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蠕形螨病怎么治?这几例很典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医学界皮肤频道 Author 钟楚雯



注意别漏诊了!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可寄生于人体。人群中蠕形螨的感染率其实不低,但是多数为轻微感染,很少导致临床症状。只有当蠕形螨穿透真皮并繁殖从而引起炎症时,才会转变成病原体。

蠕形螨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稳步增长,因此在儿童中并不常见。但不常见不等于没有,加之蠕形螨病的临床表现常与其他疾病类似,因此儿童蠕形螨病常被漏诊。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几例儿童蠕形螨的病例。

一、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为2岁女童,有系统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史,使用长春新碱、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治疗后出现皮疹,病程2月。

经过初步检查,医生根据口周红斑、鼻唇沟和脸颊鳞屑,诊断为脂溢性皮炎,建议使用1%酮康唑洗剂和2.5%氢化可的松乳膏。1月后复诊,仍有红斑和细小鳞屑,少量小丘疹和脓疱不规则散布于面中部,以左侧脸颊为主(图1)

图1  2岁蠕形螨病患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医生对皮损采样,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蠕形螨。

于是修正诊断为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蠕形螨病。

 病例2 

患者为13岁男孩,平素健康,面部皮疹2年,曾使用头孢氨苄、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及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均不佳。患儿母亲有活动性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

皮肤科检查:额部、鼻部、脸颊内侧和下颏均有鳞屑性斑片、丘疹和脓疱(图2)。油镜下检查发现活性蠕形螨,结果判定为阳性。

图2  13岁蠕形螨病患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病例3 

患儿为19月龄男婴,有系统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史,使用克拉屈滨治疗后出现口周皮疹(图3)

皮肤科检查:红斑及丘疹分布于口周。曾诊断为激素性口周皮炎,并建议使用甲硝唑乳膏治疗,每日2次。数周后,男童因皮疹加重而再次就诊,显微镜检后蠕形螨结果为阳性。

图3  19月龄蠕形螨病患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病例4 

患儿为5岁女孩,患有脑瘫、癫痫发作和痉挛性四肢瘫;数月来鼻部出现痤疮样丘疹和脓疱,左下眼睑出现“霰粒肿”(图4);初次诊断为痤疮与口周皮炎,并外用克林霉素洗剂;治疗3月后症状仅轻微改善。

图4  5岁蠕形螨病患者(女)(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接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予外用0.75%甲硝唑乳膏,每日2次,症状稍有改善,但丘疹和脓疱持续存在。后期随访的一次活检过程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蠕形螨。

 病例5

患儿为一名11岁女孩,平素健康。曾有口周皮炎,轻度瘙痒,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后皮炎并未完全消退,因此接诊医生开始考虑其他疾病,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再次检查发现脸颊和嘴周围有炎性丘疹和脓疱(无图),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蠕形螨。

二、总结与学习

  • 疾病概述


原发性蠕形螨病是指由蠕形螨作为主要病原体导致的病理疾病。

不同种类的螨虫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有所不同,例如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激发的是体液免疫,而皮脂蠕形螨(D.brevi)激发的是细胞免疫。

目前可能的病理学机制包括诱发炎症风暴或引起异物肉芽肿。

继发性蠕形螨病是指患者已有原发病原体的感染,螨虫作为联合病原体加重了原发疾病。

  • 流行病学


在儿童患者中,蠕形螨病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关系密切,早期病例报道常为免疫系统遭受抑制/破坏而免疫力低下的的患儿(如HIV和白血病)

目前研究发现可能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有关(如病例1、3)。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健康儿童病例也有报道(如病例2、5)

  • 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由上述病例中临床症状的叙述,不难发现原发性蠕形螨病的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如毛囊性鳞屑、瘙痒、丘疹、脓疱等。

需要与之鉴别的常见疾病包括玫瑰痤疮、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真菌感染、毛囊炎和脓疱病等。

此外一个重要的诊断提示是——当初步诊断为上述疾病,通过规律的激素或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时,应考虑蠕形螨。

实际上,蠕形螨的诊断并不复杂,最常用的是标准化皮肤表面活检(刮片显微镜检查)——若使用显微镜在1c㎡的皮肤样本中发现超过5个蠕形螨,可诊断患者处于蠕形螨病的活动期,检查结果可报告为阳性。

  • 治疗


目前的治疗方案多为5%的扑灭司林乳膏涂抹于患处,每周1次,留置过夜,连续使用2周至4周。另外,亦可使用0.75%甲硝唑乳膏,每日使用,可作为巩固治疗。随访发现治疗效果良好且持久,患儿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下表为上述5个儿科病例的治疗及预后总结(表1)

表1.儿童蠕形螨病治疗及预后

序号

治疗

疗效

1

5%扑灭司林乳膏,0.75%甲硝唑乳膏

症状改善后复发,重新使用扑灭司林5周后,皮损消退且再无复发

2

5%扑灭司林乳膏

症状明显改善,复检时未发现蠕形螨,3年后复发

3

0.75%甲硝唑乳膏

红斑进展

5%扑灭司林乳膏,甲硝唑乳膏,吡美莫司乳膏

病情明显好转且无复发

4

5%扑灭司林乳膏,甲硝唑乳膏,吡美莫司乳膏

症状有所好转,仍有螨虫,持续治疗数月后症状逐渐缓解

5

5%扑灭司林乳膏,0.75%甲硝唑乳膏

症状有所缓解,螨虫持续存在但数量减少

0.75%甲硝唑乳膏每日2

逐渐缓解,未再发现螨虫


参考文献
Douglas A,Zaenglein AL.A case series of demodicosis in children.PediatrDermatol.2019,36(5):651-654.


本文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文作者:钟楚雯

本文审稿:唐教清

责任编辑:李小荣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