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青椒┃谢琰: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不管从事什么专业的研究,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但爱不是简单的爱,你要真正能把这个专业最有价值的东西、最正确的东西、最有意义的东西发掘出来。
——谢琰
人物卡片
谢琰,2001年至2010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获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郭英德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主讲《中国古代诗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原著精读》、《唐宋诗词研究》、《中国古代作家研究》、《唐诗选读》、《<文选>精读》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1部(合译),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
始终保有一份温存、踏实、质朴
“从2001年到2017年,从本科、硕士、博士到最后留校任教,我在师大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青春、最理想的十七载。”说到这里,谢琰的脸上不禁泛起了幸福的微笑。在他看来,师大是一个既高明又朴实的地方,他所在的文学院,就曾出现过很多高明而质朴的大师。
之所以称之为高明,是因为这些大师在自己的学问领域都作出了突出的成绩;之所以称之为质朴,是因为他们在做人方面朴实方正,同时又特别注重学问传承,对学生充满了仁爱之心。他们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而且更是传道解惑的教育家。
谢琰的导师郭英德教授曾长期跟随启功先生治学,因此,在这样一种学问的一脉相承中,在这样一种文化的浸染熏陶中,他从本科时的懵懂一路坚持到了现在。“它能让我保持内心张扬追求的同时,又能始终保有一份温存、踏实、质朴,我想这可能是这十七载光阴带给我灵魂深处最宝贵的东西。也正是始终怀有这样的温存、踏实、质朴,在走上教师岗位后,我总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每当我看见他们的点滴进步,我都好像看见了当年的自己,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55jqa39c&width=500&height=375&auto=0
2
让学生树立文化与人格两个主心骨
在七年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实践中,谢琰始终在思索教育真正的价值旨归。谢琰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寻找到真正契合自己内在需要、符合自己本质能力的成长成才道路。
“我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中最核心的就是‘树人’。我不希望自己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知识的教诲者,因为这样的位置对一个老师可能只是暂时的,我更注重如何让学生活得不媚俗,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己的文化主心骨与人格主心骨。文化主心骨,是有民族文化立场,能不去媚别的国家的‘俗’;人格主心骨,是具备符合道德和个人发展规律的立场,不去媚别人的‘俗’。有了这两个主心骨,学生就能自己立起来,这远比我讲授文学知识、灌输价值理念有意义的多。”
他以将来是否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为依据,将学生分为两类,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
对那些不想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谢琰要求他们珍惜在校读书时光,培养一些书生气。这令我们十分不解,因为一般看来,书生气固然是一个人读书求学的内在气质,但它往往又与稚嫩、不成熟联系在一起。但谢琰认为恰恰是在一般人看来稚嫩、不成熟的书生气,对学生的人生长远发展能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为它会让青年学子对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等社会不正之风有一种自觉的警惕与抵制。
谢琰眼中的书生气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要保持一种读书思考的习惯,善于从古人的人生经验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二是要有点小保守、小迂腐。但这种保守、迂腐决不是贬义的代名词,相反,它是一个人长时间坚持读书思考的气质外化,它是一种经验智慧不断累积后的大智慧。
对那些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谢琰强调最多的有两点,
一是要坚定自己对文学研究纯粹的热爱,要认识到做学问的某种终极意义,切不可抱着名利心去做研究。对此,谢琰毫不客气地谈道:“如果你抱着功利的心态想要达到学问以外的一些目的,那你的学问永远是下流的学问。”
谢琰以对李白的研究为例,为我们讲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终极意义所在。他说:“有些意义,不存在于‘有了它能怎样’,而存在于‘没有它会怎样’。曾经有学生问我今天研究李白的意义,事实上这种问题本身包含着一种世俗的认知与偏见。如果我们不研究李白了,有一天中国人不知道李白为何人了,却对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马克吐温等外国文学家耳熟能详,即使我们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却也是无比可悲的,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归根到底要扎根于国民的文化血脉中。”
二是一定要遵循本专业学科的研究规律,就古代文学研究而言,其核心是提升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为此,谢琰在教学之余带领学生办起了唐宋文学读书会,每周末晚上固定时间与学生一起研读经典文学作品,一篇一篇读,一字一字读,参与的学生涵盖本科、硕士、博士。
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励耘) 张思羽
参加谢老师主持的唐宋文学读书会,是我初窥学术门径的第一步。也正是在读书会上,我开始感受到深入研读的快乐。《文选》《杜诗详注》《文心雕龙》……每个周日,我们会在谢老师的启发下就文本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从大二时懵懂地在台下听着师兄师姐们主讲和谢老师的点评、讨论,到后来主动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在古人、古书、古注之间辗转,尽管不免艰辛,却也让人感到欣喜。其中间或有缄默的沉思,有思想的锋芒与碰撞,亦有轻松活泼的戏谑和欢笑。读书会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拓展,还有对古代文学的敬意。
谢琰还担任过2010级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1班以及2014级古代文学硕士生的班主任。谢琰坦言自己在做班主任期间,不像其他班主任一样会经常组织一些丰富的班级活动,但谢琰对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希望与每一个独立的学生个体形成默契的交流,我很不擅长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但是学生会多一个比他们年长几岁,比他们阅历丰富的、像兄长一样的老师。”
