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怀柔长城的一砖一石,没人比他更熟悉

苏婉 1039调查团
2024-10-04

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今年4月,怀柔区启动箭扣长城第五期修缮项目。今年68岁的程永茂是怀柔区文物管理所长城修缮技术顾问,也是箭扣五期修缮项目的技术指导。他参与长城修缮20年,走遍怀柔境内长城65.4公里,累计修缮2万多米,如今年近古稀的他仍然守在长城修缮一线,他说,人生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发现自己的使命,而他的使命就是踏踏实实做一名长城工匠。



长城修缮艰难


早上8点半,记者跟随程永茂从箭扣长城脚下的西栅子村出发,前往箭扣长城第五期修缮项目的起点——122号敌楼正北楼。


上山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土路,路程大约3公里,脚下泥土松软,石块横出。程永茂走在最前,他身穿蓝色马甲,头上戴着红色安全帽,手拿一根被“盘”的包浆的木杖,肩上背着一个小双肩包,腰板挺得很直,步履平稳。记者跟在他身后走的磕磕绊绊,没一会便落出一截,这条上山路程永茂一周至少走上两回。


一直走在最前的程永茂/记者拍摄


上山途中,程永茂指着一个大水箱说,箭扣长城海拔1000多米,经过两级这样的水泵才能把水输送到长城的工作面,解决长城修缮的用水难题。


车窗外的雨水成股流下/来自“人民铁道”


山路崎岖,运料艰难,骡子是主要运力,一天两三趟将修缮所用的泼灰和青砖一点点运上山。“长城修缮运料基本上没有什么捷径,第一步只能用骡子驮。选骡子是因为它耐力特别强,负重也比较好。”程永茂说。


骡子是主要运力/记者拍摄


但是骡子只能到达长城边墙下,剩下的几百米只能靠工人们人背肩扛。一块砖要二三十斤,一袋泼灰七八十斤。长城修缮集中在4月到10月,期间赶上一个雨季和伏天。工人们穿着单薄,后背时常被磨破。


背砖的工人/受访者供图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登,终于到达箭扣长城上。程永茂拿出手绢擦了擦脸,没等休息便投入到检查施工工作中。121号敌楼上部南侧坍塌,工人将旧墙芯进行拆砌加固。遗址长城修缮不再将坍塌的部分恢复成原样,而是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保证稳固,将来不再继续坍塌。“现在我们是将原来的砖石和坍塌搜集回来的砖石归回原位,重新勾缝加固,做好防水。”


工人正在修缮121号敌楼/记者拍摄


箭扣长城第五期保护修缮项目从正北楼起向慕田峪景区方向共涉及6座敌楼,总长度915米。122号敌楼也就是正北楼已经修缮完毕,这是箭扣长城上最大的一座敌楼。程永茂说,他每次欣赏着古人精美的工艺,就仿佛在与古人沟通交流。每当看到正北楼中每个砖层都控制在1公分之内的灰缝,程永茂都在思考,当年如果自己是修建队伍中的一员,是否也能做到这个水平。


程永茂和正北楼/受访者供图


熟悉长城一砖一石


程永茂生长在怀柔人,住在长城脚下,小时候听爷爷讲着长城故事却未曾登上过长城。他18岁从瓦匠学徒干起,后师承古建修缮兴隆门第15代传人、著名古建筑专家朴学林,成为第16代瓦作传人。他曾参与红螺寺大殿复建工程、天安门城台保护等工程。


2004年他参与到黄花城长城的修缮项目中,这是他第一次登上长城,童年的记忆和真实的长城终于重合到了一起。“就是爷爷讲“金汤长城”故事的这一段,初次站到长城上,真的太震撼了。那么多的大石条在山脊上、悬崖峭壁上,又建设的如此精细,很难想象先人们付出了多大的血汗。”程永茂说。也是从这时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长城保护好、修缮好,要给后人留下真东西。


站在长城上的程永茂/受访者供图


从此开始,程永茂开启了他的长城修缮之路。2016年,箭扣长城因百年的风雨侵蚀坍塌损毁严重,抢险修缮迫在眉睫。程永茂接手了一期修缮工程,其中“鹰飞倒仰”段的修缮是他遇到最难也最险的挑战。


