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2020年版)发布》(附全文),聚焦养老痛点及抗疫新需求

养老门户 2023-03-08

导读:4月27日,上海市民政局联合上海市经信委发布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


本市智慧养老已初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表现在“三重三轻”,即“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为此,市民政局联合市经信委梳理形成了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希望通过场景描述的方式,直观呈现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落地应用,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同时又具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特征的养老服务。


今天发布的12个应用场景需求中,主要有四类:




安全防护类

共6个,包括老年人防跌倒场景、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机构出入管控场景、机构智能查房场景、机构智能视频监控场景等。




照护服务类

共2个,包括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场景等。




健康服务类

共2个,包括老年慢性病用药场景、机构无接触式智能消毒场景。




情感关爱类

共2个,包括老年人智能语音交流互动场景、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


上述场景有的是长期困扰亟待解决的,有的则是新冠疫情期间产生的一些新需求,如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机构无接触智能消毒场景、机构出入管控场景等。


今后,市民政局还将持续向社会发布新的场景需求,希望通过需求发布,能够以场景应用为导向、以老人需求为中心,引导社会各界和企业提供新的创意、积极开发解决方案。应用场景至少符合5个基本要求:

一是紧贴用户需求,着眼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

二是形成服务闭环,按“小切口、标准化、可组合”原则,全面考虑相关的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服务环境、服务保障等环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三是强化服务配套,在提供技术与产品时,同步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确保服务响应及时、服务资源可及、服务保障可持续。

四是力求价廉物美,提供成本可控、质量可靠、持续有效、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五是注重人文关怀,产品和服务体现人性化、有温度,不宜简单替代老年人尚有的生活能力。


民政部门鼓励经实践成熟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和相应技术、产品,参与申报中国老年福祉产品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今年大赛作品征集截止8月31日)。大赛获奖或入围的产品,可获得知识产权服务、优先进入产品目录、专区展示、媒体宣传、资本对接、商用转化等专项支持。


以下为文件全文↓↓



上海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2020年版)发布


为推进本市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满足感,去年下半年来,市民政局从应用场景出发,根据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和街镇社区等多方面的需求,梳理形成了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涵盖安全防护(6个)、照护服务(2个)、健康服务(2个)、情感关爱(2个)等四大类。希望通过需求发布,能够以场景应用为导向、以老人需求为中心,引导社会各界和企业提供新的创意、积极开发解决方案,破解供需对接瓶颈,加速推进本市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市民政局、市经信委将积极提供宣传推荐、专项资金扶持、专区展示、媒体推介、资本对接、商用转化等多项支持,对经实践成熟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和相应技术、产品给予多渠道的宣传和推广。

 

  注:C端,个人用户;B端,企业或机构用户;G端,政府用户。

 

  场景1:老年人防跌倒场景

 

  【背景情况】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老年人发生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及因跌倒而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在老年人居家生活、外出活动和机构养老中,需要综合采取适老化改造、自我锻炼、加强巡视、使用辅具等多种措施防范老年人跌倒,降低老人跌倒的概率、减缓伤害程度。

 

  【现状描述】 目前有部分智慧养老产品用于老人防跌倒,如能预防跌倒和减轻伤害程度的智能防摔气囊、智能鞋、智能服装,但部分设备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大部分产品价格较为昂贵,功能设置复杂不易掌握。穿戴舒适性有待提高,应用效果也还有待检验。

 

  【场景需求】 针对有轻度行动障碍或发生跌倒事故风险较大的老人,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助行机器人等各类跌倒防护产品,帮助老人居家或外出时独立行动,当老人发生跌倒事故时能够大幅降低身体伤害。产品应轻便易用,保护效果好,价格可承受。产品方或服务方应为老年人或家属提供相应的使用培训服务。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高龄老人等。

 

  场景2: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

 

  【背景情况】 老人独自在家时如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可能无法行动或拨打手机,需要能快速、便捷的发出呼叫信息,和医院或家属紧急联系。此外,对于发生意外失去知觉的老年人,要能够第一时间监测到意外情况,及时向监护人或其他指定人员发出报警信息。

 

  【现状描述】 目前市场上的 “一键通”类应急呼叫报警的产品种类较多,包括“一键通”电话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蓝牙终端等等,但由于产品和服务不够标准化、规范化,老人自费购买的覆盖率不高。此外“一键通”等设备需要老年人主动发出报警信息,对于发生意外失去知觉或者无法行动的老人,需要有一种被动式的监测和报警设备。监测和报警设备要能够统筹解决老人隐私问题、监测准确性和稳定性、设备价格等问题。如能否在卫生间安装,准确识别老人跌倒的各种情况,降低设备的误报率、漏报率等。