谢琰的一位学生告诉我们:“谢老师在初次见到我们的时候就讲,我可能不会频繁地组织你们、联系你们,但如果你们有任何问题需要我帮忙,都可以来找我,我一定竭尽全力。”在与谢琰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谢琰在做班主任期间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与每一位新生进行了深入地谈话。他希望通过谈话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的设想,能对每一个学生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3
治学信念:用一生去发掘文学的意义
在谢琰心里,从事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与其说是一种职业,不如说是一种治学信念。“不管从事什么专业的研究,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但爱不是简单的爱,你要真正能把这个专业最有价值的东西、最正确的东西、最有意义的东西发掘出来。”
谢琰认为,从宏观视野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本身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它的集中体现。但对研究者个人而言,真正喜欢热爱这个专业并不见得要故意拔高其特色与优势,而是应该按照这个专业固有的规律、原则、意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把其内在精神品格发扬光大。
“我常常有这样的想法,每个人能真正从自己的爱好信念出发去从事相关工作,应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爱好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你能真正意识到你所学的专业、你从事的工作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对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始终保有这样一份深情的爱,每个人都把自己职业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地方发掘出来、发挥出来,让每一个专业、职业都往善的那一方面发展,那我们这个社会就完满了。”
研究古代文学的谢琰不仅有着诗人一般的浪漫情怀,读书人的淡雅纯净,还有着广阔的专业格局与深邃的理论视野。“虽然我是学文学专业的,但我做学生时,郭英德教授一直提醒我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读书,所以文史哲方面的经典著作我都会涉猎阅读,一则扩充知识面,二则锻练思维的严密与活跃。但必须指出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术出身,千万不可因为涉猎其它专业的书籍而把自己的专业给抛弃掉了,比如:中文系的学生你可以借助历史学的资料、也可以借鉴哲学的方法,但不可脱离文学的、审美的本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556pa478&width=500&height=375&auto=0
4
成为了一名“歌手”
除平时的教学科研外,谢琰还从事着一项倍受大众瞩目的工作——章黄国学公众号主编。也正是因为这一主编的身份,让谢琰竟不知不觉成为了读者心中的“歌手”,谢琰幽默地告诉我们,“歌手”的标签还闹出过不少趣事,比如有一次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一些老师对他说:“原来你就是谢琰,我听过你的歌,唱得真好听”,老师们似乎完全忘记了他的本业——唐宋文学研究。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章黄国学公众号广泛的传播影响力。
“章黄国学”的名称来源于“章黄学 48 33401 48 16186 0 0 2871 0 0:00:11 0:00:05 0:00:06 3648”,是以章太炎和黄侃为代表,以研究传统语言文字学为基点,兼涉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诸多层面的学术流派。作为一个有着强烈传统文化担当的青年学者,谢琰为此公众号的发展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最初,章黄国学公众号是由孟琢老师负责运营的,后来我和董靖宸老师也参与进来,共同担任主编。王宁先生是我们的学术顾问。这个公众号以传承章黄学术为特色,以传统语言文字学为核心,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深度的大众国学,有趣味的青春国学,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章黄国学已经陆续开辟了多个栏目,比如说文解字,通过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热点来解诂相关文字;国学漫谈,通过推送章太炎、胡适、梁启超等大家的文章引导公众了解国学的定位;名家讲坛,通过推送叶嘉莹、郭英德等老师的文章让公众了解国学的博大精深;新派歌诗,通过歌唱的形式让人们体会古典诗词之美。
“新派歌诗”栏目是由谢琰一手策划的。他邀请了好几位音乐界的专业老师负责谱曲、编曲、演唱。他自己也时常弹唱,于是这才有了人们眼中的“谢歌手”。谢琰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只有与当代社会生活紧密关联,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比如孟琢老师策划的“孔子曰”栏目,通过幽默叙事和趣味漫画,让读者很容易进入古代的生活场景,那些原本生硬的知识马上变成了活生生的体验。目前章黄国学公众号的关注量即将突破十万,在社会与高校反响热烈。
谢琰表示,微信号现在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在微信公众号越来越泛滥的社会背景下,章黄国学公众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他一再表示,尽管现在团队还没有特别成熟的发展规划,但吸收新作者,开辟新栏目,提高文章质量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55s7l0y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寄语北师大和青年学子
一方面我们需要开拓新学科,另一方面我也特别希望北师大能始终高度重视基础学科发展建设,这不只是因为我个人的需求,因为我处在基础学科专业领域内。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师大彰显自身特色的需求,是我们国家整个教育行业的需求,我想以师大这种独特的身份去强调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必将会带动全社会更加关注重视基础学科,重视非功利的学科,重视人类文明的积累。
致师大
致青年学子
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一定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使自己具备一些基础的人文素养。更进一步而言,就是要努力使自己养成阅读经典人文著作的习惯。因为对人的成长而言,人文素养往往能够从根本意义、终极意义上帮你把握事物本质,做出最佳选择。其他学科或许能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但未必能告知你什么是善的、什么是美的。
采访:王 娟、刘国瑞
文案:刘国瑞
美工:林 晗、李 莹
责编:王 娟、陈 霄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您可能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