当时坍塌受损的“鹰飞倒仰”/受访者供图


“鹰飞倒仰”段修建在接近80度的悬崖峭壁上,每一阶台阶只有几指宽,还全都是即将脱落的“搓脚石”。当时“鹰飞倒仰”段关内侧边墙坍塌了40米长,大条石滑向山谷200多米大。大石条人搬不动、骡子驮不了怎么办?程永茂决定用卷扬机将它拖拽回来,经过7次倒运才把150多块大石条恢复到原位。“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这些大石条是长城本身的真东西,它有文物价值,有历史价值,所以再费事也要把这些东西归回原位。”程永茂说。


拖拽大石块/受访者供图

完成修缮的“鹰飞倒仰”/受访者供图


从怀柔黄花城段长城,到慕田峪长城、青龙峡长城、河防口长城,再到如今的箭扣长城,20年间,程永茂已经累计修缮长城2万多米。他仔细研究怀柔段长城每段甚至每10米、20米的结构、材料、工艺。怀柔长城哪块石条最大,哪个地方有蜂巢,哪个地方有戍边将士下棋的棋盘等等都装在他心里。用程永茂的话说,怀柔境内长城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没人比他更清楚。


修长城得用“绣花功夫”


因为了解,所以也更加珍惜。修缮过程中,程永茂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即使要补配新料,也要保证原来的形制、原来的结构、原来的材料和原来的做法。


程永茂提起泼灰这种材料,它需要石灰经过20天的熟化才能使用,如果熟化不充分,上墙后可能会出现膨胀的情况。当时程永茂到黄花城段长城修缮现场检查质量,发现泼灰只熟化了15天,他立即要求停止施工,拆除已经上墙的部分。程永茂说,长城修缮必须要坚持真材实料,不能掺假。


程永茂还摸索总结出一套“五随”做法: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他指着正北楼到121号敌楼之间一处修缮完毕的边墙,像个孩子一样问,能不能看出哪里是修过的,当看到记者摇摇头,他一下笑了出来。“你看边墙上仍然保持着高低错落的残状,这就是“随残”;边墙保持着原有的弯度叫“随弯”,而这只能靠工匠的眼睛和经验;填补的新砖和以前的老砖保持在同一平面,就是“随层”;随着原有起伏的坡度就是“随坡”;而颜色看不出来是新旧,这叫“随旧。”


箭扣五期修缮完成点位/记者拍摄


在徒弟张凤明看来,师父对长城修缮工作认真到极致,倾注了全部精力,容不得半分瑕疵。如果发现有工人做的不对,他便接过瓦刀亲自示范,直到工人学会为止,一点不能将就。


程永茂指导工人/受访者提供


20年间,程永茂也集结起了自己的一支有50多人的专业长城修缮队伍,当中有不少人从学徒成为了现在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师傅,守护长城的故事,他们会一直写下去。


踏踏实实做一名长城工匠


一年365天,程永茂只有过年时才休息3天,其他时间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8点半,不是在长城上,就是在办公室用电脑编制长城数字资料,68岁的他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软件绘制精细的长城图纸。


正在绘制长城图纸/受访者供图

绘制出的长城图纸/记者拍摄


看着眼前这个精神矍铄的长者,有时会忘记他的年龄,但当他摘下安全帽,看着他的一头白发,又会想起这其实已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程永茂回忆起2022年一次在长城上的拍摄,他当时为了躲避一个小石片不小心差点滑倒,没想到被摄像机抓拍了下来。然而在播出那天,节目的开头便是滑倒这一幕,程永茂的爱人一下关上了电视,不敢再看。儿子也和他说:“爸,你别干了,太危险了。”讲完这段故事,程永茂也红了眼眶。


但程永茂对长城离不开,舍不得,也放不下。他也经常听到别人说他对长城都“痴迷”了,但他觉得这种痴迷就是一种幸福。他说自己如果10天、8天不去长城,就觉着心里缺点东西,到了长城上特别踏实。


仍然坚守长城修缮一线/受访者供图


认真、用情、用心、尽责是程永茂总结的8字箴言,三年后箭扣五期将完成修缮,也许下一个三年,程永茂依然行走在长城上,继续着他作为长城工匠的使命。“人生中最大的幸运是什么?莫过于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踏踏实实的做一名长城工匠。保护好长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能参与长城保护是我的机遇,更是应尽的责任。”程永茂说。



记  者 | 苏    婉

编  辑 | 孙    媛

主  编 | 程    艳



推荐阅读

深度 | 我在天坛养古树

08-17 推送

深度 | “幽灵机票”频现:谁在盗用泄露隐私信息?

08-11 推送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1039调查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