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发展辩证法

北京人大 2022-09-25
学习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中国古代经典《中庸》中阐述成事之道的一句话,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使用这句话,要求我们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这就从治国理政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哲学境界的高度讲出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辩证法。


  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致广大”
  大国的治理、大国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先立乎其大”,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这“大”就是“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致广大”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大抱负、大担当认识、思考、研判、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致力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聚焦国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矢志奋斗的目标,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大的战略全局,中国社会的一切发展进步都是也都要围绕其展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环视国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势头不可逆转,国际秩序和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这一系列的“致广大”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如果解决不好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系统性风险,就会延误甚至中断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不甘心丧失霸权,肆意妄为,导致世界丛林法则、不公不义盛行,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有增无减,大变局中的历史逆流与时代湍流不断涌现。要想做到“致广大”就要以大勇气、大魄力“敢”字当头,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斗争中求进步,在斗争中求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同频共振的。“致广大”还要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来思考世界大势,在中国和世界的密切互动中谋划发展与复兴。既要善于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以外部的纵横捭阖努力营造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内在强大力量妥善应对和及时化解外部风险挑战;又要善于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把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和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统一起来运筹,把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联系起来谋划,把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和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协同起来应对,以引领世界格局演变方向和人类文明进步走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知行合一抓落实抓执行中“尽精微”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需要脚踏实地的落实执行,宏伟壮丽的目标规划离不开一点一滴的行动积累。在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这句话讲的就是“尽精微”。
  “尽精微”要在“精”上下功夫。面对发展中的攻坚克难,需要大写意的方式高歌猛进以壮气势,更需要画工笔画一笔一笔地把面临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困难都认真处理好。没有端正的作风,没有从严从实的自我期许和能征善战的过硬能力,难免会出现落实不到位、措施不精准等问题。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
  摆脱贫困是如此。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社会减贫史上的奇迹。城市治理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求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不“走神”,不“散光”,找准靶子,有的放矢。良好的治理效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科技创新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总之,当我们真正把这些“精准”和“精细”做到位的时候,就一定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为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和全面现代化跑赢“最后一公里”。
  “尽精微”要做好“微”的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注过很多的“小事”。比如垃圾分类。无论是国内考察,还是会议座谈,习近平总书记都曾提到这件事,要求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又比如“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还在去各地考察调研时走进农户家里,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有时还实地察看厕改情况。这些“小事”看起来很小,其实不小。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农村厕所革命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人民群众就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感受到幸福、安全、收获的。
  “尽精微”还有一重意蕴是抓落实不打折扣,做到“尽”。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对抓落实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很多事情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究其原因就是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该钉七八下的只钉了三四下。尽精微抓落实就是做事情一定要做到位,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把细节中的魔鬼彻底清除干净。
  发展辩证法彰显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境界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是分开来的两件事,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当代中国的发展一定要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的战略思维,善于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既用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方向又用精准的贯彻落实保证执行,既抓住重点又不丢掉其余,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让一切积极因素都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大”与“小”的发展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我们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会在心里装着我们;我们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人民群众也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真正能做到这些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以完成,很多看似克服不了的困难得以克服。
  “大我”与“小我”的发展辩证法。当代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人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致广大而尽精微”就要不断坚定人民立场,涵养家国情怀。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精气神的最高、最集中体现。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的无我奉献,舍“小我”成“大我”,为中华民族、为中国人民托起了一个日益迈向强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世界、为人类创造出了“中国之治”,贡献了“中国方案”。
  “传统”与“现代”的发展辩证法。“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对中华文明智慧的现代运用。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实践形态虽然与传统中国的实践形态有着天壤之别,但渗润其实践活动始终的文明精神、文化思维是一以贯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没有中华文明这方水土是不可能生长出中国现代化道路这一实践硕果的,同样离开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不可能真正讲清楚说明白中国现代化道路这一伟大实践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概念与范畴在解释现代中国实践方面依然同时也必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有着极为精准深刻的阐释力。正确把握实践的新形态和时代的新特点,对这些概念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彰显出来,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发展实践,亦有助于讲好中国发展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致广大而尽精微”来讲述当代中国发展辩证法,就是对中华文明中治国理政智慧创造性运用的典范。

来源:北京日报

编:薛睿杰



清风轩 |《水:中国文化的地理密码》

【要闻】减负增效强基层 轻装奋进新时代 ——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纪实

【要闻】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

【要闻】王晨在人民检察院调研公益诉讼工作时强调 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发布】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22年1月8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学习】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聚焦】让宪法成为青少年灵魂深处的信仰

【关注2022北京冬奥】“冰丝带”可容纳2000人同时上冰 山区山地场馆将四季经营 冬奥场馆赛后向公众开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