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南部的野生花花公子们,打造了比东西海岸更燥的嘻哈圣殿

小王儿 嘻望HIPHOPE 2021-09-11


名都多妖女 京洛出少年

宝剑直千金 被服丽且鲜

——曹植,《名都篇》



在荷尔蒙爆发的年纪,嘻哈男孩们或多或少都梦想过成为台上让女粉丝疯狂尖叫、MV里双臂搂着性感女模的嘻哈明星。无论是比拼谁更匪帮谁最硬,还是炫耀链子上沉甸甸闪亮亮的大块儿钻石,这种对“硬”和“大”的崇拜,说到底仍是亘古不变的男性荷尔蒙。而那些能轻易辗转于多名异性之间、在雄性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少数人,则成为了少年们心中的playa,简称玩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导师。


*新时代文化名流Playboi Carti甚至把玩家起到了自己名字里。可见深沉的喉结并非男人必须,玩家也可以有婴儿般的歌声和调皮的脸蛋。


当下流行于各大夜店、疯狂打榜的热门hip hop音乐,没有一首不受到90年代美国南方嘻哈的影响。干净有力的808鼓,一连串敲得你半梦半醒的hihat,三连音flow,空间感极强的合成器旋律,都源自90年代的美国南方。在历经多年,逐步吸收了东西两岸嘻哈的精髓后,这种音乐 a.k.a. trap,终于占领了地球。


随着trap越来越流行,南部文化也在悄然输出。若用一个词概括南部说唱的文化理念,非“playa”莫属。“Playa”属于嘻哈专有名词,不同于简单的“player”,“playa”有着更复杂、多元而深入的内涵。我们暂且把它翻译成玩家,至于玩家具体指什么样的人,则需要听歌意会了。


See all the playas came and all the playas went

A playa ain't a gangsta but a playa can handle his sh**, b****


看,那些玩家,他们如潮水般涌现又消失

玩家绝不是匪帮,但玩家仍然可以管好他自己的事儿,懂吗

——Big Boi, Git Up, Git Out (OutKast)


是双人组合OutKast的处女作专辑 <Southernplayalisticadillacmuzik>首次把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带入了世界嘻哈爱好者的视野。在1995年那场背负着分裂东西岸说唱圈恶名的Source典礼上,当时最有发言权的嘻哈杂志出乎意料地将新人奖颁给了OutKast。


*André 3000,OutKast的另一半,获奖后的一句“我们南方要有话说了”(“The south got somethin’ to say”),是嘻哈历史的高光时刻。在台上,他们收获了来自东西岸两面的嘘声。



不同于东海岸纽约所谓“纯正”的hip hop音乐,首首透露着钢铁森林中成长生存的艰辛;也不同于西海岸的G-Funk,一个个虎背熊腰的gangsta在加州阳光下纸醉金迷,南方的生存法则就是做一个管好自己的玩家。玩家不一定要是满腹生活阅历的智者,也不必非卷入你死我活的帮派斗争。玩家更像一群充满魅力的年轻人,他们聪明,性感,有范儿,讲究时尚,更容易获得异性青睐,并时刻在寻找新的自我表达方式。玩家之间互相欣赏,就算存在竞争也不会以武力解决,正所谓“game recognizes game”。气场和人格是玩家最重要的本钱,也是他们受人尊重的原因。玩家是最有创造力的人,他们蔑视传统道德约束,是在社区里新风潮的开拓者,也是榜样和精神领袖。

 

*男女装混穿的Young Thug,是来自亚特兰大的一位终极玩家。


当然,作为一个没有切身经历过美国南部非裔社区生活的网络写手,我刚刚肯定把玩家精神描绘得有些过于理想化。南部说唱的两大重镇亚特兰大与田纳西州孟菲斯其实在历史上都是系统性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创伤之地,毕竟是曾经的蓄奴州,不堪过往历历在目。南部音乐玩家精神中有时展露出的夸张自我表达,也是对父权和白人至上文化的有力反抗。


在音乐人辈出的南部,尤其是孟菲斯的horrorcore“恐怖嘻哈”圈,同样涌现过许多女性艺人。Gangsta Boo, La Chat, Princess Loko,她们都是精通玩家法则、也有太多故事要讲的艺术家。在当代嘻哈中越来越受重视的女性视角与女权主题,包括时常涌现的对性别刻板印象的颠覆,早在这段歌词中初现雏形:


Games that I play when I speak this foul sh** n****s flexin like they hard when they really soft

Change my voice, tell the trick I wanna f*** him next thing you know he'll be jacking off

Can't play a playa cause a games you try to play done already been played out my ni*

Can't pimp a pimp cause a pimp is steady pimping, f*** a hoe cause this motherf***in sh**’s too thick


歌词大意:(实在翻译不出来了)

那些男的他们装得很硬,其实软得不得了

我稍微霸气一点儿,他就不行了

你想跟玩家玩儿游戏那是不可能的,你想玩儿的老子早都玩儿腻了

——Princess Loko, Still Pimpin’ (Tommy Wright III)

 

*Princess Loko,眼神里能看出霸气能量.她跟着鼓点跳舞的说唱,在孟菲斯也可谓独一无二。很可惜Princess在今年五月份离世了,愿逝者安息。


制作人Tommy Wright III用808鼓机敲出密密麻麻的鼓点,再配上这种马不停蹄的饶舌,造就了纯正的孟菲斯“恐怖嘻哈”。稍稍加速,autotune,混音,再融入一点当代美学,就是红遍大街小巷的陷阱音乐了。


