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彰显双奥之城风采 全面汇聚奋进之力——2022年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北京人大 2023-12-23

聚焦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在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高举思想旗帜,在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重大服务保障任务中勇担职责使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宣传引导中凝聚社会共识,在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中贡献文化力量,形成一系列新举措新机制,积累一系列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积厚成势、迸发活力,有力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首善标准  

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这是以首善标准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一年。
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在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后迎来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召开首都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形成50余篇高质量理论成果;
——精心组织“中国这十年·北京”新闻发布会,市属媒体开设“领航中国”“非凡十年”“聚焦党的二十大”“二十大代表在基层”等专栏,推出融媒体产品,刊发新闻报道7500余篇;
——用心用情开展各级各类宣讲近5000场,“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接待近20万人参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超800万人次参加,“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群众文化活动共举办2800余场。
在奋发进取的浓厚氛围中,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高举旗帜,认真抓好理论武装,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入脑入心。
高水平建设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372篇,保持全国第一;举办“首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22”等理论研讨活动,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首都发展实践研究报告》等高质量成果;深入推进98项高端智库研究任务,140余篇智库研究成果有力服务决策……这一年,全市理论研究实现深化转化,取得丰硕成果。
放大《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前线》、“宣讲家”网等平台传播效能;保障1500多种、8100万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著作等重大主题出版物出版和印刷发行工作;加强“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学习管理,推进各区线下学习基地建设;6300余支百姓宣讲队伍活跃在居民大院和群众活动室,唱响理论宣讲好声音……这一年,党的创新理论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形式落地生根。

点燃冰雪激情

向全球展示“双奥之城”美好形象

这是北京以“双奥之城”新形象惊艳世界的一年。
——开闭幕式上的难忘瞬间处处展现着“中国式浪漫”,这背后离不开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服务保障工作;
——主媒体中心成功运行,为8151家次媒体机构22162人次记者提供精准有效的信息和新闻服务。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采访发布活动412场,“惊喜盲盒”、“双奥之城”看典直播等活动深受中外媒体欢迎;
——1500余个专版、8万余篇原创报道,370万余篇转载图文、视频,精心策划的官方中文会刊,将冬奥消息传遍场内场外,网民互动量超11亿次;
——电影《我心飞扬》《我们的冬奥》、电视剧《冬奥一家人》《冰雪之名》等一批文艺作品记录时代,冬奥广场舞《一起向未来》更是掀起全网热度。
正是这些努力,在点燃全民冰雪激情的同时,也向世界讲述着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
这也是首都文明展现新风新貌的一年。
在京华大地,红色资源保护于传承中形成新成果。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主题片区融合发展,“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实践”专题展览、“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特展”带观众回望历史,北京大学红楼保护展示工程、“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入选第三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不断提升。“志愿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超458.1万人,“2022北京榜样”是群众身边最可亲可敬的人,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满意度达97.1%。“V蓝北京”“夏季空调调高一度”“垃圾分类”“光盘行动”“文明旅游我最美”“文明祭扫”等,早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绽放古都新貌

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时代活力

聚焦“一城三带”,绽放古都新貌。2022年,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全新的时代活力。
颁布实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推动中轴线周边重点区域文物腾退和环境整治、中轴线考古工作取得突出进展、举办第二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图书《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讲述中轴故事……这一年,中轴线申遗保护提速推进。
走进城市副中心,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全线通航,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向公众开放,三大文化建筑基本完工;在三山五园地区,首钢园实现由工业遗存向文化产业园区的绿色蝶变;北京长城抢险加固项目有序推进,“长城人家”精品民宿吸引游客目光……这一年,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的保护发展,令古都风韵再添新貌。
以文塑城,以文兴产,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424.2亿元,并成功举办北京国际电影节、“电竞北京2022”、惠民文化消费季、北京文创大赛等品牌活动。
这背后,得益于北京推出的一系列精准政策和专业服务。出台《北京市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行动方案》,推动“一企一策”改革;创新“两区”建设文化旅游领域举措,在服贸会文创产品展销、文物艺术品关税减免、重要节展期间引进境外影视剧指标等方面取得政策突破;评定97家年度市级园区,搭建“文科汇”“政企沟通会”等平台;发布促进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12条措施,发放近3000万元京郊住宿消费券,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项项举措让文化企业和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完美世界等5家文化企业入选第十四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企业”。王府井等5家单位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延庆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北京地区文物艺术品成交额占全国75%以上。全市文化产业恢复向好,文化新业态延续增长势头。

打造文化品牌

彰显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

这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的一年。
2022年7月,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的2022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一张崭新的首都文化名片在世人面前惊艳亮相。
论坛紧密结合文化强国建设重大议题和首都文化发展实践,邀请500余位嘉宾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言献策,围绕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文艺精品创作与传播、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形成丰富成果。发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十件大事”,推出“京”彩文化成就图册、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策划出版《中国博物馆(北京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刊)》,精心设计三条观摩路线,40余家中外媒体播发报道2000余篇,相关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3亿。
这一年,文艺精品力作在国家级奖项中获得“满堂红”。京津冀联合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舞剧《五星出东方》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3个作品(团队)获得第十九届群星奖;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等10部作品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北京作品数量、总分名列各省区市第一;6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3部作品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在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得4个重量级奖项。
这一年,“大戏看北京”品牌取得良好开局。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展现文艺新姿,北京人艺庆祝建院70周年活动打造戏剧盛宴,北京歌舞剧院原址重建项目实现开工,中杂艺术中心项目取得立项批复,京南艺术中心纳入市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库,“会馆有戏”走进8家会馆,民族歌剧《山海情》、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音乐剧《亦梦亦真》、京剧《石评梅》、评剧《蒲柳人家》、昆曲《曹雪芹》、儿童剧《花猫三丫上房了》、木偶剧《大象来了》等新作佳作迭出。
这一年,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影响覆盖6.28亿人次,全市实体书店数量超过2100家,举办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展览活动近500项,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文化活动3200余场、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66万场,“北京视听小站”“北京视听零距离”活动走进基层社区,让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俐责编:张樾
【要闻】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举行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 栗战书主持并讲话
【要闻】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市委书记尹力主持会议
【要闻】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决定人事任命事项 殷勇就任命议案作说明 李伟主持
【聚焦】15张海报,速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亮点
【发布】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93号
【聚焦】首次审议市政府国资管理综合报告
【聚焦】持之以恒抓好两个“关键小事” 严格落实条例法定要求
【聚焦】四个强化 打造直管小区物业管理“顺义模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