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觉得孩子长得矮、长得慢?儿保医生教你如何正确认识身高

Pediatrician-GDM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3-09-24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教你简单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有带宝宝做过儿保的家长应该非常熟悉下面两张图,请问:这两张生长曲线图所反映的体格生长是否“正常”?我们将在文末揭晓答案。


需作简单解释:体格生长评价包括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可简单理解为和别人比较、和自己比较以及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而生长曲线图就可以直观的反映上述内容。如图1中前3张曲线图某个时间点的数据分别对应身高、体重和头围的生长水平,多次测量数据连接成的曲线可直观反映其生长速度,第4张曲线图体重指数(BMI)值可反映体型匀称度,即胖瘦。利用统计学原理采用离差法和百分位数法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划分为:<-2SD(<P3为下,-2SD~-1SD(P3~P25为中下,-1SD~+1SD(P25~P75为中,+1SD~+2SD(P75~P95为中上,>+2SD(>P97为上[1]。


图1 某5岁男童的生长曲线


图2 某3岁女童的生长曲线


现如今,儿童保健门诊咨询身高的孩子越来越多。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带着7岁的儿子前来就诊,只是因为妈妈觉得孩子长得矮、长得慢,班上好多男同学身高都比她儿子高。


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到该男童身高一直处于P25水平,近一年增长约5cm,父亲155cm、母亲165cm。我告知家长:“如果孩子一直沿着目前的生长曲线,最终可能166cm左右,但是也属于正常的生长情况……”还没等我说完,妈妈就特别吃惊的说:“什么!连一米七都不到?我还想让他长到一米八呢,现在的男生不是随随便便都能长到一米八吗?”


这一番言论令我哭笑不得,男生身高现在都这么卷了吗?


2021年发布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以下简称《共识》)中诙谐的形容这一误区为“有部分家长提出违背生物学规律的身高要求,甚至过分追求身高而滥用药物。”


图3 自由插画师Moniga作品


家长对孩子的身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认知呢?


我国经济条件改善后,儿童生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儿童的平均身高呈上升的趋势,下表数据即可体现,表1和表2显示了4次国民体质监测中青少年体格测量的3项主要指标,并且比较了各项指标在2014年与2000年的差值[3]。


总体来说,这15年青少年身高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这或许给了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底气。但“遗憾的是”,男生身高均值离轻轻松松到一米八还有一定距离,并且该增长趋势已经开始逐渐减慢,并不随家长的主观期望而持续上升。


身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传、内分泌、营养、环境、疾病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营养对于身高的影响仅占小部分,仍然需要正视遗传在身高上的决定性作用,避免“唯身高论”、盲目提高身高的目标值、对身高过度关注甚至过度医疗[2]。


表1 2000-2014年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均值比较(男生) 


表2 2000-2014年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均值比较(女生) 


注:表1和表2来源于《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


家长对孩子身高的增长速度也容易产生错误认知。


门诊咨询身高的家长说的最多的除“我的孩子比同学长得矮”之外,就是“我的孩子长得太慢了,这一年身高基本上没变化”。进一步追问家长“孩子一年大概长了几厘米?”“没测,我就是觉得没长”。这大概就叫“我的眼睛就是尺”吧。


图4 自由插画师Moniga作品


家长的身高焦虑从孩子婴儿期就开始了,许多新手妈妈在宝宝4月龄儿保时总是担心孩子长得不好,没有前3个月长得快,这其实是正常的生长规律,因为宝宝第一年前3个月的增长速度≈后9个月的增长速度,如果一直保持3月龄前的速度,是想让孩子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吗?


图5 自由插画师Moniga作品


体格生长发育本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具有独特的动态性、持续性、阶段性、规律性等特点,身高增长存在两个生长高峰,即生后第一年特别是生后前3个月和青春期,2岁以后相对稳定,即将进入青春期时可出现暂时性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在评估生长速度时需要结合年龄和成熟度。表3、表4[4]和表5[5]的数据可供家长参考


表3 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规律

表4 儿童、青少年体重增长规律

表5 2015年九市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

注:来源于《201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家长如何简单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呢?


可以利用好生长曲线图。《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6]中关于正确解释生长曲线有几点关键建议:


1、定期、连续测量比一次数据更重要,可以获得个体生长轨道。

对于正常儿童生长监测频率为:<6月龄:1月/次,6~12月龄:2月/次,1~<3岁:3月/次,3~<6岁:6月/次,≥6岁:12月/次。


如果产前、产时、产后存在高危因素,如早产儿、极低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等,需要适当增加监测频率。


2、受遗传及环境条件影响,体格生长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儿童体格测量值应稳定沿着自己的“轨道”进行,2条主百分位线(或2个标准差)之间均属于正常(P97、P75P50、P25、P3为主百分位线)均值或P50不是个体儿童追求的生长目标。


3、生长异常的定义:儿童生长水平或体型匀称度<P3或>P97,或系列测量过程中出现生长曲线偏离原稳定生长轨道超过2条主百分位线者。当然>P97也并非绝对异常,比如一个体型匀称的高身材孩子其体重也同等>P97


因此,定期儿童保健密切监测体格生长非常重要,若发现生长偏离可到相应专科进一步诊治,若在正常的生长轨道那就无需干预,“唯身高论”只会徒增无尽的焦虑


最后引用《共识》中的一段话:医生应引导家长认识到均数或P50并不是每个儿童应达到的“目标”,凡是生长水平位于参照值的正常范围之内,并且沿着其中的一条等级线附近上升,就是生长速度正常的有力证据,统计学上筛查的“异常”并不是诊断疾病的唯一标准。所以文章开头两张生长曲线图是不是都是正常的呢?


更多免费指南,如何获取?

想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指南?每次更新有哪些亮点?新旧指南有哪些区别?中外指南有哪些不同......

指南原文如何免费下载?既不用花钱开会员,也不用费劲儿去翻墙。

你想要的指南解读
医生站儿科指南解读”都有👇

1.扫码下方二维码


2.点击立即下载」


3.打开医生站App点击专栏


4.在指南解读里找到儿科指南解读

关注专栏

订阅专栏,每天读篇新指南! 


5.首页点击指南,搜索想要的指南


6.点击邮件群发/分享微信好友,即可获取原文



下载医生站App,免费获取新指南啦~


参考文献:

[1]《儿童保健学》第三版出版发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6(03):205.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3):6.

[3]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06):7-14.

[4]李辉,季成叶,宗心南,等.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6.

[5]首都儿科研究所.201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8,56(3):8.

[6]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012):887-892.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本文作者:Pediatrician-GDM责任编辑:Wen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