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破解非机动车治理难题 “开工号”再次吹响
3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办公室再次吹响了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开工号”,执法检查组成员和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启动会,16个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也通过视频“云参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尹航受市长陈吉宁委托,对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杜飞进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次执法检查采用专题检查、‘三边’检查和群众参与的形式,通过执法检查组、三级代表和广大群众的多方参与,发现身边问题,同步督促整改,在执法检查中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执法检查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制和平台。”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办公室副主任王玲对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做了说明。
实地检查从3月中旬开始,4月中旬结束,重点检查“电动自行车销售落实目录管理、推行带牌销售,以及超标电动自行车过渡期满后治理工作情况”“非机动车逆行、载人、未按规定使用号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查处情况”“非机动车道路通行、停放、充电设施建设,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情况,以及查处加装、改装、拼装等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的情况”“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落实经营管理责任、规范停放秩序、加强对承租人管理,以及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情况”“快递、外卖等企业落实交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情况”“其他情况”等6个方面。
专题检查将设置超标电动自行车治理、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查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快递外卖行业用车管理5个专题小组,对去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来电中涉及非机动车管理问题排名靠前街道(乡镇)社区(村)、代表议案建议提出问题涉及点位、部分重要城市道路和路口、非机动车停车场、交通枢纽、轨道站点、热门商圈等重点区域,以暗访为主,直奔问题。
三边检查与专题检查同步展开,此外,各区人大常委会将向广大社会群众发放问卷,收集非机动车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
执法检查组成员表示,这个方案沿用了不少之前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了一些新路子新手段,可谓亮点纷呈。
此次执法检查,将继续用好“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通过升级“身边、路边、周边”三边检查模式,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执法检查工作质量和实效。
与之前三边检查分“身边”“路边”“周边”三个轮次压茬推进不同,本次将请代表在一个轮次内完成所有调查问卷的填写,但是“边检查、边督促、边改进”的“精髓”得到了保留,是在短时间周期内进行三边检查的一次尝试。
另外,为了满足技术赋能“智慧人大”建设要求,常委会机关综合保障中心设计的小程序提供了拍摄上传功能,将以往的“一次检查一组图片”升级为“一道题目一组图片”,帮助代表发现问题时“落点落图”,更直观地反映现场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执法检查是新一届区、乡镇人大代表履职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参加市区联动的监督工作,代表们高涨的履职热情将让这次开门监督更有看点、更有广度。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飞进明确提出,本次执法检查要用好“检查报告+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这个行之有效的机制。执法检查既“把脉问诊”,又“开方下药”,还“跟踪疗效”,不见效果不收兵。
检查报告将根据“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检查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去哪里检查”的标准,通过“明察”“暗访”,找出影响法规实施、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集中大部分篇幅晒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对典型事例直接“点名道姓”,绝不碍于情面“放水、粉饰、打埋伏”。
问题清单将继续落实好“四有”要求,即“有具体点位、有条款对照、有数据支撑、有整改建议”,把存在的“病灶”都直观、具体地圈划出来,把“靶向药物”和使用说明也一并开列。
督促整改以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要求各区人大常委会收到问题清单后,按规定时间交区政府研究处理,督促问题清单及时销账,杜绝“半拉子工程”。
此次执法检查将探索监督议题进代表“家站”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关系老百姓房前屋后、楼里楼外、身左身右的法规草案走进代表“家站”,尤其是关涉千家万户的法规,都由千家万户说了算。但是,在全市层面组织监督议题进“家站”还是首次。
为了能听到更多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使人大监督更好地接地气,本次执法检查,三级人大代表将会带着调查问卷走进代表“家站”,通过和广大市民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需要,寻找治理非机动车乱象的“金点子”,增强市民对“家站”的认知认同,提升市民对所选代表的信任,双向搭建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另外,各区会选取问题反映集中的部分街道乡镇,在代表“家站”召开问题督办会,邀请人大代表和辖区群众现场听取政府及相关部门问题办理情况的汇报,推动群众关心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解决。
本次执法检查第一次将融媒体平台应用到执法检查中,实现融媒体平台与群众关切紧密互动。
市人大常委会已制定好群众问卷模板,各区将根据本区工作实际制定群众问卷,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app等平台,向广大群众发放问卷,收集非机动车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对于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将第一时间交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融媒体平台的应用,将进一步丰富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把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推送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市民面前,让开门监督的门开得更大,让民意民智汇聚的更多更广。
启动会上,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市交通委、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6个政府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对照条例具体条款,用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具体的事例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汇报,他们不回避矛盾,不遮掩短板,把问题都摆在“桌面上”。
“去年10月,条例规定的超标电动自行车3年过渡期到期,通过多部门联动、提前宣传提示、畅通登记渠道、强化路面执法,我们有效组织过渡期政策平稳落地,目前,230万超标车辆已基本‘清零’”,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政委刘如赞介绍,“但是,当下还存在蓄电池拼改装销售,快递、外卖非机动车违法屡禁不止,乱停乱放影响市容环境等难题”。
针对近年来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和伤亡数量连续上升的情况,市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李云浩说,电动自行车室内火灾致死率是其他火灾的6倍,近几年北京电动自行车亡人火灾均发生在室内,电池故障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高达94.2%。从区域看,社区、村庄和城乡结合部等外卖快递从业人员集中地区是电动车火灾的高发地。李云浩也列举出了4个主要原因:电动自行车电池质量“鱼龙混杂”,有些小作坊产品没有质量保证;私自改装、废旧电池回收销售现象屡禁不止;快递外卖平台企业安全管理责任没有落实;社区、村庄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自防自救能力需要加强。
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宋同飞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困境:一方面使用群体数量庞大,特别是外卖行业等特殊行业,对于车速、续航里程等改装需求强烈;另一方面,销售主体数量大、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复杂、交易行为频繁、改装隐蔽性强,调查取证困难,在产品供应端难以有效规制。
市交通委副主任荣军则主要介绍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发展的情况。他说,共享单车的运营企业已由最高峰时期的16家减少为3家,车辆总量调控在95万辆左右,运营区域由五环内逐步扩大至所有行政区均有覆盖,规模更加科学、分布更加合理,行业总体正在由“粗犷投放”转向“精准投放+高效运维”。下一步,交通委将结合开展新一轮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继续推动扩大电子围栏应用,以车辆使用效率为标准实施总量调控政策,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协调、可持续发展。
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重点介绍了外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管理的情况。他谈到,本市重点外卖企业均与全体骑手签署了“文明交通承诺书”,要求骑手遵守交通文明规范,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量化到个人。使用合法车辆、合规充电、在驾驶中遵守“三不一戴”(不闯红灯、不逆行、不走机动车道以及佩戴头盔)已经成为大部分骑手自觉遵守的硬杠杠。对于外卖骑手数量大、多为灵活用工人员、流动量大等管理难题,下一步将寻求更有效的工作抓手。
快递行业的情况则由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廖凌竹做了介绍,“去年,全市邮件快件投递量同比增长了42.6%,但快递电动三轮车交通违法总量保持逐月下降,从2月的10380起下降到12月的995起,下降90.4%,整治成效明显”,她说,“中心城区快递末端用地问题、快递末端服务车辆通行政策、快递末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当下需要积极推动解决的问题”。
来源:《北京人大》
责编:薛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