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岳史风 || 王元军: 质古书法浑然天成

王建 唐潮杂志 2022-03-19


人生短暂,欲以有限之生命求得无限之学,何人能及?书虽小道,穷为所能得者, 亦不过一小技之胜耳。

       20世纪80年代,欧阳中石先生首开我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欧阳中石先生培养出来的我国第一个书法专业博士后,正是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的副院长王元军教授。


       王元军,1965年出生于山东莱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很小的时候,受家庭的影响,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本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使他初步领略了书法艺术给他带来的乐趣,他反复临写,并由此踏上了不懈的书法艺术的追求之路。读大学的时候,他就获得首届毛笔书法十佳称号。


      从历史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到中国的第一个书法博士后,二十多年的求学历程,他一直倘佯在中国文化的河流之中,贪婪地汲取传统的智慧,逐渐领悟到了中国历史的文化的悠久、精深,也懂得了书法艺术的生命与魅力。


      有人这样评价王元军的书法:


质古。王元军书法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厚重、沉实。第一印象,源于直觉,直觉往往敏锐而深刻。他书法的厚重、沉实,源于他的性情,源于他的学问,也源于他的取法。首先,他性情中带有天生的质直厚重。王元军气息深沉,声音洪亮,待人接物,直率豪爽,古道热肠。秉性自天,书如其人,非人力所能矫饰、违拗,质古的书法面目中自有其天生的一面。其次,长年的读史、治史给他的书法带来了盎然古意。


沉静。他临帖极为细致,于节奏、疏密、黑白、姿态特为看重,能做到纤维克肖,形神兼备;作品细腻到位,用笔极为清晰,正如他的为人和研究一样,不掺杂半点含糊,带有一种特有的透亮感和清雅之气。王元军书作胎息于王(義之)、杨(凝式)、米(芾)、白(蕉),醇和雅正,其静穆之气,诚乃学人当行本色。


雄肆。王元军生于齐鲁,既有齐鲁人的精勤诚朴,以道自任,也有齐鲁人的豁达坦荡,豪气干云。观其著述,自唐至六朝而至两汉,敢于不断走出学术的“根据地”,深入新的领域,一路上追,打通历史,这需要何等的魄力!他雄强一派的书法,根植于杜牧、米芾(大字)、王铎。


奇变。王元军书风每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就会有所变化。王元军学习书法的范本固然较多,然而与浅尝辄止、见异思迁不同,他的变化是一种探得神髓后的自觉扬弃。他毎一阶段都极为认真地研习法帖,以他惯有而专业的研究态度,细致、周到、清晰地分析范本,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范本的要领,得其神髓并能自由运用。

      

 在书法的长河中,王元军用他的双桨,将自己引向生命的精深之处。一方面,他梳理史料,进行理论研究,阐释传统文化的根源与秘密,揭示中国书法与文化的关系;另一方面,他用毛笔,通过线条和笔划,探讨古代书法艺术的精妙和理念,再现书法的魅力。


       毛笔是他理解传统文化的工具,也是他体会古人智慧的一个窗口。在对传统书法的临摹之中,他体会到了悲怆的、激情的生命之音。在今日日益浮躁的世风之下,他更加强调传统古典之美对于人们心灵的涤荡作用。他调侃说,自己是一个“偷窥者”——透过一个小洞,去偷看古代的社会现实、文人生活、艺术真谛,将窥视到的东西用毛笔来展现。他曾经这样阐释他的理念:


       “人生短暂,欲以有限之生命求得无限之学,何人能及?书虽小道,穷一生之力所能得者,亦不过一小技之胜耳。吾胸无大志,既无野心傲视古今,又不敢奢望以一小技流芳万古。但求以一虔诚之心,师先贤之余墨,追前哲之智慧,味前代之文化,并得无薄古之心之生而授之,使此一小道得以气息传承,亦足以快慰吾心矣。”






往期推荐:

陕西师范大学第二届“感念师恩 难忘师情”主题征文活动历史文化学院学子

获佳绩

西岳史著 || 于赓哲《唐朝人的日常生活》出版

西岳史著 || 沙武田《敦煌藏经洞史话》再版

西岳史著 || 黄留珠、贾二强主编《长安学研究》第六辑出刊

西岳史风 || 沙武田:身在长安 心在敦煌





图文来源/《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第4期

负责编辑/尚佳怡

审核/江炜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