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京举行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作的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草案三审稿对有关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的行使等规定予以明确和完善,加大了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惩治力度。
会议听取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季幸作的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草案三审稿对发挥退役军人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拥军优属工作、招用退役军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的主体范围作出进一步规定。
宪法法律委认为上述法律草案已比较成熟,建议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会议听取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虎城、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德印分别作的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该委员会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审议了栗战书委员长出席第六届金砖国家议会论坛情况的书面报告和栗战书委员长出席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情况的书面报告。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玉良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审议了有关任免案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秘书长杨振武出席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杨晓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列席会议。
对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
11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听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作的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江必新说,草案二审稿规定,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以外的视听作品,构成合作作品或者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依照本法有关规定确定;不构成合作作品或者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由制作者和作者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制作者享有,但作者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有的部门、单位、专家和社会公众提出,本款关于其他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过于复杂,草案对合作作品、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已有明确规定,视听作品构成合作作品、职务作品的,可以依法确定其著作权的归属,建议简化本款规定,以利于视听作品的利用和传播。三审稿修改为:“前款规定以外的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制作者享有,但作者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现行著作权法规定,“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等。有的常委委员、社会公众提出,为防止以免费表演为名通过收取广告费等方式变相达到营利目的,建议增加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限制性规定。三审稿将上述合理使用的情形修改为:“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有的常委委员提出,技术措施是这次修改著作权法新增加的一种保护著作权的重要手段,明确其定义有利于法律的执行。三审稿增加一款规定:“本法所称的技术措施,是指用于防止、限制未经权利人许可浏览、欣赏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有效技术、装置或者部件。”
江必新指出,本次修法加大了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惩治力度。草案二审稿规定了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赔偿责任,其中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法定赔偿。有的部门提出,为了加大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建议增加法定赔偿数额下限的规定,完善司法程序中的举证规则并明确对侵权复制品及制造工具等进行销毁的措施。三审稿作了如下修改:一是增加规定,法定赔偿数额的下限为五百元。二是增加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应权利人请求,对侵权复制品,除特殊情况外,责令销毁;对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责令销毁,且不予补偿;或者在特殊情况下,责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设备等进入商业渠道,且不予补偿。”三是在现行著作权法中增加一款规定:“在诉讼程序中,被诉侵权人主张其不承担侵权责任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已经取得权利人的许可,或者具有本法规定的不经权利人许可而可以使用的情形。”
【要闻】栗战书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并作报告
【要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京举行
【要闻】依法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展执法检查
【要闻】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在京开展专题调研
【要闻】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京开展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 吉炳轩李伟参加
【要闻】栗战书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