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切实增强执法检查监督实效巩固发展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

北京人大 2023-12-23

关注

8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西城区和东城区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今年是北京确定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这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社会主义大国首都和全国的文化中心,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规、核心区和副中心控规的批复意见,市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初审议通过了重新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条例实施以来,“法规条款是否执行到位、法定要求是否落地落实?”等问题又成了全市人民关心的一项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新立法规及时检查、重要法规联动检查、复杂问题多法并查”的工作思路,将检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作为重点项目列入今年监督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人大执法检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聚焦“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等关键性问题,逐条逐项开展检查,推动条款落实落地。
高规格组织,分专题调研,推进执法检查走深走实
此次执法检查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担任组长,副主任杜飞进、闫傲霜、侯君舒担任副组长,邀请文化、城建、农村等多个专业领域的65位委员代表共同组成执法检查组。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教科文卫委、农村委、预算工委协同,统分结合、点面兼顾,分为老城(中轴线)保护、三山五园和三条文化带保护、文物和非遗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保护、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及历史河湖水系和古树名木保护)五个专题小组开展调研,检查保护对象30余处。
检查组探访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进展,查看了皇史宬、先农坛等地腾退保护利用情况,提出要对照申报世界遗产的标准,按照既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推动中轴线重点文物腾退、保护修缮、文化阐释等各项工作,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围绕老城重点地区保护,检查组走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史迹、非遗展示中心和活化利用场馆等地,建议要加快推进文物腾退保护工作,做好腾退文物的有效利用。拓展非遗传承人来源渠道,加大培养力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做好非遗项目活化利用这篇大文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总结近年来文物和非遗保护以及传承利用方面的有益经验,做到依法依规保护、用心用情传承。
在三山五园重点地区,检查组重走“进京赶考路”,实地查看革命文物保护情况,提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要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全面落实条例规定的各项要求,将法规用好用足,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市区两级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联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文物保护的合力。要不断推进文物修缮和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会说话”,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检查组还关注三条文化带建设,在通州检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时强调,考古发掘工作意义重大,要精心梳理好遗址的历史脉络,保护好遗存遗迹,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在密云古北口镇调研长城文化带保护情况时指出,要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有效运用好网络宣传方式,讲好密云水、树、村的历史文化故事,突出地方特色,加强文创、文旅产品的开发推广,促进保护对象的活化利用。在门头沟查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时强调,要重视文物安全工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做好隐患排查,鼓励民宿从业者在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的创新上再下功夫,着力做好做大门头沟传统村落民宿品牌,真正做到让游客有兴致,让村民富起来。

在北京市中轴线上的鼓楼内展出的“时间的故事”展览吸引市民参观欣赏。

全覆盖检查,全要素调研,督促法规条款落实落地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是一部综合性法规,包含十一类18项保护对象,涉及规划、文物、中轴线遗产、河湖水系、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等法律法规17部,责任主体纵向贯穿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工作体系,横向包括规划、住建、文物、农业农村等11个政府部门,保护范围覆盖全市域,保护内容包含全要素,保护工作贯通全过程,保护责任涉及全社会。为检查好法规制度是否有效落实,法定职责是否切实履行、法律责任是否严格追究,检查组分专题、分类别召开了12次座谈会,与市区两级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细致沟通,了解条例实施情况,探讨难题解决方案,积极建言献策。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座谈会上,检查组了解了历史建筑等建筑物的修缮技术标准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类项目房屋征收政策制定、传统工匠专业培训组织等情况,东城、海淀、房山三区分别对照条例和本区工作实际进行了汇报。秦红岭代表提出目前修缮技术文件的覆盖面还需完善,修缮技术人员水平仍需提高,传统工匠培养需要加大力度,建议要广泛征求一线人员意见,增强修缮技术标准的合理性,加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刘洁代表建议加快推进传统工匠职业技能认定、保护资金筹集等基础工作取得新进展,丰富宣传手段,将名城保护与健身、环保、摄影等群众性活动相结合,动员引导广大市民有效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当中。
在农业农村、水务、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座谈会上,检查组询问了传统村落维护、修缮和保护利用相关情况,水文化保护研究、水文化遗产申报和历史水系恢复情况,古树名木和历史名园保护利用情况,丰台、门头沟、密云三区分别汇报了相关领域工作的开展情况。杨爱武代表提出要继续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增强公众认知、提升公众参与。韩克非代表建议加强文创、文旅产品的开发推广,促进保护对象的活化利用。孟令悦代表提出要妥善处理好名城保护与市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名城保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在文物、发展改革、文旅主管部门座谈会上,检查组听取了中轴线申遗,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三条文化带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汇报,西城、海淀、延庆三区分别介绍了本区工作开展情况。徐伟代表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整合好各部门权责,增强名城保护合力,推进历史文化体验城市建设。邓佑玲代表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保护对象的活化利用,增强“小、散、弱”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朱涛代表建议加大对三山五园地区的宣传保护,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公众参与,提高市民名城保护积极性。
审查财政资金,监督预算执行,合力提升人大监督实效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把相关预算执行作为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必查内容”的要求,检查组首次将财政预算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聘请专业机构协助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以立足“小切口”、反映“大问题”为原则,重点聚焦“北京市文物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使用情况,通过现场座谈、视频会议、资料收集等方式深入市文物局和东城、西城、房山三区,对2021年和2022年文物及名城保护资金预算安排与执行、文物保护及利用现状等情况进行审查,就文物及名城保护资金“钱该不该花,该不该政府花,该不该花这么多,该不该当下花”开展论证。
针对审查发现的文物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组建议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统筹力度,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保障机制。理清文物保护市区政府职责,推进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管理制度出台。加强项目储备,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建立健全个性化绩效绩效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文物活化利用措施,提升工作成效。

来源:《北京人大》

作者:闫闯

责编:张樾


【聚焦】《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解读 附全文!
【聚焦】“大城市病”治理的北京“药方”
【聚焦】12345市民服务热线服务与管理出台 “北京标准”复杂疑难诉求15日内反馈结果
【聚焦】推动住房租赁条例落地落实 以法治力量保障住有所居
【聚焦】在绿水青山间蹚出乡村振兴路——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在平谷区开展专题调研纪实
【区乡人大】问得精准 答得务实!大兴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关注】今年力争开工1500部 更多居民将圆电梯梦多举措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速”
【关注】人大工作怎样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述评(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