不同于亚特兰大有着成功吸引资本注入、让本地rapper都当上明星的好运气。孟菲斯虽然经历了布鲁斯和摇滚乐的兴盛,但时至90年代,这里的地下音乐场景仍丝毫提不起外地听众的兴趣。孟菲斯本土艺术家们只好聚在一起,凑钱买最便宜的Roland 808鼓机,也顾不上太精细的后期处理,只靠售卖小成本制作的磁带维生,甚至专辑封面也朴素到了极致。没有公司,没有宣传,几十年资本主义和流行音乐结合的历史,在这里完全不见踪迹。



这首<Kronik City>来自孟菲斯的另一位地下传奇,Blackout。这样的音乐很难用语言描写:拉长的贝斯、细碎的鼓点和不乏魔幻的反复两句歌词不地刺激听众的潜意识,一边催眠一边净化你的神经。(小提示:把这首歌用1.25倍速播放,像不像Metro Booming今年的新作?)


Kronic City’s where I'm at and Kronic City I'm gon stay!

Think they playin think they playin cuttin them damn Swishas fool!

我在K城,K城是我故乡

这儿有很多玩家,快把雪茄拿来

——Blackout, Kronik City


说来有趣,恰恰得益于资本主义的缺席,孟菲斯嘻哈才得以野蛮生长。正因走不出方圆几公里的小社区,创作时不必考虑主流市场的需求,这里的音乐才会演变得格外硬核,极端,失真,如梦似幻。买不起必要设备时,制作人则绝境逢生去探索新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打造全新的声音。


毕竟,他们的目标不是成为全球巡演的嘻哈明星。他们只想做一名成功的玩家。用一连串hihat敲出独一无二的节奏,用简单的合成器营造出迷幻疏离的空间感,调低音调的人声采样……90年代的孟菲斯一定是嘻哈音乐史上最具实验精神的一个地方。


就是这样从这样一个南部地区,走出了后来闻名于世的Three 6 Mafia与Gangster Pat,也藏匿着许多天赋秉异、却仍不为大众所知的制作人,比如之前提到的Tommy Wright III。


*9张来自孟菲斯的专辑封面,看上去是不是有种说不出的土味?

从左上到右下: 

Lil Fly - <Out Da Darkness Of Da Kut>

Blackout - <Dreamworld>

Koopsta Knicca - <Da Devil’s Playground> 

Tommy Wright III - <Runnin’-N-Gunnin’>

Al Kapone - <Pure Ghetto Anger>

Gangsta Pat - <Deadly Verses>

Graveyard Production - <The Havoc>

Big Hill Management - <Big Hill>

 DJ Paul & Juicy J - <Volume 3: Spring Mix>


某种层面上讲,南部盛行的玩家哲学与孟菲斯艺术家们的实验精神也是并道而行的。用身边够得着的设备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声音,这体现了真正的创造力源泉,也让艺术家们以身作则地活出了玩家该有的不知疲倦和永远对新鲜事物保持热情。


对于听惯了百万混音的我们,二十多年前在孟菲斯地下流行的磁带和这些低成本的封面乍一感受很像大洋彼岸的喊麦合辑,散发着土地的味道。但如果你连续一个星期边洗碗边听Tommy Wright III或者Three-6-Mafia,你一定会爱上这种黑暗、失真、令人精神发散的音乐。直到今天,仍有许多说唱歌手公开宣称90年代的孟菲斯,永远是他们的精神故乡。


*2014年的格莱美典礼,Three 6 Mafia成员Juicy J和水果姐演唱合作单曲Dark Horse。又是一个奇妙的时刻……


实不相瞒,写到这里我心里的问题比答案要多得多。关于孟菲斯的“恐怖说唱”我个人了解并不算太深,其中能挖掘的音乐必定不止以上这一星半点。这些“土味”、业余的孟菲斯音乐人,没有受过正式音乐教育,也没有到处周游见世面的条件,他们是如何做到用身边的的素材、最便宜的鼓机和音效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美学,并成为陷阱音乐之开山鼻祖的?后来又出现了一批自诩“孟菲斯回归”派音乐人,比如Lil Ugly Mane(之后可能会写关于他的文章),对孟菲斯原本粗旷土气的黑暗美学进行了加工,融入了更多电子元素,摇身一变又成了抽象的现代艺术。走不出小小南部的前辈们是否又预料到这一天?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我不由联想到,如今中国文化金字塔底层的东北喊麦小哥、快手变装主播和六环外广场舞大妈们,是否有朝一日也将实现流行文化地位上的翻身?当你我认为他们“土味”时又是否想过,究竟什么才是“土味”,而我们又是从哪里得到这种凌驾审美话语权的权威?如果牛仔裤能从蓝领打工服变成全民时装,如果当下放遍大街小巷、为音乐产业带来巨额利润甚至值得千里之外某嘻哈公众号为之大做文章的陷阱音乐最初来自贫困、野蛮、没人看好的孟菲斯社区,诞生于那些在生活中寻找希望的玩家之手……



那下个十年将席卷我们的主流文化,又将从如今哪一处看似糟粕或不起眼的源头诞生,成为下一场盛大审美派对的源动力呢?



文 | 小王儿(署名小王/Oscar的文章也来自他)

编辑|石头 Lisa

图片|网图 侵删



猜你还想看:

路人Kendrick与三明治店里的Mac Miller:不该被忘记的2010

纽约嘻哈传奇为何在录音棚失声痛哭?一切从1989年的一盘磁带说起

深度聊6ix9ine:小丑皇的穷途末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