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倍!中央再提旧改,千万别误读了!
4月14日,国常会公布一项政策,我们先看一下通稿中的相关部分:
“会议指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
各地要统筹负责,按照居民意愿,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
其实早在去年6月,同样是国常会,也提出过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等问题。不到一年,国常会再次重提这项工程,且要求今年的改造规模翻倍,说明政府对这一领域的格外重视。
01
老旧小区迎来春天?
国内房地产市场属于典型的政策市,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会被解读为利空或利好。
国家此番对旧改的重视,杠杆地产不禁想到2017年前后,国家放的无敌大招——货币棚改。
当年棚改是把建筑质量和配套差的旧房子直接拆除,给棚户区居民现金,让他们去买房子。
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房屋存量,主要是在三四线城市。另一方面拉高了购房需求。
加上那时大量低息的钱进入楼市,房地产因此迅速完成了去库存的大业。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又促进了经济增长,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也得到大幅改善。同时抵御了人民币价格压力,守住了国内资产价格。
简直是皆大欢喜。只是后来房价和金融风险,险些失控。于是有了史上最严厉调控。
现在也是国家大力推动,也是金融机构踊跃参与。见识过棚改的威力后,这回旧改或将迎来价格重估。
可是情况真的如此吗?
其实在国家官宣之前,一些地方的相关试点工作早已展开。
比如,全国旧改的试点上海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老旧社区的改造。通过屋顶改造、违建拆除、小广场改造、管网改造、立面粉刷升级、社区大门升级、塑胶跑道铺设、绿化升级、停车场升级、部分楼栋加装电梯……各种方式,完成了片区的整体升级。
各大城市这些年其实都有很多试点,效果不一。
毕竟,国内老旧小区规模太大,做决策不可能是拍脑袋,一定要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02
小心!旧改不是棚改
旧改真的来了。但杠杆地产认为,这一轮的旧改,不可能是棚改的翻版。
第一,老旧小区强调的是改造,大部分不会推倒重建。而棚改虽然有“改”字,却基本都推倒重建了。老旧小区通过改造升级,自身价值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
但改造后的多数老旧小区,价格大概率依然会低于周边的新房或次新房。如此一来,旧改对周边以及整个城市房价的整体拉动作用有限。
大家不妨想想,老旧小区可以加装暖气、电梯,可以更换门窗,楼道也能粉刷一新。但房屋结构能大动吗?如果房屋空间不变,其价值就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大变。
第二,当前我国其实已经走出了住房短缺的阶段。不缺房子,但缺好房子。一旦上万亿资金流入旧改领域,显然能够提振本来日趋衰败的老城区和旧街区。
改造后的片区,会重新赢得一部分的市场青睐,但这相当于增加了好房子的供应量。这样一来,对一手房市场反而是利空。
如果把其中的逻辑简化,棚改是“拆—改—留”,旧改是“留—改—拆”。逻辑顺序都变了,所带来的结果显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03
旧改自身也在进化
一谈到老旧小区改造,很多人印象中,无非就是把残破的外墙重新刷漆。
但去年的国常会明确提出:老旧社区的改造,不仅是外立面的翻新,更重要的是水电气路、光纤、管网的全面改造,还要给多层加装电梯,给老社区配建停车设施、养老设施。
其实比起外墙翻新,这些细节的改变和升级,才是真正改变老旧小区的痛点——停车难、爬楼难、水电气路陈旧、配套设施陈旧。
当然,如果做到了这些,老旧小区的价值才能被真正激发。
但今年国家的关注点,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再次升级,要求“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如果说去年的重点只是中等要求的话,今年则属于高要求。
因为改造不仅在小区内部,而扩大到周边,小区内部环境固然可以为价值加分,周边配套则会加分更多。
现在买完刚需房的人,在考虑改善型住房时都会挑学区和医院,不就是一个道理吗?
也只有这样,老旧小区改造的价值才会彻底激发。做得好的话,可以把整个板块的价值都会往上带一点。
04
哪些老旧小区最有钱途
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共有老旧小区近16万个,涉及居民超4200万户,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
这么多老旧小区怎么选?具体到个人的决策上,仍然需要谨慎。
因为范围太大,且涉及到谁投入的难题,政策不可能在短期内惠及所有老旧小区,落实层面一定会有先后和取舍。
如果要购买,杠杆地产建议大家遵循以下几条:
首先,城市越大越好。这个道理很简单,城市越大(主要是看经济排位不是纯看面积人口),房价才会足够坚挺。
其次,地段越中心越好。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老旧小区之所以受关注,其实就是因为其中很多位于黄金地段,只是输在了“新”上。这也是老旧小区价值的前提,甚至是改造的前提。
只要地段好,当地政府出于形象考虑,怎么样都会顾及一下面子,这个时候投融资不是大问题。政府只要用一点心,对这些小区就是升值大利好。
再次,配套越多越好。如果本来就靠近学位和医院,哪怕不改造都不太愁房价。如果改造了,其价值更会上天。
第四,考虑邻近文化场景。这一点说起来可能有点玄,如果说学校和医院的溢价是看得见的,那么文化场景的溢价则是无形的。比如上海新天地、成都太古里、南京1912,除了坐拥黄金地段,其历史文化属性的溢价同样不可估量。
如果遇上临近类似这样文化场景的小区,千万别错过。
小结
虽然力度不如棚改,但对于寸土寸金,甚至中心区被开发殆尽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而言,不是治标的手术,也是温补的良药。既避免了强烈刺激房价,又为城市腾挪出一定的发展空间。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如果大城市可选择的好房子变多了,还有多少人会委屈在中小城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