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听懂Earl Sweatshirt:历史的顽疾,巨人的分崩离析
朋友们好,欢迎回到「嘻望HIPHOPE」。在这篇文章发出来的时候,Earl Sweatshirt的新专辑应该已经上线了,如果你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听友们分享你的感受可以在后台回复「进群」到嘻望官方社群和大家一起论论。
真细算起来,我或许并不属于Earl Sweatshirt的深度听众,对他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他的音乐非常实验、抽象、作为一名Gen Z有很强的抗争意识而已。所以在他的2019年专辑《FEET OF CLAY》发布时,完整听过一遍后的我也只能如诸多豆瓣友邻一样,给出一句“厉害,但是听不太懂”的感叹。
《FEET OF CLAY》专辑封面
然而前两天,我在油管偶然看到Earl Sweatshirt在发行《FEET OF CLAY》后,来到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与他的母亲、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法学教授 & 批判性种族理论家Cheryl Harris进行现场对谈的视频。这段对话让我对Earl有了全新的了解,尤其关于他本人身为一名创作者的同理心,以及当他直面个人困境与心理斗争时的坚强意志。借此机会,我想将我的笔记与感想分享给大家,或许在未来再聊到Earl Sweatshirt时,我今天写的这些能为各位提供一个纯音乐层面之外的视角。
这里先要补充一点背景知识,Cheryl Harris的简历不光包括在UCLA法学院任教,她还是在国际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种族问题研究者及作家,除去因在期刊《哈佛法学评论》(Harvard Law Review)发表《论白皮肤的“资产性”(Whiteness as Property)》一文而闻名,Cheryl Harris也在反歧视法领域取得过诸多其它荣誉。所以这次对谈不光是一次母子之间的真诚交流,也是MOCA的平台上首次出现从学术界到音乐界的跨界讨论。
Cheryl Harris与Earl Sweatshirt
本次对话的主题是“艺术、音乐与生活”。在对话的开始Earl Sweatshirt先分享了专辑名字《FEET OF CLAY(泥足)》的由来:这本是当他与母亲在讨论人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时,Cheryl抛出的一个词。“Feet of clay”这一俚语出自《圣经·旧约·但以理书》第 2 章,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梦到了一尊泥足巨人,他的头是金的,胸臂是银的,腹股是铜的,然而当一块飞来的巨石砸碎他的脚,半铁半泥的他就瞬间失去平衡、摔得粉碎。“泥足”一词由此得来,用以形容那些站不住脚的事物、构思或某个宏大架构的致命弱点。
就此,Cheryl聊到:“我始终提醒自己,那些受到钦佩的人,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将要名垂青史的人都不应忘记,凡人皆有泥足——这意味着我们都有弱点,有挣扎,在成为他们被世界记住的模样以前,每个强者都要翻过自己的险峻山丘。归根结底,人毕生中最大的斗争是与他自己的,命运的成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对非裔群体而言,资本主义、由白人主导话语权的种族权力天平与奴隶制的历史余波构成了他们如今的日常生活,也是最需要被他们讨论的议题,然而“奴隶制后遗症”问题却远没有得到它应得的重视。Cheryl还补充道,正因此,Earl Sweatshirt和他的同龄人们去研究非裔美国人的历史经历这件事才极为重要。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黑人所体验的这些痛苦和不平等是一种常态——追溯这些事情、剖析这段历史,并把它放在台面上去讨论,才能给问题被正视的机会。
Earl与Cheryl的讨论也让我想起了我所就读大学的一个传统,每个学期初学院和教授都会专门通过邮件和课堂时间强调“Land Acknowledgment”(土地使用声明),这是一份正式声明,其中内容是承认并尊重原住民作为[学校所在的]这片土地的传统管理人,以及原住民与其传统领土之间存在的持久关系。也许这个声明对于学校来说只是做样子,但是它是必要的——只有把历史放在台面上来讲,才能让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年轻一代、以及像我这种此之前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外国人去正视历史及其后果。毋庸置疑,很多时候去正视且抛开忌惮讨论历史的过程是痛苦的,就像Earl Sweatshirt和Cheryl在交谈中所提到的,很多种族问题事实上都没有被用人们理应审视问题架构的逻辑去审视,因为这意味着原先被大众广为接受、将对边缘化人群的压迫常态化的系统将被挑战。
于是就来到了Cheryl抛出的下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要建造什么?(What do we build?)”
我们作为创作者、作为经历了改变以及正在改变这个世界的年轻一代,要建立什么样的世界?
Earl Sweatshirt在这里带来一个有意思的视角,他说:“说唱音乐是奴隶音乐,以往非裔奴隶间的通信是加密的,用代码说话,所以说唱音乐实际上是它的新版本。创作[音乐]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细致的过程,它是我自己的代码。有时需要花点时间才能弄清楚。”
在回答粉丝的问题“是否努力让自己的音乐被理解”时,Earl讲道:“我的音乐创作不抱有售卖或者流行起来的目的...说唱帮助我了解生活,它是我用来整理生活的媒介。”这让我同样想到他之前说《FEET OF CLAY》是“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垂死挣扎期间记录的观察与感受的合集(A collection of observations and feelings recorded during the death throes of a crumbling empire.)”。即使这张只有15分钟的专辑在外人眼里看起来会有些“碎片化”,但自始至终Earl都在坚持用音乐去创造自己的代码,去编译自己眼中的世界。
当我们谈论Earl Sweatshirt,我们往往倾向于谈论他的创作能力和灵气,但真正让Earl Sweatshirt的音乐如此独特的深层原因,也许在于他植于音乐中的思考。人的天性就是熵增的(shout out to Doris Ke),所以思考是痛苦的,面对问题也是痛苦的,但正因Earl异于寻常的意志、对世界的同情心以及不惜直面并深入问题的意愿,他的音乐才充满力量——毕竟,他同样在经历自己毕生中最真实的斗争,他的每个行动都与非裔美国人的经历息息相关,可能对他来说,也必须如此,因为不可改变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双“feet of clay”。
最后,我不禁还想到,我们经常会在私信和评论区收到一些关于抗争意识在华语区的不可抗力的讨论,很多朋友都感叹说以前还能听到“很冲”的内容,但是现在这类作品越来越少。结合今天的讨论,我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是,首先音乐可以有非常多的功能,只是去听、分享或创作不具备社会意识、单纯好摇的音乐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涉及到音乐作为一个表达渠道,那么欧美与东亚国情、历史背景不一样,我们还是应该对创作者保持相对包容的态度,只要在作品中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表达,那就是可贵的,哪怕观点看似肤浅或不讨喜——因为能有这个意识本身,已然值得鼓励。我相信无论在任何环境下,人都应该尽其所能保持清醒独立,就像Cheryl所讲,「成为自己」需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对症结和苦楚的冷漠只是逃避,是无法取得实际改观的廉价防御机制。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能够在你细品Earl新专辑《SICK!》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此次对谈完整版「阅读原文」自取,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分享到朋友圈并花一秒钟点个「在看」,你们的支持是小破号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
撰稿|Lisa
编辑|石头
图片|Peru Williams 网图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