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卷土重来,看完这篇,心里不慌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特异性措施
辣妈小颖最近有些崩溃,7岁大宝的咳嗽已经持续快两个月了,2个月的二宝也开始咳嗽发热,而且咳的有些吓人,一串串的痉挛性咳嗽,经常憋的面面红耳赤,口唇发紫,咳嗽后还发出公鸡打鸣一样的声音。
小颖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没想着直接住进了ICU,还上了呼吸机,医生诊断为百日咳!
自1974年全球实施百日咳免疫规划以来,疫苗在全球大范围接种,百日咳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近年来,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即使百日咳疫苗接种高覆盖率国家也出现了百日咳反弹现象,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百日咳。
一
百日咳及百日咳综合征的小知识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吸气回声,病程可迁延3月或数月,因此有“百日咳”的说法。
注意:百日咳的病原只有百日咳鲍特菌(亦称百日咳杆菌),其它鲍特菌属(如副百日咳鲍特菌和霍氏鲍特菌)引起者并不称为百日咳,病原学未明时,凡具有百日咳类似症状者称为百日咳综合征。
二
注意这些临床表现
百日咳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取决于患者年龄和免疫力,典型的百日咳病程分为三期:
小婴儿的临床表现相对不典型(卡他期短暂或没有,咳嗽轻微,痉咳期特征为喘息、凸眼、呕吐、发绀),接种过疫苗的儿童百日咳的临床表现和病程通常不那么严重,年长儿也可仅有慢性咳嗽,甚至是无症状携带者,喘鸣是另一种不典型表现。
百日咳不典型表现是百日咳感染未被识别的原因之一。
三
诊断百日咳,这些检查不能少
对于疑似百日咳而初步诊断为百日咳或百日咳综合征的患者,首先应确定或排除是否为百日咳:
四
传染防不胜防
百日咳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通过咳嗽、打喷嚏或长时间共用呼吸空间传播。从潜伏期(平均7至10天)至发病后6周均具有传染性,卡他期传染性最强。
百日咳已从过去的"儿童-儿童"传播模式转变为现在的"青少年(成人)-儿童"模式,大部分患者源于家庭成员的相互传染。
五
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特异性措施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可以通过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对百日咳的免疫力。
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通过疫苗接种获得的免疫力,都不能持续终生。接种疫苗产生的百日咳特异性抗体可以持续4~12年,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可以持续4~20年。
六
有了疫苗,百日咳为何卷土重来?
百日咳再现的原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百日咳疫苗免疫效力不持久
疫苗接种后的有效性与免疫效力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也会逐渐下降,不能获得终身免疫。
▎疫苗接种剂次不足
一般疫苗接种5年后免疫力逐渐衰退,在4剂次的接种后没有进行加强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改变
既往进行过免疫接种的年长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可呈亚临床表现或隐匿性感染,其传染性仍很强。
▎诊断标准的改进
由于百日咳细菌培养难度高,核酸检测开展的单位较少,血清抗体检测尚无统一标准,各国百日咳诊断对典型症状的依赖程度很大。随着疫苗接种后百日咳流行规律发生改变,目前对百日咳的诊断不再过度依赖经典的痉挛性咳嗽表现,对疑似病例结合实验室检查,减少了一定的漏诊情况。
▎抗菌药耐药与细菌变异
儿童百日咳鲍特菌临床治疗一般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1.9%,对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也有不同程度耐药。
疫苗所造成的自然选择压力,产生了细菌变异。
▎监测系统逐渐完善
随着临床对百日咳重视程度、监测手段及制度的逐渐完善,百日咳报告病例数逐年升高。
七
百日咳治疗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40~50mg·(kg·d)-1,7~14天;
阿奇霉素10mg·(kg·d)-1,3~5天;
效果不佳是可选复方新诺明50mg/(kg·d),分两次口服,3~5d。
▎卡他期即开始应用抗生素可以阻止或减轻痉咳的发生;一旦进入痉咳期,治疗除了可能缩短排菌期外,对百日咳的临床进程并没有助益。
八
做好准备,心里不慌
调整百日咳疫苗免疫策略是保护婴幼儿和全体人群的重要途径!
基本免疫策略:及时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提高并保持高水平接种率。
补充免疫策略:对青少年和成人开展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加强免疫。
选择性免疫策略:甄别并保护易感人群(婴儿、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减少百日咳发病。
[2]刘霞,吕芳,侯安存.百日咳综合征的概念及诊疗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0):1118-1120.
[3]汪丙松,李振,徐济宝.百日咳再现及其原因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4):311-315.
[4]徐爱强,尹遵栋.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J/OL].中国公共卫生.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1.1234.R.20210402.1520.002.html.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麦迪森
责任编辑:CiCi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xj_ek@yx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