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草案)》。针对黑中介、群租房、甲醛房、哄抬租金、抢占房源等住房租赁热点问题,草案一一做出规定。对在京创业需要租房的年轻人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消息。
北京是一个外来人口较多的特大城市,据北京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口为841.8万人。外来人口激增,导致房屋租赁市场持续火爆。与之相伴的,则是居高不下的涉住房租赁类投诉。不少在北京租过房子的人,都经历过相似的痛点。或是“人在家中坐,业主忽涨价”;或是对“押二付六”等租价交付要求听之任之;或是租住甲醛超标房,遭遇维权难。对于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刚就业的大学生来说,租房的需求往往比买房更加迫切,而各类租房乱象,几乎成为他们在北京落脚、打拼要面对的头号难题。 高频出现的租房“堵点”,在住房租赁条例草案中,已有了提前规避或及时疏通的指引和遵循。比如在价格方面,市政府可以采取涨价申报、限定租金或租金涨幅等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租金水平;对于租金数额,规定单次收取的租金一般不超过3个月,使刚刚工作的年轻租客不至于为“一次付一年”而“压力山大”;同时将建立统一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衔接合同备案与出租登记,以加快信息的互通共享,帮助更多租客便捷享受城市公共配套服务;对于出租房装修后空气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通过房屋环保规范和罚则,把租客从甲醛超标的质疑和焦虑中解救出来。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草案)》正是坚持这样的定位,以立法的形式,对租赁住房开发运营企业和业主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倒逼市场形成精细化的运营方式,保障租金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提高租客租房的效率、幸福感和安全感。可以说,这份还在审议的条例草案,补的是租房市场的明显短板,抬的是中介机构经营租赁生意的门槛,解的是租赁市场的安全纠纷和价格矛盾,促的是北京住房租赁行业的长稳发展。 将北京住房租赁市场纳入法治轨道,让租住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让市场监管的每一步都有法可依,目的就是要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从而维护租户的合法利益。稳住房租意义重大,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同时,让更多年轻创业者能够安居。安居才能乐业,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城市应该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缓解住房困难,让更多年轻人在这座城市安心生活。
来源:北京晚报
责编:薛睿杰
【要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要闻】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精神 研究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实施方案等事项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李鸿忠: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
【要闻】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要闻】人民日报:北京出台接诉即办工作条例
用法治规范和保障为民服务工作
【聚焦】《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首次审议
突出“北京特色” 支持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创新发展
【聚焦】京平:先行先试 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