 

  【场景需求】

 

  1)自主救援场景:提供一种老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服务精准、收费不高的老人紧急救助整体解决方案。重点解决老人不愿意安装或佩戴设备、设备使用过于复杂、设备功能单一、紧急呼叫后续服务不完善(例如如何对接120)等问题,随身佩戴的手环、手表类设备应具备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一键通”电话机等固定安装设备宜具备语音唤醒和呼救语音识别等功能。

 

  2)无感监测报警场景:主要针对老人无人看护时的监测报警需求,老人发生中风、跌倒、心梗等意外情况时,能及时监测、发出报警信息并通知到监护人或其他指定人员,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并实施救助。要求设备检测率高,误报率低,便于安装,能保护老人隐私,价格适中,并能解决供电、通信等问题。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社区√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

 

  场景3: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

 

  【背景情况】 无论是居家还是在养老机构,部分失智老人容易发生走失行为,失智老人自身安全受到很大威胁,给机构工作人员和家属也带来很大困扰。

 

  【现状描述】 现有的智能手环、智能腕表存在老人不愿意携带、需要充电等不足,采取配饰、服装、二维码等方式也可能侵犯老人隐私,以及长期使用不便利等问题。

 

  【场景需求】 急需提出一种方便易用、老人接受度高、成本低、定位准确、后台支持成本低的防走失解决方案。

 

  1)居家场景:主要针对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解决老人出门后忘记回家或忘记家庭地址问题。主要解决定位设备充电和设置麻烦,老人不愿意佩戴等问题;

 

  2)机构场景:主要针对中度和重度认知障碍老人,解决老人抗拒佩戴设备、故意损坏设备的问题。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认知障碍老人等。

 

  场景4:老年慢性病用药场景

 

  【背景情况】 老年慢性病造成老年人身体功能受限,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高龄老人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健康状况在普遍下降,一部分老人视力不好或失明,部分老年人记忆力差,导致经常有老年病人忘记定时吃药和吃药的量,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没有家属提醒,容易发生危险。

 

  【现状描述】 老年人大部分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慢性病,在服药方面面临各种难题,一是用药复杂容易混淆,如有的老人服用药物品种多,一天有七八种药要吃,而且用药量、服用时间、次数都不同;二是记忆力下降忘记服药,有些药是一天吃两次,有些药是一天吃三次,容易忘记吃药或者吃错药;三是开药和买药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是一种困难,需要借助家属或社区帮助取药。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智能药盒产品,基本都是有分隔的塑料箱或者药箱,仅限一人使用,功能或局限性大,或过于复杂。此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定期开药和拿药也是较大负担。

 

  【场景需求】 应用互联网+技术,提供老人每日开药、取药和服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例如可在老人家庭、养老机构或家门口服务点配备智能药箱,采用人脸识别等技术供多个老人取药、用药,具备界面友好、简单易用的自动分药、用药提醒功能。此外,在具备条件的场所(如养老机构),缺少药物时能够报警并远程对接内设医疗机构或社区医疗机构,实现远程开药、远程刷医保卡买药、对接医药企业送药上门。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等。

 

  场景5: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

 

  【背景情况】 养老机构入住的大部分是中度或重度失能老人,专用护理床既可以对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人康复,避免褥疮等疾病,又可以减轻护理员的负担。

 

  【现状描述】 目前养老机构广泛使用多种类型的护理床,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一是多功能护理床价格较高,一般需要数万元甚至十万元以上,养老机构难以大规模使用;二是并未真正解决护理员负担,比如老人的二便处理,还需要护理员人工收集和协助处理;三是部分护理床使用复杂,维修保障要求和费用较高。

 

  【场景需求】 提供智能化多功能护理床解决方案,要求具备二便处理、辅助翻身、体位调整、生命体征监测及报警、预防褥疮等功能,购买价格适中,年综合成本较低(支持租赁服务)。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社区√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高龄老人等。

 

  场景6: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场景

 

  【背景情况】 目前大量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因术后康复、失能程度增加等原因,迫切需要在家中也能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使老年人家中的床位成为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床位。2019年底,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方案>的通知》,在全市开展家床试点。

 

  【现状描述】 目前本市开展了“家庭照护床位”的试点,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通过对对老年人家居环境进行必要的适老性改造,配置照护服务所需的护理床、康复器具、移动辅具等设施设备,安装离床感应、体征监测、紧急呼叫等基本智能设备,由服务团队定期或及时响应服务请求,上门开展专业照护服务。前期探索实践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一是上门护理服务的成本较高,为保障照护服务的专业性,一般应采取团队上门的方式,包括照护计划制定者、护理员、康复师、社工师等,如果上门次数频繁,护理成本较高;二是体征监测、紧急呼叫等基本智能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问题,特别是夜间能否及时发现老年人异常情况;三是设备种类多,集成难度大,综合成本较高。

