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丨中关村三小耿春龙: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项目学习
导读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项目学习,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学生主要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师不再是唯一信息源,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不再由教师主要控制,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要转变观念,建立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项目学习
文丨耿春龙
语文项目学习是通过创建与真实生活对接的语言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习得丰富的知识,从而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协同发展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但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习的方式方法都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当今时代,高科技迅猛发展,学习资源丰富,各种软件的功能也日趋强大。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和制约,这就使得语文项目学习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够顺利开展。
助力项目管理
______
区别于传统的40分钟课堂,语文项目学习的周期较长,时空变化更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使每个孩子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过程中。
“无形的手”——“日程表”软件
借用“日程表”这一软件,教师给出兼顾全班学生的整个语文项目学习的进程安排,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成员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特点调整出适合于本小组的进程。每天晚上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学生会收到任务清单的弹出提醒。如果学生当天没有完成指定的项目任务,“日程表”会自动保留到第二天继续提醒;如果完成,“日程表”则会给学生积分奖励。
“日程表”就像“无形的手”,助推学习任务一步步完成。有些小组因成员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强,会把原本10 天的项目周期缩减成5 天,有的小组会因为课外班等原因调整节奏,充分利用成员比较空闲的时间。日程表软件会记录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个体学习的状态,学习结束后会给学习者反馈关键信息,这特别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监督学习进程、自主评估学习效能。
“另一间教室”—— 微信
微信作为纽带和平台,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语文项目学习中,很多环节在学校无法完成,这就需要回到家里作进一步沟通。微信作为一种集合语音、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传播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语文项目学习的“另一间教室”。比如,在“遨游汉字王国”这个项目学习中,微信在以下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 分享学习过程。项目学习开始阶段,学生通过微信分享查找到各种关于汉字知识的图片、音视频等资料。短短两天时间里,班级微信群成了一个庞大的关于汉字知识的资源库。更可贵的是,这里的资源都是孩子们筛选过的适合于五年级学生学习使用的。
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学习汉字的疑问提出来互相交流,也常常利用微信将自己录制的汉字讲解小视频分享给同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班级其他成员的阶段性成果,容易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
2. 拓展合作时空。“遨游汉字王国”这个项目学习持续了八天,学生通过微信召开模拟会议,充分利用了课余和周末时间。其中有一项任务需要他们到地铁、公交站等一些公共场所开展问卷调研,各小组学生通过微信会议互通信息、交流心得、调整计划。此次调查的场所、人群较之以往提高了好几倍,合作调研的效率大大提高。
3. 量化组员业绩。语文项目学习的成果包含各种多媒体文件,通过微信不仅有利于项目资料的汇总,更有利于项目资料的搜集。在这次“遨游汉字王国”项目的微信群聊天记录中,我们不但可以查看项目学习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材料,而且对于小组项目的总结反思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对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提供数据支持,以此来量化组员的学习业绩。
4. 享受学习过程。微信朋友圈日益成为分享学习过程和成果的重要通道。学生通过朋友圈向自己的家人和同学分享学到的汉字知识,得到了广大好友的回应,收获了成就感。更有不少学生将项目学习中一起学习的情景、共同研究的收获、访谈汉字专家的自豪等内容通过朋友圈传递出去,分享幸福的体验。
支持学习过程
______
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项目学习十分贴近真实生活,不管是项目开启时导入事件环节,还是模拟演练推敲成果发布环节,创设一个高度仿真的情境,往往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便利。
1. 录播视频。创设情境的常见方式是录制、播放视频,这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没有亲身经历的情境。例如,“我是小导游”项目的导入环节,大多数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前往家庭周边的景点,教师和几名学生录制好几处景点的视频课上播放,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在《小小动物园》项目中,学生分别录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影像,十几个平板电脑分布在不同角落,教室立刻变成了虚拟动物园。
2. 网络直播。借助网络,我们可以轻易地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声像直播到学生面前的大屏幕上。班级里进行“小小科学家”语文项目学习,一组学生在桌上做烧杯实验,旁边架一个手机,所有细节完全呈现在班级投影幕布上。在“带你逛京城”项目中,教师尝试运用家长远程录像直播的形式。家长游走在天坛里,微信直播行走路线、景观特点等,教室里的学生提出观察需求,家长在现场完成学生关注的体验任务,这就减少了一次集体外出活动的时间和费用,学生真正到天坛里进行导游活动时,陌生感和紧张感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3. VR 技术。VR,即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在四年级的“海洋探秘”项目中,家长志愿者租借了40 台VR 设备,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海底生态系统中去了解自己关注的海洋生物。
活动探究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强大的学习工具,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孩子们也需要充满现代气息的“十八般兵器”。
