋!
小恶魔?
没错!
他们挠我的脸、踹我的腰、扯我的头发、口中还会歇斯底里的叫着:“不要!!不要!!啊啊啊啊啊啊……(海豚音)”
只是因为不想让我用浸过碘伏的棉签帮他们擦干净伤口。
强行消完毒之后,还会瞬间拿沾满细菌的小脏手往脸上一糊、更大声地哭——白消毒了!
4
终于做完手术了
全麻做手术的过程倒是相对省心,但做完手术才是娃们大展拳脚的时候!
一般值班的时候,睡前我都会去各个病房里溜达一圈,确定没什么事了再睡。
而有小朋友的病房总是充斥着一种别样清奇的画风:
黑黢黢的房间内,所有患者都齐刷刷的睁着猩红的睡眼直直的躺在床上。这些在床上抽泣到惊厥的“夜场小钢炮”们,让空气都渲染上了“睡什么睡,起来high”的狂躁气氛。
第二天清早查房的时候,看到熊孩子活蹦乱跳,而家长们和其他患者们一个个挂着大眼袋补觉的欢脱场景,让“老阿姨”也十分理解,又不小心苦笑出了声。
5
终于到了出院说再见的时候
出院时,除了交代药物的使用,我也一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千万看护好孩子!”
家里的桌角、墙角都最好包上厚厚、柔软的海绵;平常多放放“大悲咒”什么的,让孩子戒骄戒躁、避免其寻衅滋事;玩具切勿选择坚硬、锐利的,因为你们永远想象不到孩子玩high了会干出来什么啊!只能未雨绸缪、以防万一!
另外,家长们似乎总是有种错觉:来到了整形外科缝了伤口就不会留疤了。
事实上,不留疤这件事,目前只有骗子做得到。
我们整形科的线,有的比头发丝还要细,而且还有对应的抗瘢痕药物,术后的瘢痕确实可能相对其他科室小。但破镜重圆中间也有裂痕,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地让瘢痕不那么大,却不能逆天改命地让它消失。
你的一个不注意、孩子的一个不小心,不但一晚上1万块钱没了(美容缝合需要按厘米来计价,并且由于追求尽善尽美,小孩子需要全麻,总费用较高),还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相伴的印记。
一旦留下瘢痕后,需要长达半年的抗瘢痕治疗,这些抑制瘢痕增生的药物不能消除瘢痕,只能有限地减轻瘢痕的增生,使其看起来不太突兀。另外也要注意防晒,紫外线的照射会使色素沉积,让皮肤留下较为难看的暗沉;还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刺激瘢痕的增生。
驻扎在儿科频道的我,一直都致力于科普,以大众的视角来读、写东西。这是我第一次站在医护人员的视角发声。
以上种种,恐怕比不上一位儿科医生1/50的工作量,但有时我们真的觉得疲于奔命。
与孩子们的“合作”,总是充斥着无法沟通、家长的压力和偶尔的伤害。连做个完全不疼不痒无创的心电图,都需要先下个十几集《小猪佩奇》来诱惑、安抚一下。
所以
1.儿科的同仁们,你们真的辛苦了!
2.金属划得深,先打破伤风,备好双氧水。
3.孩子小,决定来医院手术,记得禁食禁水。
4.出门前身份证、钱都要备好(先往1万凑,以备不时之需)。
5.为人父母,不但要为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也要问问他们的意见,一旦留下心理阴影呢?
你在门急诊碰到哪些
“心理阴影”?
来留言区聊聊
相互提个醒~
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作者:顾小花
责编: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转载须经授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