 

  【场景需求】 提供家庭照护床位的集成式智能化设备解决方案,要求设备具备卧床护理、离床感应、体征监测、紧急呼叫、数据回传、远程指导等功能,可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指导老年人家属开展日常护理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理,体积小巧,安装简便,购买价格适中,年综合成本较低(支持租赁服务)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高龄老人等。

 

  场景7:机构出入管控场景

 

  【背景情况】 养老机构从日常管理、保障机构内部安全、防止传染病等需要出发,有必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出入管控制度。

 

  【现状描述】 养老机构每日进出人员包括探视家属,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和后勤保障等人员,进出频次不同),出入院老人(例如外出看病),送货及维修人员,志愿者以及其他机构外部人员。大型养老机构如收住500人以上的机构,每日进出人员有可能达到上千人次,以上人员需要详细登记和管理,确定进入路线和区域。目前部分机构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但还难以满足养老机构人员精确管理、快速进入的需要。在一些特殊时段,如新冠疫情期间,出入精确管理更为重要。

 

  【场景需求】 提供大型养老机构人员进出管控的解决方案。综合采取人脸识别、红外监测、门禁管理等技术,可满足人员进出方便、审核快速、指定进入区域和路线、同步测量人员体温和监测随申码等要求,预约方便、不需办证,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成本较低,管理人员少。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C端(老年人)√ 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场景8:机构智能查房场景

 

  【背景情况】 根据养老机构管理要求,为避免夜间老人出现危险,机构应建立定时查房制度,定时巡视老人状态是否正常。按照《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要防止出现噎食、食品药品误食、压疮、烫伤、坠床、跌倒、他伤和自伤、走失、文娱活动意外等风险。按照2小时查房一次计算,机构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护理员夜间不间断值班。

 

  【现状描述】 目前养老机构绝大多数采取护理员值班的方式开展夜间巡查,一方面,护理员夜间巡查是否及时和按照要求,难以准确监管。老人如出现跌倒、坠床、他伤、自伤等人身伤害意外时,可能难以及时发现。另一方面,夜间巡查需要大量的人力,护理员如夜间开展不间断巡查,影响白天继续开展护理工作。部分机构采用给老人配置智能床垫,自动监测老人生命体征和离床数据开展监测,但尚未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和流程。

 

  【场景需求】 提出能保障老年人夜间看护安全、降低各类突发事件风险、弥补护理员夜间巡查人力不足的智能查房解决方案。通过应用智能床垫、人体雷达、生命体征探测等设备,实时搜集并传输分析各种状态数据,可供夜间值班人员大范围监控养老机构房间及入住老人状态。可实现老人跌倒、生病、人员冲突、违反安全规定等多场景监控,需重点解决状态采集准确性、老人居室隐私保护、智能报警等问题。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C端(老年人)√ 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居家社区√ 养老机构

 

  场景9:机构无接触智能消毒场景

 

  【背景情况】 养老机构人员聚集,老年人自我防护能力弱,是传染病的高危易感人群,养老机构做好消毒工作尤为重要。新冠疫情期间,养老机构按照要求必须每日开展消毒工作,需要大量人力。此外,对于疑似感染对象或隔离对象,由人工开展消毒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现状描述】 此次新冠疫情发生时正值春节期间,养老机构开展消毒工作面临多重问题,一是部分护理员离开上海,普遍存在护理员短缺现象;二是日常消毒频次和范围加大,按照要求每日要广泛开展消毒工作;三是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物资短缺;四是对隔离对象和疑似病人房间消杀存在安全风险。

 

  【场景需求】 提供无接触智能消毒机器人解决方案,要求价格适中,简单易用,稳定可靠,能够自动按照符合标准的消毒程序,依照设定的路线和区域开展消毒工作。此外养老院、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也希望能由机器人承担自动送餐送药等工作。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C端(老年人)√ 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场景10:老年人智能语音交流互动场景

 

  【背景情况】 社区内居住的高龄独居、生活困难、优抚对象等老人,需要街道、居委、养老顾问、志愿者等定期利用电话开展关爱,了解老年人生活状态。

 

