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类知识| 常识、通识和专识

学位论文写作 学位与写作 2022-07-15


摘要

本文介绍常识、通识和专识三个概念及其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在工作中将三类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01

 引言






常识、通识和专识在研究和写作中均有重要地位。我们往往强调通识和专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常识的重要性。


事实上,如果以数量来表示重要性,那么三者应构成金字塔结构,即常识在底层,通识在中层,专识在顶层。


一部分常识性知识应在中小学阶段积累,但更多常识性知识的积累应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


中学和大学本科以积累通识为主。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则会有较多机会接触专识。


下面先分别介绍什么是常识、通识和专识,接着介绍如何对三种类型知识进行有机的运用。




02

常识、通识与专识






常识 ●


常识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因此这里稍微多介绍相关知识。常识包括名义知识、语言知识、逻辑、行为知识和直觉知识等。


名义知识指的是看上去像常识的常识。我们熟悉的名义知识有: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沉入水中的物体有浮力等。大多数名义知识是在中小学阶段学习到的。


语言知识包括语法、常见句型、段落和词句等。中小学可能学习了很多语法知识,但缺乏句型训练,缺乏如何组织段落和词句等。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可能要求对一些句型进行重复训练,以致在高等教育阶段脱口而出的就是标准句型。


逻辑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例如,理解什么是因果关系,掌握如何从大前提、小前提得出结论等。常见的逻辑思维有比照推理、模糊逻辑、演绎推理、反演、归纳和直觉推理等形式。目前,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似乎缺乏对逻辑知识的重视,以致不讲逻逻辑的多种形式会出现在我们的研究和写作之中。

行为知识包括但不局限于学术规范和交流技巧等。我们往往会在本科毕业论文阶段才重视学术规范,实际上学术规范应从大一第一天就重视。交流技巧则更容易被忽视,包括学位论文中的致谢不符合规范,错误使用挑战权威的概念等。


以挑战权威为例,所谓挑战权威,是指经过自己的研究,如果发现某权威之前的结论错了,那么在现实中或者论文中,就以恰当的方式礼貌地指出来。挑战权威并不是指无缘无故蔑视权威。


行为知识是环境造成的,在人的成长中有重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哈佛大学天文系系主任勒布(Abraham Loeb)会给给初出茅庐学者提建言。在接触学术规范之前,有的会认为抄袭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误认为和模仿歌星唱歌和临摹书画家的字体一样合情合理),而有的人则认为于理不通。


直觉知识比较含糊,是一种主观意识决定的知识。不同的人形成的直觉知识差异很大。例如,有的人能从一篇推送中判断消息的来源是否正规。有的人容易被误导,有的人则不会。合理的直觉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有用的信息。



通识 ●


这里指的通识是通用知识,与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中的通识不完全是一回事。举例而言,勾股定理就是一个典型的通用知识。


不少通用知识会在中学阶段获得,大学本科前两年以获取通用知识为主。例如,理工科专业学习的高等数学就是通用知识。


通用知识是教科书级别的知识,是早期专业知识经过历时沉淀和规范化形成的留下来的知识,往往以标准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呈现,辅以例题和习题,适合课堂教学和自学。大多数通用知识出现在专著和教科书中。



专识 ●


专识包括专业知识、专门知识和经验知识等。如果说大学阶段的通用知识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门类或学科下教授的知识,那么专业知识则是各本科专业教授的知识。


专业知识一般从课堂或从教科书及专著自学获取,专门知识则是从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获取,这些研究包括本科阶段的科创活动、综合论文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位论文工作和其它科研工作。专门知识是那些为解决当前科学问题发展的知识,如研究方法,也包括那些近期诞生的新知识,即那些尚未被认为可进入教科书的知识,一般从公开文献中获取。


经验知识则是一种过程知识,是参与研究工作形成的个人解决问题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他人。例如,使用一个方法的过程知识很难完整地写在论文中,因此需要言传身教或者自我领悟。又如,遇到一个问题,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试探不同的技术,这属于经验知识。




03

如何运用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






常识是通识的基础,常识和通识(通用知识)又是掌握专识的基础。因此,如果在专识阶段遇到困难,那么可能是常识和通识不足。


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求掌握坚实甚至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甚至深入的专门知识,这里的基础知识就是指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


事实上,无论是什么层次的研究,常识是基础,通识是中间知识,专识则是顶层知识。


三种类型又是是相对的。今天的专业知识,被普遍接受后就会成为人们心中的常识。某些专识经过发展和规范化,会成为通识。某些专识经不起时间检验,从而被淘汰。


随着人的经历的增长,某些通识会成为个人或小同行界的常识,某些专识会成为个人或小同行界的通识。


本来,常识、通识和专识应该形成稳固的金字塔结构,常识在底层,通识在中层,而专识在金字塔的上部。可是,进入研究阶段后,我们往往只强调了专业知识和专门知识,而忽略了进一步提升常识和通识的必要性,导致从事研究的知识结构不稳固。


经验知识则是使用知识的知识,是金字塔知识结构的支撑梁柱。没有经验知识,其它知识就很难被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就是散的知识。因此,积累经验知识是正确且有效运用知识、创造自己的知识的核心。


经验知识需要在研究过程不断积累,不断交流讨论才能提高。经验知识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是能指向金字塔塔尖的知识。


我们可能遇到困难,经验知识丰富的可能知道什么时候查阅文献或者咨询他人,而不是单凭自己思考。我们使用软件或者编写程序时,很容易犯错,这是经验知识不足的体现。


如果不需要经验知识,那么就不需要指导教师了。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上课获取,专门知识也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获得,经验知识则离不开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和自己摸索相结合。


过程训练、有人言传身教、反复试探,是掌握经验知识的必要途径。“研究”的英文单词是“research”, 这里的“re”是“再”的意思,因此研究是反复寻找的过程。反复寻找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知识。


当我们的研究或其它技术工作遇到个人困难时,我们往往会认为只是专业知识不够或者未正确掌握必要的专门知识。实际上,忽视常识,即金字塔的塔底,往往是重要原因。不注意积累经验知识,金字塔冒不出塔尖来,就很难具有创造力。


在写文章时,字里行间都会涉及常识和通识。常识和通识一般不需要引用文献。大部分专业知识也不需要引用文献,专门知识则需要引用文献。常识和通识术语很少需要解释,但专业术语需要解释。


一篇论文,大多数内容是常识性知识,不少内容是通识,只有一部分内容属于专识内容(即使在专识内容中,也包含了不少常识和通识内容),自己创造的新知识可能就那么一点点。因此,如果有丰富的常识和通用知识,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知识,那么书写论文就会得心应手。




END ●



撰文 | 学位论文写作工作组

排版 | 琳月

校对 | 白博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