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iPad不离手?教你正确指导孩子健康使用iPad
以下文章来源于外滩教育 ,作者秦岭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文章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作者:秦岭
看点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性问题开始出现。其中以“是否该给孩子买iPad”最具争议。iPad究竟是娱乐设备,还是学习工具?我们该对iPad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本文介绍了中美两国的不同状况,并给出相关建议,希望对迷茫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尽管平板电脑已近乎成为全民设备,但对它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却褒贬不一。
前段时间,很多自媒体发了不少反对家庭中使用平板电脑的文章,标题吓人。
“要毁了孩子,给他一个iPad就够了” “硅谷精英家庭禁止包括家政人员在内的所有成员使用iPad” “美国校园对iPad说不”
一时间,iPad变成了过街之鼠。
然而,美国密歇根大学曾在2013-2015年,对超过3000名使用iPad学习的七年级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发现接近六成的学生在使用iPad之后,阅读理解、观点阐述与科学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较之前有明显的提升。
iPad是引诱孩子堕落的恶魔,还是助力孩子成长的天使呢?
作为一个多年应用iPad教学的教育者,我认为,在对平板电脑是天使还是恶魔进行判定之前,我们应该明确一点:电子产品只是一种工具,而决定工具使用效果的关键在于使用者。
换句话说,iPad好不好,主要取决于父母和学校怎么教育孩子使用。
我曾经参与国内多个有关iPad教学课题研究,也曾多次前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参观调研iPad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应用情况。
可以说,恰当地使用iPad能有效帮助孩子的学业发展,大量的事实和案例证明了这一点。
但必须承认的是,如果掌握不好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
要想能用ipad成功地帮助孩子学习,我认为父母要做到以下三点:
1. 父母必须对iPad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有正确的态度,也帮助孩子建立相同的观念。
2.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正确使用iPad的习惯和规则。
3.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APP。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我相信,不但对于孩子的学业成绩有帮助,而且对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也大有裨益。
拥有获取信息和判别信息质量的能力,毫无疑问,有助于保障孩子未来的发展。
你可能误会了iPad
正如前面所言,iPad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取决于怎么看待它、使用它。
在给孩子iPad之前,在孩子尚未沉迷娱乐之前,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
不过,现实中,很多父母常抱有下面三种错误的看法。
错误看法之一:iPad是孩子的好伙伴
有些父母觉得,iPad能够对孩子起到非常好的陪伴作用,也帮自己减轻了负担——毕竟,陪伴孩子,尤其是低龄的孩子,绝对不是轻松的活儿。
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孩子接触iPad的场景都是从观摩父母用其追剧、玩游戏等娱乐行为开始的,这样的情境下怎么奢望几岁的孩子能不玩iPad呢?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想要不沉迷其带来的欢愉,得具有多大的克制力?
在新加坡,一些学校给学前阶段家长的建议中,都会有这样的提示:iPad不是孩子的成长伴侣,如非必要请不要在家庭中使用。同样在与美国教师同行的交流中,不少老师也会建议,家庭不要给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配备平板学习设备。
来自旧金山的教育研究者TronyTaylor在2017 SAGE教育论坛上指出,在对旧金山地区中产家庭与低收入家庭“平板设备对3-10岁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数据表明: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使用平板电脑的比例是中产家庭的近2倍,而且儿童也更容易沉迷于平板电脑上的游戏。
研究者进而指出,低收入家庭中的父母常忙于生计而无法陪伴孩子,因而更倾向于让孩子独自观看电视或使用平板电脑,同时对于孩子如何使用平板电脑几乎没有指导。
而同年龄的中产家庭更注重通过亲子阅读、亲子活动等方式陪伴孩子,减少低龄孩子接触平板电脑的可能性,即便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学习也更多采用亲子共用的方式,边用边指导。
美国亚马逊2017年对儿童教育市场的数据分析同样支持这样的建议,面向低龄儿童市场的专用平板电脑产品全面遇冷,相反纸质绘本、有声电子读物销售火爆。
市场的反应与研究者的报告都表明全球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低龄儿童教育不能被iPad等数码产品取代。
和孩子一起读绘本、一起涂涂写写、一同做手工制作、一起听音乐、一同做些户外运动,零成本的陪伴却是最宝贵且有效的家庭教育。
错误看法之二:硅谷精英会让孩子远离iPad
有些父母对iPad这类的智能产品看法和前面一条完全相反,可以说是到了谈iPad变色的程度。
“谷歌、微软的工程师从来不让未成年的孩子玩iPad” “电子游戏是电子鸦片,美众议院拟立法严控电子游戏”
想必这些父母对于这样的推文一定拍手叫好过,但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我曾经求证多位在谷歌工作的朋友,他们的第一反应都认为这是愚人节的假新闻!
因为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通过iPad辅助孩子学习司空见惯。只是,他们认为,任何智能产品在给孩子第一次使用之前,应该给予孩子明确的使用指导,制定使用规则并监督孩子使用。
如同密歇根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者Brown Whelm指出的:信息化时代,我们不仅要有学习使用新产品的能力,更要具备对于信息处理的素养,也就是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
信息素养并非是个新名词。
早在1974年,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Paul.Zurkowski就已经明确提出,信息素养是涵盖相关基本知识、技能,并关注人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有具备了信息素养才能利用好信息资源,并根据信息资源分析解决问题,让我们更好享受信息时代的美好。
欧美学界一般认为,父母指导孩子正确使用iPad等智能产品的意识和技能,是衡量家庭整体信息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
信息素养如此重要,iPad这样集信息大成的工具又怎么能错过?