1. 微课。语文项目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但教师和专业人士的直接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录制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不断修正学习方向。它可以供学生反复观看,很好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故事会”项目中,剧本的创作方法被教师和话剧演员录成多节微课,供学生学习,深受孩子们喜爱。
2.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近年普及推广的一种用于学习的信息技术,它呈现出思维发展的线索,可以帮学生发展语言能力,而思维导图软件XMind、MindManager 更是语言学习的助手,在几乎每个语文项目学习中都可以用到。如,在“身边的科学”项目中,学生整合《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几篇课文绘制出“科普文语言特点”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现此类文章的共性特征。
3. 搭建网站。在“班级动物园”语文项目学习当中,某班级建立了一个关于动物小百科的网站,里面分出了几大洲的不同板块。学生将自己原创的动物介绍图文并茂地呈现在上面,吸引了成百上千的人登录查看。这些网站不是一次性使用,本年级的后续学习以及低年级的学弟学妹都可以随时查阅并不断丰富相关内容。
4. 搜索引擎。语文项目学习特别强调广泛搜集整理信息,搜索引擎是不可或缺的工具,除了门户网站的搜索,老师还要教会学生站内搜索。不少孩子就逐渐具备了从百度学术、知网等途径快速获取学术资料的能力。
5. 有趣配音。配音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还原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很受学生的喜爱。例如,在“新闻播报员”项目中,学生模仿央视的主播,进行每日新闻的播报,体会语言的运用。
6. 图片编辑软件。图片编辑软件的运用,可以帮学生再现情境。如,在“飞花令”项目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图片编辑,呈现了繁花盛景,渲染了非常好的诗词意境。
7. 运用3D 打印机。3D 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在毕业项目“我国古代女子发饰研究”中,学生就用3D 打印机,再现了古代嫔妃的发饰,他们发布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小粉丝。
多元互动
语文项目学习对接真实生活,孩子们沟通交流的对象较传统课堂有很大拓展。信息技术的采用,将会促成“沟通无极限”。微信、微信群、微信公众号都是师生、生生沟通的工具,在语文项目学习当中,电子化沟通比单纯的课堂发言、讨论更具有广度,而不断持续的交流也更具深度,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高度,提升其言语实践能力。
如果说微信强调的是即时沟通,微博则更凸显稳定性。随着语文项目学习的深入开展,许多班级都设有微博,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
许多学生都做过问卷,其中问卷题目的设计、问卷结论的撰写都是提升语言能力的途径,但是其中的发放、回收、统计、分析都非常烦琐。“问卷星”成了学生的好帮手。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语文项目学习中,几乎每个项目都使用了“问卷星”,大大提高了信息搜集的效率。
升华成果分享
______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习成果分享的形式多以纸质版作业为主,比如习题、作文等。而在项目学习中,学习成果的分享则更为丰富,这主要表现在分享的内容、方法、途径上。
分享的内容多了
在项目学习中,很多学习过程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用录像设备记录下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用美篇制作成电子相册,分享到互联网。这些做法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又帮助孩子们记录了自己宝贵的童年生活。
每个项目学习都会有很多过程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在“桥”语文项目学习中,孩子们需要制作一个关于桥的徒步游览指南,这个指南要求是电子版的。最终的成果分享一出来,孩子们每天数着自己的指南增长了多少阅读量,认真负责地回应着网友们的跟帖,实现了“要我做作业”向“我的作品我负责”的美丽转身。
分享的方式巧了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成果的分享更为多样:PPT、微电影、电子海报等形式越来越普遍。
语文项目学习很重视最终的PPT 演讲,孩子们越做越熟练,越做越精彩,更多的孩子在几次项目学习之后就开始探讨“PPT 与演讲内容和演讲者风格相统一”等更加深入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希望通过微电影分享自己的项目成果。如,“唱出心中的诗”,学生将自己小组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微电影,播放给大家,让大家更了解自己小组创编歌词、排练演出的过程。
在“环球播报”项目学习中,孩子们将自己的新闻播报录制下来,加上片头片尾,分享到优酷视频,很多社会网友为这些视频点赞。
除了常规多媒体的使用,随着项目学习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分享成果也越来越多样。比如在“我眼中的名画”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研究我校陈列的一百幅世界名画,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解说名画。成果分享那天,学生的解说音视频和解说词都存在网上,名画旁边多了一个二维码。需要了解名画相关内容的人,只需扫一扫二维码,根据网络速度就可以选择是看解说词,还是听声音或者看解说视频。
强大的互联网再加上功能多样的软件、小巧便携的移动终端,这些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语文项目学习的有效开展。
新的时代,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建立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灵活掌握时间进程,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和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顾佩娅,朱敏华. 网上英语写作与项目教学法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02(12).
[2] 王旭卿. 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认知工具作用[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4(3):23-27.
[3] 史冶佳. 基于信息手段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89-92.
[4] 胡铁生. 微课建设的误区与发展建议[J]. 教育信息技术,2014(5).
[5] 黄明燕,赵建华. 项目学习研究综述[J]. 远程教育杂志,2014(2).
「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年第1期」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交流群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QQ群:246982773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识别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作者 |耿春龙 北京中关村三小课程部主任
文章责编 | 付慧云 版面设计 | 李宣琪
投稿请联系 010-56086251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任友群:数字化胜任力 |张景中院士| 我与互联网同步进化| 全国数字化教学研讨会| 黎加厚:优秀教师的七个习惯| 周群:打通互联网与教学融合“最后一公里”丨面向高质量STEM的鸢尾花教育模式丨在全球化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丨从翻转课堂到移动学习丨电子书包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