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贫路上的最美代表风采】格桑德吉:让幸福的格桑花开满墨脱

北京人大 2021-11-26


核心提示:


“墨脱”,在藏语中意为“花朵”,墨脱县也被誉为“隐秘的莲花圣地”。这里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在2013年通公路以前,因夏季多雨多塌方、冬季大雪封山,故而神秘、险阻、难以探寻。而全国人大代表、“门巴族的女儿”格桑德吉却在这里坚守了近20年,用点滴的守护,用所学全部的知识,尽可能改变每一个门巴族孩子的未来。



  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出发前往墨脱县,驱车穿过嘎隆拉隧道,穿过巍然傲立的雪峰,走过狭窄蜿蜒的山路,一路上的景色如秘境般撼人心魄。而几年前,想要到达墨脱县却是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完全小学副校长格桑德吉回忆:“2013年墨脱通公路以前,到最近的林芝市至少需要七八天。徒步翻过4000多米高的雪山,趟过冰冷的河水,穿过深不可测的原始森林,走过摇摇欲坠的独木桥……还会产生高原反应,非常危险。很多地方即使有路也经常塌方、发生泥石流。”

 

  正是沿着这样一条路,格桑德吉艰苦求学走出了墨脱。但她无法忘记家乡的落后和贫困,特别是那些没有学上,不懂、不敢去上学的孩子们。师专毕业后她毅然放弃拉萨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坚守19年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帮助他们走出大山。

 

  2020年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格桑德吉来到人民大会堂,走上“代表通道”分享她的故事。“我们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学校建起了三层教学楼,孩子们有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老师们上课也用起了PPT。党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好,西藏农牧民子女在全国率先享受到15年免费教育。”

 

  格桑德吉表示,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让墨脱发展得越来越好,就是她坚守的初心。


5月2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格桑德吉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贺



坚守一颗初心,返乡投身教育事业


附近的小孩知道格桑德吉从外面回来,都跑来看她。格桑德吉问他们上过学吗,结果大部分都回答没上过学。她说:“你们也要出去读书。”孩子们连连摇头:“不敢,不去!”


格桑德吉出生在墨脱县帮辛乡根登村一个普通农牧民家庭。在她的童年时代,乡里仅有一所小学,只有10名老师和10个学生,全乡1000多人中,80%以上不识字。格桑德吉在帮辛小学读完仅有的一年级,来到林芝市第二小学继续住读,成为乡里唯一一名“走出来的小学生”。 由于路途遥远,十分艰险,小学期间格桑德吉仅回过四次家。在外地念中学、师专时,格桑德吉也仅回过两次家。 “林芝的老师鼓励我们考进内地西藏班,向我们介绍那些繁华的城市,让我特别向往和羡慕。当时觉得林芝已经是很广阔的天地了,没想到还有比林芝更广阔的地方。”格桑德吉说。 童年时期的教育为格桑德吉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门。循着外面世界透过来的光亮,格桑德吉考入湖南省岳阳一中,后又考上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成为帮辛乡唯一一名大学生。尽管求学之路异常艰难,格桑德吉没有一刻想过放弃。“真正支撑我学下去、努力下去的原因,是改变家乡的落后和贫穷!” 2001年,格桑德吉从河北师大毕业回家。附近的小孩知道她从外面回来,都跑来看她。格桑德吉问他们上过学没有,结果大部分都回答没上过学。她说:“你们也要出去读书。”孩子们连连摇头:“不敢,不去!” 这是格桑德吉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一幕,更加坚定了她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决心。
毕业后,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机会,回到了帮辛乡。“墨脱的乡亲们接受教育的意识都不强,一辈子困在大山里,祖祖辈辈生活在穷困潦倒中。我在外面学到了很多,我要回墨脱当个老师,让他们也出来看一看大千世界,帮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未来。”格桑德吉说。


2010年,格桑德吉和帮辛乡小学其他老师护送住校学生回家。由于道路狭窄,途中遇到迎面而来的马队,孩子们退到较为安全的小路为马队让路。(帮辛乡小学供图)



“既是老师,又像妈妈,

撑起孩子们上学的天地”


“越是条件艰苦、落后闭塞,越是需要通过努力去改变。”格桑德吉十分清楚,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的落后,也唯有通过教育来改变!


