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餐饮业复苏:政策支持与自身求变共同发力

李海楠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3-01-06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以及政策面的大力支持,餐饮业正重回正轨。

  

  浓郁的“烟火气”不仅昭示着城市基本运行与稳定,更与行业发展、就业和消费息息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达4.7万亿元,国内餐饮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员在2000万人左右。

  

  事关数万亿市场规模和千万级就业规模的餐饮业,扭转颓势绝非一朝一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0535亿元,下降5.0%;餐饮收入3012亿元,下降21.1%。

  

  “5月份,接触型、聚集型特征明显的餐饮消费降幅依然较大,商品零售增速仍未转正。”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解读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时也指出,下一阶段要扎实推进一揽子稳住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为促进餐饮业加快恢复发展,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从加快出台相关补贴措施、落实好社会保险助企纾困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融资担保增信功能、发挥好商业保险支撑作用、支持老年助餐消费等六个方面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目前纾困政策考虑了各个方面,总体比较全面。“关键在于落实,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地区。针对餐饮特困企业,阶段性地给予减免。”她也直言,“这个是很重要的,应该把扶持政策做细。”

  

  自5月份以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多个餐饮行业从业者了解到,在申请有关纾困政策的过程中,的确存在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政策解释不明晰等现象,这些正在成为纾困政策真正落地的现实阻碍。对此,《通知》也要求各地科学准确界定扶持政策适用的市场主体,实现应享尽享。出台扶持政策实施细则,优化审核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的两年多时间内,餐饮行业虽曾深受疫情影响,但总能实现恢复性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经历2020年疫情严重影响之后,2021年上半年,餐饮业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48.6%,餐饮消费规模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民以食为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一旦疫情等影响因素消退,餐饮行业将加快复苏,并持续强劲增长势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教授王晓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餐饮行业的纾困政策必不可少,同时也需要行业自身能够做到审时度势,针对市场变化,要快速作出应对,比如针对疫情形势对餐饮消费习惯的改变,线下餐饮对接线上点单和外卖送餐就是市场自身和政策鼓励的双重效果。

  

  “可以说,疫情是推动餐饮零售化发展的诱发因素。”王晓东认为,餐饮业未来会向着餐食成为可零售商品的路径发展。基于这个背景,外卖和餐超合作会有所增加,堂食的单一模式会朝着多样化零售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对餐饮业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都会形成一系列新要求。”王晓东说,未来的餐饮业会不断深耕标准化的后端与规模化的前端,通过“中央厨房”的模式,推动零售化,并不断完善供应链。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新闻网。



热点链接

●市说新语丨促消费政策推动车市强劲回暖

●解读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可放松 

●关注丨山西交城:林业碳汇大有可为

●数观区势丨上海:抢滩“元宇宙”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