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履职这一年|以奋进之笔答好人民“关切题”
2021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胸怀“国之大者”立良法、紧扣人民关切促善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贯彻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有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全心全意,为实现“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的目标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确保首都“十四五”良好开局。
人民关切的就是立法聚焦的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立良法、紧扣人民关切促善治,将“健全地方法规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和“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等要求充分体现在立法工作中。 高质量完成市委交办的冬奥立法任务。冬奥筹办,国之大事。聚焦场馆赛区及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第一个国际语言交往环境建设地方性法规,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实行统一译写标准,全面提升首都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助力“双奥之城”建设。一年来,还以“废旧立新”方式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营造无障碍比赛环境、生活环境和出行环境,以良法善治为冬奥凝心聚力。加强京津冀协同立法,与津冀人大同步出台“授权政府为保障冬奥会筹备和举办工作规定临时性行政措施的决定”,切实提升冬奥保障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第一次对城市功能区立法。生态涵养区是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最大的亮点。聚焦生态涵养区广大群众对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向往,制定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以立法推进“两山理论”北京实践。提出具有首都原创性、前瞻性和较强实用性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转移支付机制、区域合作机制,为占全市土地面积68%的生态涵养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遵循,为首都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涵养新格局、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法规生效即启动执法检查,推动政府用最严格制度措施加强生态保护,构建符合区域定位的绿色发展模式,建好首都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市民休闲“后花园”。
围绕“两区”建设创建“1+N”法规体系。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两区”建设指示精神,制定专项立法计划,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决定为核心,构建“1+N”地方法规体系,推动“两区”高起点做好创新发展“大文章”。启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数字经济条例、招投标条例等立法。结合审议高质量推进“两区”建设情况报告,充分倾听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关于创新发展“堵点痛点难点”的关切,在相关立法中提出法治解决方案,让发展潜力巨大、营商环境优越、最具创新活力的首都城市特征更加彰显。
推动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体系。人民是国家和城市的主人。为了制定好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这项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服务法”,全国首创、具有北京特点的“首都原创法”,固化实践成果的“制度保障法”,更加有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更加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四级人大代表积极参加“万名代表下基层”活动,就保障群众平等参与基层治理的权利开展深入调研,完善相关制度设计,成为立法重要内容。比如,条例明确规定,“围绕辖区内诉求反映集中的问题,街道应组织辖区内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运用民主协商机制,推动主动治理”。
建立全程听取民意的“四前四方会商”机制。充分发挥人大对立法工作的主导作用,在法规论证前、一审前、二审前和表决前,组织常委会法制办、相关工作机构和市司法局、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四方会商,汇总群众诉求、研究重点条款、解决难点问题,确保群众立法建议充分体现在立法各环节和全过程。在中轴线保护条例立法过程中,第一次应用相关工作机制,充分吸纳群众关于老房腾退、风貌保护、民生改善的“金点子”,让立法载满民意。
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民意表达平台。坚持“涉及千家万户的法规都由千家万户参与、向千家万户征求意见”原则,线下通过“万名代表下基层”、四级人大代表联系、“四前四方会商”、代表“家”“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途径广泛汇集民意民智,线上搭建民意表达平台,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围绕反食品浪费规定的制定,启动“人人反浪费、全民定规矩”征求意见活动,约1.8亿人次点击相关内容,超过150万人填写问卷。
立法充分体现首都意识和首善标准。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条例的制定,把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放在第一位,明确长安街沿线等区域禁止设置商业户外广告设施,对全市户外广告设施“规划”管理、对牌匾标识“规范”管理、对标语宣传品“许可”管理,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颜值”。国家“三孩”政策出台后,为解决群众“带娃难”后顾之忧,率先修订计划生育条例,以首善标准制定服务保障措施,延长生育假、设立育儿假,推动创建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立足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完成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保守国家秘密条例、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禁毒条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等立法修法工作,审议了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租房管理条例、节水条例等立法项目。人民关切的就是监督用力的
推动城市总体规划贯彻落实。第一次审议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体检评估报告,全面检查这两个城市功能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批复要求,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以及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治理“大城市病”、推动职住平衡等工作进展,督促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推动“四个中心”“四个服务”蕴含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
推动提升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水平。坚持“重点问题持续跟进”,连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属地、部门、单位、个人树立应急能力看战时、体系建设在平时的意识,担好“四方责任”、充实资源储备、提升应急能力。推动政府完善应急体系软硬件布局、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封闭管理小区民生保障水平、保障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群众就医需求,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将疫情对民生影响降到最低。
持续推动抓好城市治理“关键小事”。为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个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连续开展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两条例”执法检查,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检查一点位、反映一问题、上传一照片”活动,对政府工作进展开展监督,推动再生资源分出量大幅提升、填埋焚烧量大幅减少,效果相当于少建两座3000吨级填埋场。
落实“两个三分之一”报告体例。按照市委五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问题和原因部分不少于三分之一,解决问题的举措部分不少于三分之一”。在职业教育情况报告中,政府重点报告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就业导向、增强社会认同等方面改进措施。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情况报告中,重点报告解决设施重复建设、后续维护成本高问题的思路举措。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对相关工作和报告给予肯定,并提出了有针对性意见建议,推动政府完善相关工作举措,取得良好实效。
人民关切的就是代表推动解决的
围绕群众关注提出立法和监督议题。代表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共提出10件法规案,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其中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等四项已经通过,其他六项列入相关立法规划。根据代表议案增加四个方面监督议题,审议“两区”建设、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情况等四个方面报告。代表在会上和会后共提出933件建议,由常委会领导分类牵头督办,推动相关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
推动解决群众关注的老年人护理问题。聚焦90%老年人居家养老但家门口没有护理服务现状,以及医院和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不规范、标准不统一、费用不能报销等问题,在常委会组织下,代表们第一次专题询问相关工作,推动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从石景山区向全市拓展,将受益群体从城镇职工拓展到城乡居民,充分保障老年人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中的参与权、监督权,支持和引导护理资源向老年人身边、周边、床边聚集,发展“一刻钟医疗服务圈”“一刻钟护理服务圈”,让每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通过计划预算监督管好群众“钱袋子”。依托常委会建立的“年审+季审”工作格局、市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以及《四问手册:市人大代表预算审查监督指南》,代表积极参加计划预算初审活动,围绕钱该不该花、该不该政府花、该花多少钱、该不该现在花“四问该不该”,认真审查每一笔财政支出,推动政府完善财政收支清单和项目库管理机制,调减压缩非必要支出,将更多资金投入落实“五子联动”战略布局和满足“七有”“五性”民生需求,为首都长远发展夯实基础。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还作出关于开展“八五”普法决议,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宣传深入开展、深入人心。指导完成五年一次的区和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民主选举产生1.6万余名新一届区和乡镇人大代表。
责编:薛睿杰
【学习】《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要闻】鲲鹏展翅九万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述评
【要闻】贯通中华文脉 照亮复兴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激活中华文化的历史性贡献述评
【聚焦】科技赋能助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北京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做法与成效
【关注2022北京冬奥】成就冰雪梦想 谱写奋斗华章(走向冬奥)
——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个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