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史学 || “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沙龙(中国与域外专场)活动纪要
“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沙龙
(中国与域外专场)活动纪要
2023年5月18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沙龙2023年第2期在长安校区举行。本期沙龙邀请了历史文化学院、“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5位硕博研究生发表论文成果。历史文化学院萧正洪教授、焦杰教授担任点评人。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小龙负责召集和组织发表。
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林泽杰以《新出〈梁行仪墓志铭〉相关问题探微——兼论咸亨年间政局变迁》为题,对志主的家世生平、仕宦经历、从征百济的事迹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唐高宗咸亨年间的政局变迁。
林泽杰同学在发表
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吴雪梅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进展,以《俄藏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忏悔灭罪冥报传〉卷首画解析》为题,通过张居道杀生入冥、诵经还阳的灵验故事,探讨了版画的初创年代和图式来源,并对金光明信仰在西夏的流传问题进行了研究。
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张俊龙发表了题为《新出唐代〈张待问墓志〉所见北疆秩序问题考论》的报告,通过考证张待问的任官轨迹,探讨了唐朝北疆秩序在震荡中重构的过程,并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勾连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生宋其然以《裂解与融合:20世纪帕米尔人和吉尔吉斯人的生计方式》为题,探讨了20世纪帕米尔人、吉尔吉斯人的生计方式的变迁;指出了在变迁后,二者生计方式上呈现的定居化、集体化、市场化的特征。
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吴小龙在《中外交流视域下入唐域外高僧身份地位变化探析》报告中,从宗教、政治和社会身份三个方面,对入唐高僧身份变化作了探析,指出域外高僧在唐代中外交流史、佛教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报告结束后,萧正洪、焦杰两位教授作了细致而深入的点评。
焦杰教授肯定了五名发表人报告的整体质量,并对他们各自的文章优点和不足作了具体客观的分析。焦老师认为,一个好的文章不仅要围绕主题展开分析论述,也要应注意文章整体结构统一、逻辑连贯;文章的结语不是对前文论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性总结与提升。对长时段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要注意对比性的分析,把握历史文化的时空特点;利用墓志探析隐藏其背后的政治背景,不仅要对墓志行文进行客观的分析,同时要适当补充正史的资料。
焦杰教授在点评
萧正洪教授对发表人的文章表达了赞许,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大到文章结构,小到字词标点,甚至英文摘要的翻译表述等问题。萧老师指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概念使用要做到精准恰当。对于前人著述中关键问题的再认识,区分前人和自己的观点也非常重要。同时,在研究涉外问题时,资料的把握需要更为全面。面对传统史料的局限性,也要善于运用假设,并在论述中留有余地。
本期沙龙涵盖中外关系、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主题,分享报告将陆续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沙龙旨在培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研究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基于本场主题,希望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着眼世界,开阔视野,多元发展,拓展研究领域,为师大史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沙龙(中国与域外专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