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少生病,这18件事千万别做丨儿科医生忠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圳市儿童医院 Author 深儿医
干货,快收藏!
自从养了娃
就开启了“打怪升级”游戏
费尽力气完成一项“任务”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
战斗值更高的BOSS
就在前方等着了
这一路的“斗智斗勇”中
怎么能没有神队友、神装备?
今天
我们18个科室的儿科医生
掏出了珍藏的“育儿攻略”
助力大家“打怪”
01
急诊科医生:
吃完零食别玩干燥剂
02
口腔科医生:
想问题时别托腮、咬笔头
有的孩子做题时,喜欢用手托着一边的腮部,在睡觉时习惯把手肘、手掌、拳头等枕在一侧脸的下方。这对孩子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都有影响。
03
皮肤科医生:
别乱用大人防晒霜
很多成人防晒霜中含有美白或其他美妆成分,不太适合儿童娇嫩的肌肤。一旦清洗不干净,很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04
新生儿科医生:
别大力摇晃婴儿
婴儿哭闹时,很多家长都习惯用“摇晃”的方法来哄孩子。但你要知道,剧烈摇晃婴儿,可能引发婴儿摇晃综合征。
05
骨科医生:
不要经常低头玩手机
公交上、地铁上、家里……“低头族”简直不要太多。但对颈椎来说,这就是个灾难。低头玩手机时,颈椎往往承受着更重的头部重量,同时肩颈过度紧绷,颈椎负担加大。
06
眼科医生:
别关灯看手机
对于孩子“机不离手”,父母当然是禁止的。于是,一些沉迷手机游戏或喜欢观看视频的孩子和父母玩起了“捉迷藏游戏”。有很多孩子在晚上熄灯假装睡觉,再偷偷玩手机。
07
泌尿外科医生:
别长时间憋尿
有些孩子沉迷于玩游戏、看电视,会憋尿不上厕所;有的孩子下课忘去厕所,上课想起了,可又不敢去了;还有的孩子,睡觉时不愿起来尿尿。
08
内分泌科:
别乱吃保健品、补品
有些药店门口广告牌上写着:田七加海马可以增高,牛初乳、蛋白粉可以补充营养。殊不知这些滋补品含有或促进人体分泌雌激素、泌乳素等性激素,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
09
呼吸科医生:
吃东西时不要笑、打闹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3岁占多数。
10
营养科医生:
别吃太多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发育好,所以总是督促孩子多吃多补,加上有些孩子贪吃零食,节制力又不强,很容易出现饮食过量的状况。
11
中医科医生:
别把凉茶当水喝
在广东,喝凉茶祛火是一种“信仰”。孩子不爱吃饭、口气重、便秘或拉羊屎状的便便时,父母就会认为孩子有火,应该祛火。
12
重症医学科医生:
烧烫伤后别涂牙膏、挑水泡
13
药剂科医生:
感冒药别随意混着吃
14
呼吸科医生:
不要一咳嗽,就喂止咳药
看见孩子咳不停,家长们就揪心不已,想着各种法子帮助宝宝去止咳。有些家长甚至一看见孩子“咳咳咳”,就开始找止咳药、抗生素。
15
消化内科医生:
便秘别吃未成熟的香蕉
便秘吃香蕉不一定有作用,特别是吃到不成熟的香蕉还会加重便秘。但是拉肚子整点香蕉就有作用了!解决便秘最重要的是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这时还不如吃点火龙果、梨、西梅。
16
耳鼻喉科医生:
流鼻血不要仰头止血
流鼻血时,大人总会让孩子仰着头止血。你可别信。这根本没法止血,还会使流出的鼻血倒流到咽喉部,进入到食道、胃肠,引发不适或呕吐。
17
心内科医生:
感冒后别做剧烈运动
有些孩子感冒了,也不当回事,照样上体育课。但要记住:轻度感冒时可以适量运动,但只能进行温和的运动,不能做剧烈运动。
18
感染科医生:
被小宠物咬了别自行包扎
现在,养猫养狗的家庭不在少数,有的孩子还会养仓鼠、兔子。有些孩子不小心被小宠物咬了,不敢告诉爸妈,也不懂得处理。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