从墨脱到帮辛,没有公路,小道步行需要整整两天。
 
因为回家路途艰险,帮辛乡小学100多名孩子中有四分之三都是住校生。格桑德吉说,当时进出帮辛要翻过几座高山,买不到菜、吃不到肉、缺少生活必需品的情况再正常不过。40多个学生挤在一间宿舍,窗户没有玻璃,冬天冷风刺骨,夏天蚊虫叮咬,甚至还会有蛇。学校没有电,没有通讯信号,几乎与外界隔绝。
 
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只有六七岁,哪能待得住?
 
为了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较好的学习保障,格桑德吉自掏腰包买菜种、猪仔,带着高年级学生开荒种菜、围栏养猪。在大雪封山之前到最近的波密县购买肉罐头、腊肉、海带等易存放的食物,再找马力人力背回学校。老师少,就合理分班、轮流教学。没有打印机,便手写教案、资料和试卷。天黑后没有电,点上蜡烛批改作业。升国旗、课间操没有音乐,老师们用嗓子喊……
 
“越是条件艰苦,落后闭塞,越是需要通过努力去改变。”格桑德吉深知教育是唯一的出路,更加坚定地把让孩子们“来得了、留得住、有学上”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在帮辛乡小学教书的扎西巴老师依然清晰记得当年的情景:“格桑德吉既是老师,又像妈妈,撑起了孩子们上学的小天地。”

近70次护送 只为把孩子们安全送回家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每次放假,格桑德吉都会将孩子们挨个护送到家。在她的眼里,这些孩子的安危绝不容许出现半点意外。


晨曦初露,太阳冉冉升起,照亮崎岖山路和狭窄的马行道。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每次集中放假,格桑德吉都会与其他老师一起,将近100名住校的孩子们挨个护送到家。 从帮辛乡走到各个村落,陡峭的山坡上只有一条狭窄的马行道,下面就是几百米深的悬崖峭壁和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多雨的夏季里道路泥泞不堪,塌方、泥石流十分常见。 送岗玉村的孩子们回家需要过溜索,200多米的铁索横跨江上,离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江面很近,五个孩子过江需要2个多小时;在马行道上遇到了迎面而来的马队,只能安排所有孩子掉头撤退到宽阔的区域,让马队先过;有的村子要走七八个小时才能到,只得分两天分别护送……只有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着奔向父母,格桑德吉才能放下心来,叮嘱假期一定注意安全,嘱咐开学一定按时返校。 作为在帮辛乡任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乡村教师,十九年来格桑德吉护送孩子们回家近70次,走遍了帮辛乡大大小小的地方。


2020年7月,格桑德吉在墨脱县完全小学给孩子们上课,讲授“四讲四爱”内容。(格桑德吉供图)


“我们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2003年的一天,班里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14岁女孩没来上课。我赶到学生家里,却发现家长正在给孩子筹备婚礼。我着急地对家长说:“这个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她上学需要钱我可以帮助,她要是考上内地西藏班国家也会资助,你们不要为钱担心,这个婚绝对不能结!”


“生活上的困难都能找到办法解决,最难的,还是‘劝学’。”
 
格桑德吉说,因为过于封闭,很多家长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让孩子们从小就承担农活、做起背夫。孩子们不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常常偷偷跑回家,有的以请假为名不再回学校上学。几十人的班级,跑得只剩下几个人的情况没少发生。
 
于是,奔走于大山之中,劝说孩子们回到学校成了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为“一个都不能少”,是她最大的信念。
 
“很多次挨家挨户地去劝学,走了很久好不容易找到学生家里,孩子却跑到树林里躲了起来,等老师走了才出来。”格桑德吉回忆,劝学路上饥寒交迫,不知道有多少次她曾坐在路边伤心流泪。“但越是劝学,就越坚信我的教育初心,也让我更坚定地走在劝学的路上。”
 
“记得2003年的一天,班里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14岁女孩没来上课。我赶到学生家里,却发现家长正在给孩子筹备婚礼。我着急地对家长说:‘这个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她上学需要钱我可以帮助,她要是考上内地西藏班国家也会资助,这个婚绝对不能结!’”
 