  【现状描述】 目前电话语音关爱主要采取人工方式,受限于人工操作,难以覆盖大量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街镇居委实验了智能群呼系统,可一次性拨打数百个甚至更多电话,自动记录居民上报的体温数据。但试用期间也发现,系统难以听懂上海话,也难以承担更复杂的交互功能(比如要求购买口罩等需求)。

 

  【场景需求】 利用智能自动群呼系统,自动向村居委内数百名以上老人自动拨打关爱电话,并具备交互功能,可听懂老人的简单需求,或根据老人述说自动转人工席位。要求系统总成本低,可将有关关爱通知信息自动转换为上海话,对老人上海话的语言识别率高,并能智能识别老人的需求。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社区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

 

  场景11: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

 

  【背景情况】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希望能学习、了解各类智能化产品,能灵活便捷地获取各类养老相关信息资源,排解孤单感,丰富晚年生活。

 

  【现状描述】 老年人使用现代电子产品还存在“数字鸿沟”,如智能手机不会使用,复杂的智能电视不会操作,比较熟悉的还是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介。

 

  【场景需求】 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种场所和养老服务场景中,应用各类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触手可及、便捷易用的养老信息资源服务和智能陪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例如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机构等社区养老场所,利用电视机、音频设备、触摸屏、机器人等智能化、信息化设备,为老年人提供视频、图像、音频等智能互动服务,让老年人便捷获取养老服务信息和智能陪伴服务。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B端(机构)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主要人群:自理老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

 

  场景12:机构智能视频监控场景

 

  【背景情况】 视频监控一直是养老机构监管的重要手段,市级、区级民政部门需要能直接采集汇聚相关养老服务机构的视频信息,用于抽查监管和调查取证。同时,家属也希望能够通过远程视频方式了解老年人生活状态。

 

  【现状描述】 目前养老机构安装了不少视频监控设备,设备种类多种多样,即使同一家养老机构,也可能根据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内部管理等不同监管要求,在不同时间安装了多种摄像头。同时由于高清视频数据量巨大,在传输和存储空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瓶颈,目前市级、区级大多都只能对养老机构视频进行少量的调阅,无法实现全部视频的实时上传、集中备份和分析利用。监管手段还处于回溯排查方式,无法快速定位、排除隐患。

 

  【场景需求】 提供基于视频压缩技术的低成本智能视频监控方案,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养老机构内部多个摄像头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保存、分析(例如单个摄像头每年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综合费用控制在百元左右),市、区民政部门可实时查看,在疫情发生等特殊时段可具备人员是否佩戴口罩、人员进出监测、疑似病例接触人员分析等智能检测功能。同时,老年人家属可通过APP等方式查看老年人用餐、活动等生活状态。

 

  【场景适用】

 

  主要用户:C端(老年人)√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附件 :  


上海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参考说明

    

为便于各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理解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产品、技术和实践应用,现就应用场景的概念、分类、要求等内容进行说明如下。


1、主要目的


1.1 贯彻落实《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促进本市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1.2 针对当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领域中存在的“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等现象,系统性引导企业围绕需求、结合场景开发普适性强的产品及系统,丰富智慧养老产品供给。

1.3 通过场景描述的方式,直观呈现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落地应用。


2、基本概念


2.1 智慧养老,以提升老年人自主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主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服务的时间、空间等局限,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2.2 智慧养老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时间、空间、产品支持、服务提供等要素,并与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交需求相匹配。

2.3 智慧养老产品,面向老年人衣、食、住、行、乐、康、养、医、护等各个方面的应用需求,助力养老服务及管理的智能型终端和系统。

 

3、基本要求


3.1 紧贴用户需求。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理念,着眼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

3.2 形成服务闭环。按“小切口、标准化、可组合”原则设计应用场景,针对不同人群或情况,全面考虑所相关的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服务环境、服务保障等环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3.3 强化服务配套。在提供技术与产品时,可采用自主研发、企业合作的方式,同步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确保服务响应及时、服务资源可及、服务保障可持续。

3.4 力求价廉物美。充分考虑现阶段老年人及养老服务机构的支付能力,尽可能控制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费用,提供成本可控、质量可靠、持续有效、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3.5 注重人文关怀。尊重老年人行为习惯、情绪情感、人格尊严,以“赋能”为前提,增强老年人自理、自主能力。产品和服务体现人性化、有温度,不宜简单替代老年人现有的生活能力。


4、场景分类


4.1  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服务功能,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五类:安全防护类(Ⅰ类)、照护服务类(Ⅱ类)、健康服务类(Ⅲ类)、情感关爱类(Ⅳ类)、生活服务类(Ⅴ类)。

