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官卫红: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看我的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

上官卫红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关注我们!


混合式学习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与整本书阅读的属性相契合。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贯穿必修任务群,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也做出较为清晰的规定。“整本书阅读”也自然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热点。


笔者研究的语文整本书阅读,借助混合式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效果显著。特别是混合式学习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如线上的多形式网络课堂、线下传统实体课堂就更生动自如。通过探究线上与线下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以此实现语文课堂的重构。


学情分析与课程设计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需要有效地设计,笔者通过传统课堂与虚拟课堂的融合,线上线下进行目标性、序列化、层进式推进。也就是说,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对线上线下进行基于学情分析的目标性、基于教学过程的序列化、基于学习深度的层进式推进,以此探究混合式语文教学的实施路径。


学情分析


任何教与学的方式都不能脱离教师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混合式学习也是如此。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为例,其高中入学成绩,在全区初三学生中考中,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为此传统的语文课堂学习模式显得单调而被动。


以笔者对任教班级学生(两个班,共60名学生)高一入学时所做的调查为例,调查表明,高一新生对语文学习,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兴趣较为浓厚。虽然初中教材名著阅读有限,文言文背诵默写的内容较多,但小说等文学作品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调查还表明,学生喜欢语文,希望更灵活地多阅读文学作品。


源于学情,便于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就成为笔者进行阅读实践的重要内容。鉴于经典阅读中整本书的篇幅与容量,采用混合式学习也就使语文学习更加灵活。


学时安排


利用混合式学习,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根据所读书的文字容量、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的设计进行线上线下的学习时间安排,也就是学时安排。


如《红楼梦》《苏东坡传》《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边城》《呐喊》,作品难易以及文字量不同,学习时间也长短不一。而读书首先要找到好的读书方法。如名著阅读,读为根本,在学习过程中,笔者首先借助专题阅读形式将整本书阅读设学段安排:一般分设四个学段,每个学段,根据整本书不同的文字量安排具体学时。形式上主要表现为线上网络课堂自主与合作学习、线下传统课堂交互学习以及课外实践的行走游学的立体阅读学习。



课程设计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应有清晰完整的课程设计。从笔者与学生共同学习《红楼梦》《四世同堂》《苏东坡传》《论语》等几部作品来看,无论线上的虚拟网络课堂还是线下的实体课堂,课程设计都值得关注,即要设计有梯度的混合式学习。


整本书专题阅读需要师生共读深思。如鸿篇巨制《红楼梦》的阅读,笔者设计了两个半月共约60课时的学习。学习开始之前,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师要有对学生自读指导的过程,为此笔者设计了以基本知识竞赛起步,逐步推进名著整本书阅读学习的思路。如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通过如“名著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教师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及时指导,发现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与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促进阅读学习的开展。


笔者设计的《红楼梦》阅读,关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阅读学习、搭设辅读支架的网读学习、社会课堂立体阅读的行走学习、线上线下思辨交流的写作学习。在实施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帮助学生精选了辅助阅读的网读文本材料,设置形成了阅读梯度的四个课段的学习。


1.原作自读——华味惭初识,经典喜尽闻


第一课段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重点阅读《红楼梦》(前80回)及相关书文,共三周时间。 这一课段主要在线下的传统课堂学习,学生学习重点在于创设学生的自读工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这一阶段开展了“经典诵读”与“我讲名著”。之后设立学生讲坛——创设学生课堂阅读情境,将名著阅读与学生研究探索结合,促进生生、师生相互学习,互相受益,训练思维,在交流会上设立专题引发讨论,引起争鸣。接着设计学习任务单——师生共同设计阅读任务单,如“为红楼人物写小传”等,做到有的放矢,自觉运作。


其间采用以下策略。一是安排进度。如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自读;自写阅读心得体会;定期做精读指导。二是定期展示。举办成果展(优秀摘录笔记、随笔论文展)及专题讲座,教师开设名著阅读的指导课,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


这一阶段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兴趣阅读与体会阅读。同时,笔者为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提供了基础阅读和拓展阅读材料。例如,基础阅读材料有《<红楼梦>不好读》《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 拓展阅读材料有《读懂<红楼梦>的三境界 》《欣赏断臂美,素心向红楼》。



2.节选精读——深解书中味,方觉笔有神


这一阶段的学习共两周时间,依次解读作品的开篇、线索、环境、人物、主题、意蕴和结局等。此课段旨在让学生精读文本,解读内容。其中《红楼梦》节选精读12个章回。


阅读篇目及内容,从前80回中节选11回,后40回中节选1回。分两个阶段,学生读完在网络交流阅读心得与困惑。


一是基础阅读——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二是拓展阅读——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3.赏析研读——开卷有所益,掩卷得所思


这一阶段设计两周学习时间,重点让学生利用网络课堂,结合作品及教师提供的必读资料进行线上阅读学习。教师提供的网读材料分为基础性研读(赏析或探究)和拓展性阅读两部分,以培养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提供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写的作品及人物的解读文章,丰富思考、加深理解,同时不断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网上互动,碰撞、辩论,形成自己的发现。


4.行走阅读——莫道读行晚,微霞尚满天


这一阶段重点实施以基于地方资源开发的行走阅读(如笔者还设计了“仲夏品读大观园”“霜秋踏访黄叶村”的两次行走立体阅读实践的学习,同时配以一万多字图文并茂的32页学案,要求学生阅读游学写作)。最后进行思辨交流的写作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选题—定向—提纲—成文的指导。最终学生以论文形式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学习。


不可否认,与学生共同阅读《红楼梦》,混合式学习方式为这一过程做了有力的支撑。而《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红楼梦》在文学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流派众多。那么作为青春年少的学生,则可通过与教师一起共读,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学习路径,从文本入手,以必读者的身份走进《红楼梦》、品读《红楼梦》、思考《红楼梦》,做一个学会阅读经典的思考者,体会和认识作品的魅力。 



