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又要居家疫情防控了,如何防病治病保健康?

徐灵敏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3-09-2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本轮疫情波及多个省市,疫情防控仍不能忽视。



2022年3月12日,星期六,阳光明媚的温暖春天。俗话说春天里“百草发芽,百病发作”,近期在儿科门急诊,前来就诊的儿童常见病患儿明显增多了,昨天下午的情况更为特殊。


昨天,2022年3月11日下午,在普通儿科门急诊,不少前来就诊的儿童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增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说是“学校刚发通知要求学生全员做核酸检测,我们在医院赶回去不方便,学校说可以就近检测。”

临近5点下班前,不少家长看着手机说:“下周孩子不用去学校了,上海疫情防控升级了,明天起全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等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均不开门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儿科医生是最早感知儿童的生存健康状况的。今天,有不少爱孩子的亲朋好友来电询问:“孩子又要居家疫情防控了,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了怎么办?还能去医院吗?如何居家防病治病保健康呢?” 因此,感到有必要撰文传播点儿童居家疫情防控的健康科普知识。

1

儿童居家疫情防控中,还能去医院吗?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儿童自身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共同利益,还是要尽量减少外出和聚集,特别是减少到医院这些人员流动和聚集比较多的场所。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发现儿童出现身体不适需要到医院就诊时,应当首先确保儿童生命健康安全,不能因为疫情防控而悔医忌药、延误诊治。

在此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前往医院就医前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 需要详细了解最新的疫情防控部门发布的有关具体精准信息,具体到儿童个人和家庭、以及就诊选择的具体医院;
  • 儿童个人和家庭没有被要求限制外出者,先详细了解就诊医院的相关信息,不要选择前往已经停止儿科门急诊接诊服务的医院;

  • 尽量提前预约,按照约定的时间前往就诊更为安全和方便,可以减少候诊时间和不必要的外界接触;

  • 如果儿童个人和家庭有被要求限制外出者,需要按照疫情防控流程,需要与具体负责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联系,按照防控流程安排就医。

2

如何居家防病治病,保障儿童保健康呢?


无论何时何地,保障良好的吃喝拉撒睡玩都是儿童健康的基础。

保持环境和穿着舒适: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室内温度尽可能达到18~20 ℃,湿度为55%~60%。衣着(尿布)应选择浅色、柔软的纯棉织物,宽松而少接缝,以避免摩擦皮肤和便于穿脱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据不同年龄,保证睡眠时间。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新生儿每天为20~22 h,婴幼儿为12~13 h,学龄前儿童约为11 h,7岁以上儿童为9~10 h。


培养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吃零食,不偏食,细嚼慢咽,勿强迫进食,也不要边玩边进食,更不要暴饮暴食。逐步培养儿童独自进食习惯,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从1岁开始就要训练自己洗手、洗脸,定时洗澡,勤换衣服。2岁半时应自己会洗手,3岁时会洗脸,5岁会梳头、洗澡、刷牙等。


培养按时大小便的习惯:1岁后训练坐盆排便,3~4岁可以自主去厕所,要注意入睡后定时排尿以防发生夜间遗尿。


培养疫情防控的公共卫生习惯:给孩子讲述目前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从小培养儿童疫情防控的公共卫生习惯,少出门、勤洗手、不乱摸口、眼、鼻,外出时,避免用手触摸公共物体表面。


熟悉并牢记 “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讲究个人卫生”防疫三件套。牢记“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防护五还要!

3

儿童居家中,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了怎么办?


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是儿童常见的病症,儿童居家疫情防控期间,家长仍然可用“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这六步流程来居家观察儿童病情变化。

“一笑”


发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了,首先别恐慌,先微笑面对孩子与其沟通交流,询问和观察孩子是否痛苦。开心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自身免疫力的发挥,有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而痛苦恐慌的心情不利于孩子的病情恢复。


因此,为了准确判断病情,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请微笑面对孩子生长发育中必须经历的沟沟坎坎。


“二看”


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是否痛苦,皮肤黏膜颜色是否有变化,全身状况和吃喝拉撒睡玩等日常活动,发现呼吸困难、吃不下东西、运动行为异常等情况,立即就医。


“三逗、四玩、五吃”


孩子居家期间身体不舒服了,家长要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逗逗玩玩,让孩子放松心情,这样有利于观察病情变化,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让孩子适量吃东西,观察孩子是否吃得香、拉得好、睡得稳。如果发现孩子呕吐吃不下东西,大便稀溏、小便少,大小便颜色和平常比较有变化、带血,须尽快就医。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和进食状态很好,不必太担心。如果孩子吃不下东西,甚至连水也喝不下,就该尽快就医了。


“六就医”


发热咳嗽超过3天不好转,上述“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都必须立即就医看儿科医生。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选择就近就医便于复诊和随访。就医后要遵医嘱,如果初诊医生认为需要转诊或转院,要把初诊的记录和检查化验资料带好,以便于再诊医生了解病情变化,有助于尽快明确诊断和治疗。


专家简介



徐灵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
  • 儿科主任医师、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

  • 上海市医学会及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科学普及分会委员、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国科协科学辟谣专家


原创科普图书《儿科常见病解惑》、《儿科急诊急症解惑》,解答大众育儿困惑。荣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大众科学奖提名奖、优秀科普作家奖和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多项科普奖,《好大夫在线》2届年度好大夫、“医学界”多年优秀作者。


参考文献:[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徐灵敏.儿科常见病解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3]徐灵敏.儿科急诊急症解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4]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主任医师 徐灵敏
责任编辑:CiCi

推荐阅读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