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宝宝咳喘老不好,罪魁祸首竟然是它!
我看了看孩子的检查结果和病历,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4.7×10^9/L,中性粒细胞70%,C反应蛋白20mg/L,医生的诊断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给孩子口服了“头孢克洛、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孟鲁司特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5天。
但是爸爸反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宝宝依旧有频繁的咳嗽、气喘症状。
像平时遇到有呼吸道症状的孩子一样,我先问家长:“孩子吃东西有没有呛到?”因为气道异物与常见咳喘的处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菲菲父母摆摆手,很肯定地说:“没有呛着,我们喂东西都很小心的。”
我继续问:“菲菲会不会自己拿些小物件放进嘴巴里呢?”
父母说:“应该也没有,我们很注意,有可能放到嘴里的东西,不会让她拿得到。”
菲菲爸爸很担心,菲菲5个月大时也有过咳嗽、气喘,当时做了几天雾化就好了,为什么这次就不好呢?
在了解完病史以及家长的担忧后,我仔细地帮孩子做身体检查,孩子精神反应良好,但是呼吸比较急促:46次/分,呼吸时可以见到轻度三凹征(胸骨上窝、肋间隙有吸气性凹陷,这代表宝宝在呼吸的时候需要使用更大的力量来呼吸,是呼吸困难的表现之一),血氧饱和度95%(正常值为>93%,判断身体有无缺氧),听上去右肺呼吸音比左肺稍低,两肺都可以听到喘鸣音和少量痰鸣音。
Q1诊断是什么?
菲菲的病程已经10天,如果是感染引起,应该已经进入恢复期了。我不断思索着,雾化治疗效果欠佳,听诊右肺呼吸音比左肺稍低,还是得警惕气道异物!
因为菲菲平时都是奶奶带,爸爸打电话给奶奶,这才知道10天前给菲菲喂过鱼粥,菲菲吃完鱼粥后就开始有咳喘,但奶奶并没觉得当时孩子呛到了鱼刺。
我告诉家长,需要给菲菲拍胸部CT排查有无气道异物,以及了解肺部感染情况。
Q2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
菲菲去医院做了胸部CT检查,果不其然,右主支气管里面发现一大小约0.5cm×0.3cm的物体阻塞,考虑为右主支气管异物,医院马上把菲菲收住院治疗了。
第二天我电话随访家长,家长说菲菲做了支气管镜,医生从孩子的支气管里夹出来了一根小鱼刺。鱼刺去除之后,菲菲的咳喘就明显好转了。
Q3如何预防孩子呛入异物?
食物是最常见的婴幼儿吸入异物类型,所以家长需要给孩子安全的食物,并且注意安全喂养。大约80%气道异物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在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充分咀嚼食物,气道直径较小,易发生梗阻。
食物安全
不要给3岁以下的婴幼儿吃不易咀嚼(用手指捏不碎)的食物,例如花生、葵瓜子等坚果类,爆米花、葡萄干、硬糖,没有被均匀涂抹在食物上的花生酱、芝麻酱等,避免进食骨头汤、骨头粥、带刺的鱼。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要教育孩子进食应细嚼慢咽、充分咀嚼,学会吐出果核、骨头、鱼刺等。
喂养安全
进食时不要哭笑、玩耍、说话。 年幼儿童进食时需要有成人监督。 只有当孩子直立坐位时才喂食。
除了食物以外,一些小物件、玩具小零件也是常见的气道异物。
物品安全
不可在刚学会爬或走的孩子周围放置小物件。 买玩具时,应遵循包装上的年龄推荐。玩具不能带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以免被孩子放入口中。 阻止孩子把小物件含在嘴里玩。 发现孩子口内有异物,应劝说或诱导其吐出,切不可急于从口内挖取或打骂。
虽然说气道异物大部分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但学龄期的儿童也要警惕。非食物物品(如硬币、回形针、大头针、笔帽、弹珠)是年长儿童中常见的吸入异物,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物品,不要让儿童用嘴含着学习用品或其他小物件,不应给予硬币和其他小东西作为奖励。
需要注意的是,玩具气球或类似物品(如充气手套或避孕套),是儿童因气管异物而意外死亡病例中所涉及的最常见物品(换句话说就是吸入这些物品后,最容易引起死亡),应被放在孩子不能触及的位置。
如果孩子有年龄尚小的哥哥/姐姐,家长需要看管、教育好哥哥/姐姐,不要把不适合小宝年龄段的食物或物品放进小宝的嘴里,以免呛入异物。小哥哥的小颗粒乐高、小姐姐的过家家玩具配件,对于小宝来说都是危险源,要务必收好。
04孩子呛入异物该怎么做?
用手抠?拍背?别这样做,要冷静!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千万不能惊慌失措,要以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参考文章:4天内,3个孩子异物卡喉!紧急处理不可不知!)。
建议家长、老师和其他照顾孩子的人员,可以学习基础生命支持和窒息急救课程 。
05孩子有咳嗽、喘息症状怎么办?
引起咳嗽、喘息的病因有很多,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喘息的时候,需要带孩子及时看医生,评估引起喘息的病因,然后使用正确的处理方案。
有些家庭可能会自备雾化机器以及雾化药物,但是并不建议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就直接自行给予雾化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uptodate.cn/Airway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2.Committee on Injury, Violence, and Poison Prevention. Prevention of choking among children. Pediatrics 2010; 12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