整本书阅读的混合式学习实施路径



在进行混合式学习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带学生一起阅读了《四世同堂》《苏东坡传》《论语》《老人与海》等多部经典著作,其中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从网络课堂到实体课堂再到各个博物馆的社会大课堂的学习,形式活泼,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新的思路。在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课堂导读与微课学习


整本书阅读需要有阶梯式的课程设计。课程学习之初,学习导读尤为必要。如在每一部书开始学习之前,笔者会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利用并发掘学生的优势及潜能,指导并帮助学生做好作品导读,或可录制微课。教师课下进行指导修改后,课堂让学生展示,微课则通过微信班群和校内外网络平台分享给学生。学生观看后写出感受或提出疑问,这就为学生的兴趣阅读打开一扇门。


如在进行《四世同堂》教学时,学生发现有两种版本的《四世同堂》,而且每一部书的标题也不同。于是导读时,学生就提出《惶惑》《偷生》《饥荒》与《小羊圈》《偷生》《事在人为》的区别是什么。为此,就《惶惑》与《小羊圈》、《饥荒》与《事在人为》的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再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有自己独特思考的文字,师生均收获颇丰。


自主阅读与在线指导


整本书阅读,仅依赖传统课堂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师可规定相应的进度与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泛读、略读、跳读,同时可设计教学任务单,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如笔者在进行《红楼梦》阅读教学时,结合前80回,为学生设计了每回至少两个问题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网络,鼓励学生看网易公开课、国家图书馆的名家讲《红楼梦》公开课。借助互联网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通过线上线下,自主阅读学习与视频课学习,促进学生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整本书阅读,不能仅限于作品。为此,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搭设辅读资料的支架,让学生有更开阔的思考空间。如《红楼梦》阅读从基础性阅读到拓展性阅读,十多万字的辅读文字就是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阅读做充分解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阅读。除了原作阅读,大量的辅读文字线上阅读可帮助学生广泛阅读,深入阅读。而这一学习路径,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是原有的实体课堂无法比拟的。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在线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指导,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解答疑难问题。


学生展示与协作分享


整本书阅读,要灵活学习。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展示与合作分享也是值得鼓励与关注的。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呐喊》《论语》等作品时,发现随着作品难度的增大,学生的合作与研究意识也不断提升,如在就《论语》中的儒家思想进行分析时,学生不仅主动分工协作,还将儒道互补作为思考重点,比较分析两种理论对“为政”的思考,合作交流后形成文字。学习者在协作学习中不仅学会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而且也得到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有效指导。



写作训练与综合实践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混合式学习则为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训练与综合写作提供了支撑。混合式学习背景下的整本书教学有助于深度学习。


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每人都在完整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完成读书随笔、若干微写作、想象作文及阅读总论文。其间还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画思维导图,如结合《苏东坡传》为苏轼画人生地图,结合《四世同堂》画小羊圈地图,等等。学生将这些作品上传至网络空间,通过线上分享、互学,显著提升了学校效果。


利用地方资源,教师带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参与社会课堂的综合实践学习也尤其重要。如笔者带学生读《雷雨》,带学生走进北京人艺博物馆,读《边城》走进北京现代文学馆等。有的学生在学习总结中写道:我们不仅仅了解了一本书,一个人,更是找到了阅读与思考的方法。


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行走阅读的好处,行走阅读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近距离接触、更好地帮助我触摸作品的“灵魂”。这些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或生动引人,或启人深思,均为学生揣摩和感知作者的创作灵感提供了学习和探究的依据。


独立思考与批判创新


整本书阅读,借助混合式学习,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意识。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红楼梦》和《四世同堂》阅读教学时,笔者采用了以辩证思维启发学生阅读思考的方式,即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充分利用网络,指导学生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选择并指导学生阅读了各类专家名人评价《红楼梦》的二十余篇文字。当学生感觉《红楼梦》的文学地位无可撼动时,笔者又推送了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陈东林写的 《〈红楼梦〉是一部没落贵族的哀怨史》一文,这篇质疑《红楼梦》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论文 ,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对名家名著也是可以有不同声音,但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并能自圆其说。”之后再带学生读《四世同堂》时,又适时引入了著名学者《夏志清对<四世同堂>的深刻批评》一文,与众多褒扬《四世同堂》的评论不同,夏志清对老舍在作品中对人物刻画模式化问题予以分析,对学生阅读思考也颇有触动。


综上所述,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切实有效,能够涵养学生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正如李卫东老师所述:理想状态的整本书阅读应是冲破语文教学狭小格局的深阅读、深度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整本书阅读需要课程化,但又要避免过度结构化,要保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阅读和学习留有充足空间。


为此笔者这种序列化、层进式探究还可不断实践与推进,深入探究整本书阅读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会让师生更多受益。同时随着混合式学习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化,相信混合式学习将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带来更加高效的学习体验。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学的活动为基点重构中学语文课堂”(CADA16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文末福利】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

离线阅读安装包

1.加入QQ群714610659;

2.进入群文件;

3.找到《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离线阅读apk文件;

4.发送到手机,点击安装;

5.即可实现顺畅地离线阅读。(目前适用于安卓手机)


— THE END —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4期,原标题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探究》,有删减

责任编辑:付惠云

微信编辑:李中华



往期荐读

超级智囊团成立,人教社数字教育研究更进一步

吴秉健:看,人工智能这样帮助孩子写英语故事!

马涛:十年磨一剑,终于弄清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价值所在 | 教师舞台

厉害了!人教数字教材喜获第八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 “优秀品牌”

王辰阳:您知道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电子教材吗?| 调查报告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欢迎来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