4.2  安全防护类(Ⅰ类)。主要包括紧急救援、烟雾报警、跌倒报警、走失报警等。

4.3  照护服务类(Ⅱ类)。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认知障碍照护、远程照护等。

4.4  健康服务类(Ⅲ类)。主要包括健康监测、健康管理、康复辅具配备及使用指导等。

4.5  情感关爱类(Ⅳ类)。主要包括心理支持、精神慰藉、文化教育娱乐等。

4.6  生活服务类(Ⅴ类)。主要包括生活起居照料、膳食营养、助浴、洗涤与清洁卫生、住宿等。


5、场景适用


5.1  单个场景

5.1.1  用户类型。主要面向以下用户提供服务:

—— 老年人(C端)。指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等。

—— 养老服务机构(B端)。指提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设施和组织。

—— 政府(G端)。指提供公共服务与管理的政府系统。

5.1.2  场所类型。主要在以下空间中提供服务:

—— 居家。服务主要在老年人住所内开展。

—— 社区。服务主要在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或场所内开展。

—— 养老机构。服务主要在全日集中住宿的机构内开展。

5.1.3  人群类型。主要指以下老年人:

—— 自理老人。主要指日常生活无需他人照顾的老年人。

—— 失能老人。主要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按照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失能老年人、中度失能老年人和重度失能老年人。

—— 认知障碍老人。主要是指感知、记忆、思维等存在障碍的老年人。按照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中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和重度认知障碍老年人。

—— 高龄老人。主要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

—— 独居老人。主要指独自居住生活的老年人。

—— 纯老家庭。主要指家庭全部人口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的家庭。

5.2组合场景

可根据上述不同用户、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需求,组合不同的单个场景,提供整合性的解决方案。


6、瓶颈问题


6.1  技术问题

6.1.1  电池续航能力。便携式、穿戴式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普遍不足,充电次数频繁,充电时间较长,部分电池充电设备接口较难使用,导致老年人长期使用不便利,经常性忘记佩戴或不愿意佩戴。

6.1.2  设备佩戴舒适度。部分穿戴式设备长期佩戴不舒适,没有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特点设计,往往导致老年人觉得麻烦不愿意佩戴,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6.1.3  设备标准化。市场同类智慧养老的产品多样,但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技术和服务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和平台对接存在较大障碍。

6.1.4  用户体验度。面向老年人应用的智能化产品设备种类繁多,但对需求缺少针对性的梳理整合,给老年人的学习和使用带来困惑,需要提高产品操作的简便性和用户体验度。

6.2  服务问题

6.2.1  数字鸿沟。部分智能设备没有考虑并尊重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且缺少对老年人使用新技术的技能指导,导致老年人不会用、不愿用。

6.2.2  及时响应。紧急呼叫、紧急救援、防走失等设备安装后的后续服务存在缺口,当发生响应需求时,不能有效及时地传递和反馈。

6.3  费用问题

    6.3.1  成本控制。现有大部分智慧养老产品主要使用流行的概念或前沿技术,产品的功能追求“高大上”,为了高科技而高科技,往往导致产品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叫好不叫座。

    6.3.2  支付能力。受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制约,对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相对有限。如果产品和服务本身无法很好的满足需求,老年人自费购买的意愿不高。

6.4  隐私问题

6.4.1  隐私保护。监测、报警等设备涉及老年人的个人隐私,导致老年人在使用时存在顾虑。

    6.4.2  监护人授权。安全防护类智能产品需要获取老年人的一些隐私数据或监控老年人的行动,尤其是认知障碍老人使用的产品,需要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7、 支持与发展


7.1  产业扶持。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开展智慧养老产品研发、系统搭建、标准制定及应用示范,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提供适合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多样化终端产品和全面化的服务系统,实现老年人服务的自适应匹配。

7.2  宣传推广。对于稳定、可靠、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市民政部门将积极向养老服务机构推广、向社区宣传。

7.3  资源支持。鼓励经实践成熟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和相应技术、产品,参与申报中国老年福祉产品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对大赛获奖或入围的产品,可以获得知识产权服务、优先进入产品目录、专区展示、媒体宣传、资本对接、商用转化等专项支持。

7.4 引导发展。鼓励老年人和社会各界不断提供新的需求,市民政局后续将持续发布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积极引导企业开发解决方案和优秀产品。


来源:上海民政官网



END


最新!住建部:《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公告(附全文)《健康养老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养老院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养老市场迎来后疫情期,行业复苏供给新格局浮现发展智能照护监测系统等智能养老!国新办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支持扩大就业举行发布会深度丨疫情影响下,智慧养老发展提速从业必备:开办养老机构必知的14项国家标准(主要内容与权威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