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关键词直击——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侧记
1月16日,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主题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商务局的主要负责人现场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关键词一:首都文化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果丰硕。随着首届北京文化论坛、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中国文学盛典、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等活动成功举办,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交出一年靓丽成绩单。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推进,带来三大文化带品质不断提升,“一轴三带”牵引下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效能更强。
“大戏看北京”品牌启动良好开局。作为全国文艺创作生产高地,本市先后推出民族歌剧《山海情》、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多部作品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摘冠国家级奖项。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展现文艺新姿,“会馆有戏”推出近百场精彩演出。“今后,将继续深耕‘大戏看北京’品牌,着力打造‘演艺之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说。
“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名片更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出台后,书香京城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全市实体书店数量已超过两千家,一年内举办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展览活动 400 余项。同时,包括北京歌舞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在内的4个文化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冬奥会期间开展城市文化活动2.31万场,市民文化生活获得感持续增强。
关键词二:营商环境
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五年来,本市先后出台了从1.0至5.0版共1034项改革任务,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迭代升级,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转变。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戴颖介绍,过去一年,本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企纾困、落实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以更大力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回稳向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把保市场主体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重点推进企业登记“合并办、网上办、承诺办”,支持更多企业及早开业、扩大业务。当下,各类企业开办更快捷、经营更便利、退出更畅通。“在京设立各类市场主体都实现了‘一网通办、一天办结’,已有约86万家市场主体网上办理拿到营业执照,‘全程网办’率超95%。”戴颖说。
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把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作为助企纾困、加快复工复产恢复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让企业群众得实惠;构建高效运行的政务服务体系,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打造企业“管家”式服务体系,完善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服务包”机制。“我们将奋力推动营商环境再突破、再优化、再提升,努力为市场主体成长壮大创造更加肥沃的土壤。”戴颖表示。
关键词三:科技创新
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基础研究占比16%左右,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居全国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7947.5亿元,同比增长13.4%;新设科技型企业首次突破10万家,同比增长12.21%;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预计超过8.6万亿元。这些数据,展现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效,同时表明本市已经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022年持续推动中关村、昌平、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高标准建设,支持9家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怀柔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已现雏形,“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呈现新进展。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宇蕾介绍,通过重点开展“从0到1”原始创新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一批世界领先原创科技成果。本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发布150余项榜单,搭建国内第一条8英寸硅光量产工艺线;200多项新技术在冬奥会应用。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2万家,实现逆势增长;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61家、累计达780家,独角兽企业102家、潜力独角兽企业143家,持续领跑全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力地支撑了北京产业发展。”张宇蕾还表示,通过开展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关键词四:数字经济
首都数字经济迈入发展新阶段。今年1月1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首都数字经济迈入发展新阶段。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磊介绍,2022全年,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6%,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5%,占数字经济总量的57%,数字化赋能产业、赋能城市、赋能民生作用凸显。
数字新基建加快推进,数字治理持续构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着力点,“七通一平”建设全面启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数字城市底座加速夯实。同时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统领,以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数字经济标准创制和标杆城市监测体系为支撑,智慧城市、数据交易、智能网联等多个垂直领域示范先行的“1+3+N”制度框架体系初步构建。
数据要素有效培育,数字产业集聚发展。软件、集成电路等支柱产业带动数字经济稳步增长,人工智能、区块链、信创、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规模均居全国之首,集成电路装备产业集群全国规模最大。王磊表示,将深入探索数字经济改革发展模式,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不断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打造更具优势的数字产业集群。
关键词五:城市更新
打造更多高品质活力空间。过去一年,北京城市更新项目持续推进,全市核心区平房(院落)2200户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任务目标超额完成,启动危旧房改造(含简易楼腾退)约20.86万平方米,实现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30个小区、新完工205个小区。“老楼加装电梯已实现新开工1326部,完工467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市住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国伟说。
启动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在积极探索老旧厂房、传统商圈、区域综合性更新等多种路径方面,新首钢、天宁寺一号等多个老旧厂房项目精彩亮相,带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基本完成王府井等传统商圈改造基础上,启动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促进消费升级。“昌平回天地区持续探索超大社区精细化治理,打造‘中央共享花园’,营造融合开放的城市绿洲,计划今年5月正式对外亮相。”张国伟透露。
有力支撑城市更新条例落地。今年3月1日,《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将正式施行。市住建部门将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拟定条例实施需要起草制定的配套文件清单,为条例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建立健全城市更新项目库,制定2023年拟实施项目清单和示范项目清单,全面梳理谋划新的城市更新项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城市更新项目推进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
关键词六:促进消费
消费活力更加凸显。2022年,环球影城开业一周年迎客超1300万人次;12个传统商圈完成改造提升;首钢六工汇等8个商业项目开业运营,全市新增商业面积超50万平方米。“从过去一年来看,本市消费新地标活力更加凸显、消费品牌矩阵更加完善、消费场景更加多元、政策体系更加完备、消费活动更加丰富。”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说。
启动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今年,商务部门将持续优化商圈的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体验区,在基本完成王府井等22个传统商圈改造基础上,启动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打造4片国际消费体验区,整体塑造29个城市消费中心,84个地区活力消费圈若干个社区便民生活圈,促进消费升级,到2025年,完成新一轮54个商圈提升。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再上新台阶。“今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郭文杰介绍,商务部门将加速商业领域复工复产,紧抓春节等重要节点和冰雪等消费热点,发放“京彩”系列消费券,办好北京消费季促消费活动,全力冲击一季度开门红。
来源:《北京人大》杂志
作者:吕亚南
责编:张樾
【要闻】尹力指导东城区委常委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要求推动新时代首都功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
【评论】“两个确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新征程上满怀信心开新局展新貌系列述评之一
【回眸】履职为民担使命 踔厉奋发谱新篇——代表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回眸】奋楫扬帆新时代 凝心聚力启新程——代表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