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学前熬夜打游戏,癫痫了!

麦迪森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3-09-2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居然是对“光”过敏?



小升初的妙妙(化名)酷爱网络游戏,妙妙妈妈与她约定上学期间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的游戏,妙妙也一直遵守着玩游戏时间。

妙妙妈想着平时孩子学习辛苦,假期可以放松放松,于是将每日手机游戏时间放宽至2小时。妙妙是越玩越上瘾,暑期接近尾声时,妙妙向妈妈申请开学前最后疯玩一次,妈妈同意后,妙妙就躲进屋里捧着手机尽情地沉浸在手游中,连续作战6个小时后……

屋里一声闷响。

妈妈跑过去只见妙妙倒在地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赶忙送往急诊。

医生说,妙妙是着长时间受光线刺激,导致了光敏性癫痫

玩游戏居然能诱发癫痫?

没错,这是一种由视觉刺激诱发的癫痫。



光敏性癫痫是因为对光过于敏感吗?




光敏性癫痫是一组疾病,它的发生与光敏感有关,包括单纯的光敏性癫痫和癫痫伴光敏感,前者是指之前没有癫痫病史,仅在视觉刺激时表现出癫痫发作,后者是指既有自发癫痫发作,又存在光敏感[1]。

哈尔滨一男孩玩手机致光敏性癫痫。图源:新浪看点

光敏感性癫痫可被特定类型的视觉刺激诱发,如电视、电子游戏、闪光灯、舞厅的灯光、闪耀的阳光等。文章开头提到的妙妙平时没有癫痫发作,在长时间玩手机游戏过程中,遇到图形迅速改变、画面不停闪烁或间断闪光刺激下,发生了光敏性癫痫。



光敏感也可发生于正常人群




光敏感,又称光阵发性反应,是指对间断闪光刺激产生的异常脑电图反应。光敏感不仅存在于癫痫患者,也可发生于0.5%~8.9%的健康人群[2]。

目前尚不清楚光敏感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异常视觉信息处理、皮质超兴奋性、遗传因素等有关[3]。

1997年,日本的一部动画片《精灵宝可梦》,因为一段5秒钟的爆炸片段,导致近700名观众感到不适,当即被送往医院,一些儿童甚至一度陷入昏迷。

当天的晚间新闻对此事件进行报道时,5秒的闪光画面被更多观众看到,又引起了第二轮的症状……最后日本的电视台禁播这一集动画。

以下为该视频的截图,从静图中就已经能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图源:百度图片




提示:这一集动画仍然能在某些网络平台上搜到,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不建议大家猎奇观看!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对光敏感?




光敏感的诊断主要依据间断闪光刺激和脑电图[4]。节律性闪光刺激,可以通过视觉通路刺激大脑视觉皮层,引起视觉皮层的过度兴奋,看到高频闪光,轻则可能会感觉不舒服,重则会昏厥或抽搐。




光敏感是不是就不能见光了?




当然不是!光敏性癫痫提到的光是具有特殊的性质的光,比如闪光、高对比度的光栅等,普通的自然光线不足以达到诱发条件。

2005年,美国的一位癫痫学者总结了易引起癫痫发作的闪光的性质[5]:


  • 闪光亮度≥20cd/m(cd为亮度单位坎德拉),频率≥3Hz,实体视角度≥0.006球面度;
  • 临界的饱和红光;
  • 清晰可辨的条纹图形,明暗相间的条纹数在任何方向≥5条;
  • 当图形转换方向、震动、闪烁或颠倒方向时,在最小观测距离,实体角≥0.006球面度,最亮的条纹的亮度大于50cd/m,图形出现的时间≥0.5s,则明暗相间的条纹数可以不足5条;
  • 图形不变化或缓慢向同一方向移动时,则不超过8条条纹。

除了强烈的闪烁画面刺激,还有一些原因可能导致光敏性,比如熬夜不睡觉、过度紧张、过度饮酒。




光敏性癫痫有哪些表现?




光敏感性癫痫最常见的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多表现为头昏目眩、呕吐、并伴有全身抽搐,间断闪光刺激诱发的多为失神发,可能没有典型症状,只是看起来眼神呆滞,有时伴眼睑肌阵挛。



光敏性癫痫怎样治疗?




如果得了光敏性癫痫,可以通过佩戴特殊眼镜和服用药物来治疗。

特殊眼镜:交叉偏振眼镜、蓝光眼镜、黑色Z1眼镜[6];

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为丙戊酸钠,次选拉莫三嗪,如果两种药物都无效,可以选用左乙拉西坦、氯巴占、乙琥胺等[7]。


对于单纯光敏性癫痫,建议采用偏振眼镜或黑色的Z1眼镜,不建议常规口服抗癫痫药物,除非发作非常频繁、症状非常严重或环境因素无法避免;而癫痫伴光敏感的患儿,应口服抗癫痫药物,同时要通过上述方法避免环境诱因。



光敏性癫痫可以预防吗?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预防光敏性癫痫:


  • 避免暴露于快速变换的灯光下;
  • 避免过量饮酒;
  • 避免过度熬夜;
  • 看电视时或电子产品时,距离最少要达到3倍的屏幕宽度;
  • 选择具有较高的频率(100Hz)和帧率(50Hz)的电视屏幕;
  • 遮盖一只眼睛可以减少处理视觉刺激的视网膜区域;
  • 一旦对某种视觉刺激产生不适,应立即闭上双眼或避开屏幕。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应合理安排孩子的游戏时间,不应过度沉迷!

参考文献:

[1]Verrotti A,Beccaria F,Fiori F,Montagnini A,Capovilla G.Photosensitivity:epidemiology,genetics,clinical manifestations,assessment,and management.Epileptic Disord.2012 Dec;14(4):349-62.

[2]Covanis A.Photosensitivity in 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ies.Epilepsia.2005;46 Suppl 9:67-72

[3]Brigo F,Bongiovanni LG,Nardone R,Trinka E,Tezzon F,Fiaschi A,Manganotti P.Visual cortex hyperexcitability in 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ies with photosensitivity:a TMS pilot study.Epilepsy Behav.2013 May;27(2):301-6.

[4]Kasteleijn-Nolst TrenitéD,Rubboli G,Hirsch E,Martins da Silva A,Seri S,Wilkins A,Parra J,Covanis A,Elia M,Capovilla G,Stephani U,Harding G.Methodology of photic stimulation revisited:updated European algorithm for visual stimulation in the EEG laboratory.Epilepsia.2012 Jan;53(1):16-24.

[5]Harding G,Wilkins AJ,Erba G,Barkley GL,Fisher RS;Epilepsy Foundation of America Working Group.Photic-and pattern-induced seizures:expert consensus of the Epilepsy Foundation of America Working Group.Epilepsia.2005 Sep;46(9):1423-5.

[6]Kepecs MR,Boro A,Haut S,Kepecs G,MoshéSL.A novel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 for photosensitive epilepsy:a report of three patients tested with blue cross-polarized glasses.Epilepsia.2004 Sep;45(9):1158-62.

[7]Covanis A,Stodieck SR,Wilkins AJ.Treatment of photosensitivity[J].Epilepsia,2004,45(1):40-45.


本文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麦迪森

责任编辑:CiCi



推荐阅读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