第一天没劝回,格桑德吉第二天再去;第二天不行,第三天再去……她向学生和家长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外面精彩的世界,让他们明白上学是孩子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日复一日的努力没有被辜负。最终,14岁的小女孩如愿继续读书,多年后不仅顺利在内地读完大学,还像格桑德吉一样返乡投身教育事业。在格桑德吉的坚持劝说下,很多孩子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孩子们在家中学习。格桑德吉(后排右一)和老师们到孩子家中,为他们送去课程教材和营养午餐。(格桑德吉供图)


“让孩子们上好学、走出去”


“下学期,你们得来乡里上学了。老师在乡里等你们,你们一定都要来。”秋季开学,12个孩子一个不落,准时来乡小学报到。


2005年,怀着身孕的格桑德吉被派到宗荣村教学点执教。这里只开设了小学一年级,共有12名学生。
 
宗荣村的教学点更加艰苦。破败的教室里摆着几个稀稀拉拉的小凳子,连黑板都没有。有的孩子没有鞋穿,格桑德吉就自掏腰包给他们买胶鞋和衣服。每到六一儿童节,她还会给孩子们买奖品和零食。买完学习用品、衣物,再加上给孩子们的资助,每个月下来,格桑德吉的工资所剩无几。
 
面对12个年龄不一的孩子,格桑德吉在授课、照顾孩子们生活之外,尽可能地向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
 
“这是我在岳阳的照片,那里有洞庭湖、岳阳楼”“洞庭湖的湖边有很多贝壳,白色的,很可爱”“这是在河北,那里有高楼,街道宽阔又干净”……
 
城市里稀松平常的场景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像童话一样美好,唤起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格桑德吉记得返回乡里的那天,孩子们都来送她。大一点的孩子背着行李,小一点的孩子挽着她的手。走一会儿担心格桑德吉累了,孩子们就搬块石头用手擦擦说:“老师您坐。”路过一条小河,孩子们又用树叶折成杯子舀水,说:“老师您喝口水吧”
 
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格桑德吉说:“下学期,你们得来乡里上学了。老师在乡里等你们,你们一定都要来。”秋季开学,12个孩子一个不落来到乡小学报到。
 
后来,一名男孩考上了林芝一中,他对格桑德吉说:“感谢您,老师,没有您当时的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我上不了高中,学不了文化知识,只能在家种地。”话虽朴实,却让格桑德吉感动不已。

2020年6月1日,帮辛乡小学举行六一亲子活动。图为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和家长在操场参加活动。(帮辛乡小学提供照片)

2013年墨脱县全县通了公路;2014年帮辛乡初步通车,学校新建了教学楼、操场、学生宿舍;2019年全面提升教学硬件设施水平,建起了多媒体教室、电子教学室,添置了音体美设备等;2020年内还计划实现每个办公室、教室接通网络……格桑德吉见证了帮辛乡小学的发展,也见证了墨脱孩子们的蜕变。近年来,孩子们的入学率、小升初的升学率都达到了100%,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


2018年,格桑德吉调任墨脱县完全小学任副校长,她对自己的教育初心有了新的思考。


“我的名字‘德吉’翻译成汉语是‘幸福’的意思。”格桑德吉说,“我要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让孩子进一步‘上好学’。希望孩子们通过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的栋梁,让幸福的花朵开满墨脱。”



来源:中国人大网
责编:丁琦

【要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检查防汛至凌晨,现场指导组织排水抢险,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工作
《人民日报》:解决“关键小事” 这部法规真管用
【脱贫路上的最美代表风采】石光银:“恶沙不除,穷根不拔,我枉活一世!”
【区乡人大】人大搭桥听民声聚民意 专家解惑汇民智解民忧 来广营乡人大积极探索代表集中联系选民月活动新模式
【研究与探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