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
本篇讲述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归宿,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系列的番外。
在《渡尽劫波》一文的最后,我们是这样结尾的——
“其乐融融大家庭,风雨来时各自飞。
渡尽劫波后,却发现当初的兄弟们早已不再。”
本系列的番外,就接着这段苍凉的结尾向下聊。
上面这张图显示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巅峰期的势力范围(注意地球另一侧的古巴)。
一般认为,1957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里程碑大会。
空前,绝后。
那一年的莫斯科,全世界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国际会议。
在这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中,有12个是所在国家的执政党,而且几乎都是一把手带队:
苏联:赫鲁晓夫(东道主)
阿尔巴尼亚:霍查
保加利亚:日夫科夫
捷克斯洛伐克:诺沃提尼
东德:瓦尔特·乌布利希、奥托·格罗提渥
匈牙利:卡达尔·亚诺什
朝鲜:金日成
蒙古:达希·丹巴、尤睦佳·泽登巴尔
波兰:哥穆尔卡
罗马尼亚:格奥尔基·德治、齐奥塞斯库
越南:胡志明、黎笋、范雄
中国代表团由毛泽东带队(第二次出国,也是最后一次)。
其他成员包括: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李先念、乌兰夫、陆定一、陈伯达、郭沫若、沈雁冰、杨尚昆、胡乔木等。
之所以派出了这样强大的阵容,是因为赫鲁晓夫在会前把中国摆到了“很高的位置”。
像《大会宣言》这种重量级文件,苏联都事先发给过中国,胡乔木等人参与起草。
大会之上,高朋满座,其乐盈盈。
只是谁都不曾想到,之后不多久,中苏关系便急转直下。
这次盛会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绝响”。
虽然三年后又开过一次类似的大会,但会上由刘邓带队的中方代表团与苏联唇枪舌战,两国早已陌路。
令人唏嘘。
1957年毛泽东、邓小平、宋庆龄在苏联莫斯科。此行苏联派出最好的飞机、最优秀的驾驶员来接驾,安排毛泽东下在榻克里姆林宫沙皇的房间,礼节极其隆重
如果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上方俯瞰社会主义阵营的历史大脉络,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大家是一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凄凉画面。
身处其中,中国无疑是一个“另类”,先行者。
早在1979年,中国便站到了另一个阵营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对越自卫反击战,某种意义上也是这段历程里的一个重要“起手式”。
所谓“改革开放”,有一个潜在定语——向西方世界。
因为即使在大家认为相对封闭的五六十年代,我们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也是“开放”的。
出访、国际会议、贸易往来、技术交流……样样都有。
并非“闭关锁国”。
缺的,只是打开世界“另一扇门”的勇气。
1979年邓小平访美,与卡特一起向群众致意
在中国迈出“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步后,越南走了一条模仿中国的道路,所谓“摸着中国过河”。
东欧国家在历史的节点处选择与苏联彻底决裂,走的全盘西化道路。
其中比较顺利的是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
像东德,其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前14专区为了适应西德建制改为5州,一并进联邦德国。
西化道路比较曲折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基本都采用了“革命”的方式。
南斯拉夫的战事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到2008年科索沃独立才告一段落。
1989年柏林墙倒塌
九零年代的朝鲜走上了一条苏联三十年代的道路。
因为在《平壤,1956》中,朝鲜的“进步力量”损失殆尽,只剩下极左一派,可悲可叹。
乌克兰、白俄罗斯至今仍在为国家的发展路线激烈冲突,一地鸡毛。
蒙古、摩尔多瓦(曾经苏联境内的“小香港”)各自沦为被遗忘的土地。
高加索三国中的两个——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刚刚上过“2020年的头条”,日子过得如何,也不必再多言。
俄罗斯和中亚五国都走了一条不伦不类的“威权资本主义道路”,换汤不换药。
像“优等生”哈萨克斯坦,其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在苏联时期就是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第一书记,1991年12月独立后即任哈萨克斯坦总统,一直干到2019年。
退位后,继任者直接将国家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努尔苏丹。(全名为“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
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总部,全国就靠这个公司
哈萨克斯坦出口商品组成,基本都是能源
中亚的五个“斯坦”在苏联时期都是“财政转移支付省”,每年莫斯科大把的银子划拨过去。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因富含石油天然气,日子稍好点。
其他三个“斯坦”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一蹶不振。
其中最差的塔吉克斯坦国内经济崩溃多年,人均GDP仅827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还不如朝鲜(1204美元,2017年国际汇率)。
曾经高不可攀的俄罗斯,GDP总量已被广东省超越。
不仅如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20年世界各国经济状况的预测,中国的人均GDP也将超越俄罗斯——
10839 美元 :9972 美元
回忆一下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看苏联的那种心情,不禁感慨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
五十年代的苏联商场和其中穿着时尚的男女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城市供销社
番外的最后,我们讲一个发生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故事。
在这次会议上,有位西北组的同志在关于粮食问题的发言中,回忆了一段建国初期访问苏联的趣事。
可以想象,当时中国人对苏联老大哥那种羡慕加一点点自卑的微妙心情。
选自《改变中国命运的41天》,“京城,1978”
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以贯之的目标,就是希望和西方世界一样实现现代化、国富民强。
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离这个目标都非常的遥远,甚至丝毫看不到曙光。
抚今追昔。
今天的中国几乎得到了近现代一百多年里想要的一切。
这是一种圆梦的感觉,值得每个人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