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教育现代化2035,与你我有何关联?
hello,亲爱的老师,开学快乐哦!
新学年,数老师将继续为您分享数字化教学的经典案例、创新课程的国内外经验、教学新技术的使用方法。
关注数老师,一起成长吧。祝您尽快成长为信息时代的卓越教师哦!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前者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后者是本届政府任期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三女牙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对两份文件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难点、核心和支撑点。
最重要:走中国特色教育之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提到了“中国特色”;《实施方案》十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即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课程教材建设全过程,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
范先佐教授说,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实施方案》中,同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关键词,所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弄清如何全面推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于中小学、职业教育等各个学段,尤其要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样要自成体系,具有中国特色。”
刘三女牙教授认为,国家在此时出台这两份文件,是为了支撑“中国梦”的实现。如何建成教育强国,再来反哺国家经济,来支持社会的长足发展,这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
最困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型人才
文件中明确,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所有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深层次和全方位的改革。而这当中,最困难的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刘三女牙教授认为,目前的新时代有两个特征:其一,国家在建立创新型社会,发展创新型经济,这意味着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进行全面配合;第二个特征就是信息化时代里,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甚至对某些行业和产业有了颠覆性的改变。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教育该如何发展,人才该如何培养,教育现代化的任务也更加迫切。“在十大战略任务的第二条、第六条和第八条,都专门提到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技术和方式的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促进教育资源、教育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范先佐教授说,一流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拥有了创新人才,中国才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核心:更多更优秀的教师
在采访中,刘三女牙教授和范先佐教授均认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核心在教师 。
范先佐教授介绍,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于教师。创新人才的培养,若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根本无从谈起。从硬件上,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太大问题,差距最大的是软件,即“师资”问题。“现代社会,‘择校热’越来越热。与其说老百姓择校,不如说他们是在‘择师’。”范先佐教授说,原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教育改革重点都放在义务教育阶段,而近几年,学前教育成为社会热点,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化。按照世界标准,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高等教育其实已经达到普及化。此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将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这也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教师。
刘三女牙教授说,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所有学段的教师都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个挑战主要来源于如何培养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来源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手段、和理念的重新塑造。“以后的老师,绝不是仅仅掌握信息技术这么简单,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在人工智能时代,‘传道授业解惑’可能是最简单的。”刘三女牙教授说,未来社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特质日益多样化,育人将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这决定了对老师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育人理念等,都有着更多要求,老师更要做终身学习者,中小学老师也要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支撑点: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刘三女牙教授和范先佐教授表示,教育出现的问题和其它社会问题都是紧密相连的,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必须以体系化的设计和推进为基础,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形成合力。
刘三女牙教授认为,信息技术的特点,给我们实现“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等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抓手和手段。这也要求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加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而这些工作也需要从理论研究、产业布局等全方位去思考、落实和推进。
在新华社发表的《绘制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教育部负责人就<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答记者问》一文中提出,“根据2035年教育远景战略任务,《实施方案》聚焦当前,提出了未来五年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荆楚网、新华社等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往期荐读
成立仅5年的北京中学,STEM教育经验缘何如此老到 | 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