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界妈被一段视频吓了一跳: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视频中,一名3岁男童在家中院子里玩耍时,将拴门绳套在了脖子上,由于脚下的桶突然滑走,导致男童双脚悬空,被吊在铁门上一分钟左右,逐渐陷入昏迷。
幸亏6岁的姐姐及时赶来,并向家长呼救,孩子才被及时救下。
有关数据显示,儿童的意外伤害70%发生在家里。异物窒息、烫伤、溺水等都是导致孩子受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孩子学会走路后,开始热衷于四处探索。这种探索精神使得他们获得知识、能力和经验,同时带来一系列麻烦:摔碎东西、造成浪费、把家里搞得一团槽,甚至是发生危险的事故。如何在不限制孩子的探索欲望、不对孩子采取惩罚手段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居所和孩子都能安然无恙?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些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的小妙招。在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会将锋利的刀子、药品、清洁剂等危险物品和值钱、易碎的物品收纳起来,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这是个保护孩子安全的基本措施。即使是在安全措施最完备的家庭里仍然有许多孩子“不能碰”的东西,如马桶、垃圾桶、冰箱、瓷器等。父母会关上房门防止孩子接触这些东西,但这种方法所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关门”这个办法只有在平时房间很少使用时才见效,比如说父母的卧室。但是,如果房间的门开关的频率很高,孩子很快便会发现这个秘密,进而努力破解这项控制措施,比如会溜进卫生间玩马桶里的水等。因为孩子最初既不懂得节俭,也不懂得“低碳”,不让他们浪费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使用的东西要定量。例如:一次给他三张餐巾纸,而不是一盒;一次只给他几张卫生纸,而不是一卷;—次只给他们几张白纸,而不是一个本子。让孩子远离“不能碰”的东西,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为孩子提供替代品。孩子喜欢翻抽屉、盒子和柜子等,可以在客厅或孩子的游戏区安放抽屉或矮一点的架子,摆放孩子拿在手里不会有危险的物品。在孩子的抽屉或物品柜里,不放玩具,改放大人的东西。比如:有盖子的茶壶、海绵、汤匙、量杯、漏斗、废用的电话或手机等。并且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下这些“大人的东西”、把不吸引孩子注意的东西拿掉,换上引起其兴趣的东西。无论父母在提供替代品或是转移孩子的探索目标方面做得多么巧妙,还是要经常提醒孩子“不能碰”某些东西。用简单的字词提醒。孩子对大人说话的音调非常敏感,对单词尤其如此,如“烫”、“尖”或者“脏”。孩子甚至会带头提醒他人。例如2岁的安安已经知道不能碰冒热气的水,因为烫。当客人端起热气腾腾的茶时,安安会严肃地对客人说:“烫!”
孩子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遵从什么规则,但是这些警告的单词能很好地制止孩子的行为。
不过,家长要记住,这些警告的单词不能使用得过于频繁,否则孩子可能会对之渐渐麻木,不予理睬。
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随着孩子语言认知水平的提高,父母可以用语言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例如“轻轻地碰”、“我们一起拿”,而不是简单地说“不”或者“不能碰”。例如小维常常把手伸向小狗的眼睛,爸爸乘机告诉他“轻轻地摸小狗”,同时向他示范如何用手轻轻摸小狗的头。
教孩子学习使用某个东西时,运用正面、 积极的话语特别重要。不要说 “小心点,别撕破了”,而是说“轻轻地翻,看这本书的图画多漂亮!”;不要说“别把花捏碎了”,而是说“这朵花多嫩呀,你用手指轻轻地碰碰它”。当然,有时候需要动脑筋才能想出简洁易懂的词语,但这种努力是非常值得的,因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解说,大人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安全的探索方式,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本文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综合整理自澎湃新闻、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春节能回家吗?
家乡的隔离政策是什么?
附近的核酸检测机构在哪里?
一切尽在医学界医生站“春运防疫政策查询”这些信息不仅免费查
还有免费防疫礼包领取
赶紧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yxj_ek@yx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