不过,对于低幼阶段的孩子来说,还不到时候。但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生而言,合理使用iPad,对孩子的学业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会颇有帮助。
Castilleja女校将教学与电子设备融合
美国Castilleja女校在应用iPad辅助学习方面堪称模范。
作为全美最早开展iPad教学研究的著名私立学校,Castilleja从2013年起,便在6-9年级的家庭学习作业中引入iPad辅助学习单元。
在给6年级的iPad学习应用指导中,学校会明确提供学习任务单,帮助父母了解每次学习任务中,孩子会用到的APP以及相关APP的操作指南。
同时,这些家庭作业也注重充分发挥iPad强大的媒体功能与传感器功能,例如:
利用“iMovie”录制实验操作过程 利用“Keynote”制作学习心得展示课件 利用“Xmind”制作思维导图 利用“物理实验室”与iPad慢镜头拍摄相结合,计算小球抛物线轨迹或分析青蛙跳起中的肌肉运动分析
因为家校合作很给力,学生会感到iPad可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也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呈现能力与科学实证精神。
爱文世界学校学生使用iPad上课
无独有偶,在纽约爱文世界学校8年级的科学拓展课程中,学校也鼓励学生和父母一同参与iPad在科学实验中的互动学习体验。
例如在“溶剂与溶质”的实验中,父母和孩子一起使用“BEAKER(烧杯)”进行虚拟化学实验,通过AirMix功能连接两台iPad实现虚拟化学混合实验,这不仅新奇好玩,父母也更好地参与了培养孩子科学探索能力的活动。
“家校合作,再加上好的APP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安全地去探索科学,发现未知。”爱文学校总裁Clark如是说。
由此可见,iPad对于孩子的学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关键是父母和学校要能正确指导孩子使用它,其本质是教育中的信息素养是否能够得到体现。
错误看法之三:iPad可以寓教于乐
一直以来,中国家庭选购智能产品的首要原则是“寓教于乐”。
想必不少80后、90后对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国的广告语——“小霸王学习机,其乐无穷”——还是记忆犹新的。而这正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强调“寓教于乐”观念的一次生动诠释。
当时不少父母咬牙花费数月工资给孩子购买学习机,希望孩子能赶上电脑时代的步伐,希望孩子能如广告中所宣传的,敲打键盘、编写软件程序。
但很多时候,学习机的最大用处并不是打字、编程、学英语,而是玩超级玛丽、超级坦克等红白机上的游戏,不少人因此被父母严加管教,从而留下了童年难忘的记忆。
如同学习机一样,中国家庭在选购iPad或其他智能产品的时候,如果定位不清晰,事情的结果会截然不同。
事实上,不少家庭是抱着“买个iPad,不仅可以给孩子学习,平时也可以用来追个剧、玩盘游戏”的心态购买的,“寓教于乐”仍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选择iPad的理由。
然而,这真的可行吗?不妨看看国外家庭和学校的做法。
在国外,很多家庭会选择PS4(索尼出品)、Switch(任天堂出品)、Xbox One(微软出品)的游戏机作为给孩子的圣诞节礼物。难道这些家庭不怕会让孩子玩物丧志吗?
我曾经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家庭教育研究者提到这个问题,反馈意见惊人的一致:给孩子买游戏机才是正确的!家庭中的电子产品都有自己的工具属性!
在他们看来,家用游戏主机是家人共同娱乐时使用的,就好比
Mac、Surface Pro是工作时使用的; Kindle是阅读书籍时使用的; Chrome book是给孩子完成学校作业时使用的; iPad是辅助孩子认知学习或艺术创作时使用的 ......
每款电子产品的使用都有其明确的使用场景,这是基于对这些产品属性的清晰认识。
不仅是在家庭教育中,欧美社会中的学校教育,同样强调平板电脑的学习工具属性。
iPad的诞生地美国,就十分强调它是学习工具。
在爱文世界学校(Avenue the world school,NY),小学低年级的各个活动教室所配置的iPad都只安装与该活动教室课程相关的APP,安装的即时通讯软件也是定制的。
爱文学校总裁Jeff Clark先生对此的解释是“iPad是教学工具”。
而且作为学习工具,在其使用之前必须有使用指导,“在把iPad交给孩子们使用之前,我们要确保它有且只有适合学习的配置,孩子们也得明白学习中使用iPad的要求”,Clark先生强调说,“就像生物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一样,使用平板电脑是要有指导的。”
反观当下的中国家庭,因为抱着“寓教于乐”的观念,iPad在中国家庭中往往是全家人共享的,这使得iPad上自然需要安装满足所有成员需要的APP,同时承担着学习和娱乐双重属性。
这种追求性价比的定位,反而导致其学习属性的模糊与混乱,结果往往是只剩下“乐”而不见“教”了。
在抱怨孩子沉迷iPad上各类游戏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在期待孩子使用iPad学习的愿望落空之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帮助孩子建立了正确的使用观念?
要想帮助孩子既具备信息素养,又不玩物丧志,父母要先明确的是:购置iPad是为孩子学习服务的,iPad不是玩伴。
我们该做的是卸载干净不合适的娱乐软件,让“乐”与“教”分离,让“寓教于乐”的原则成为历史!
请这样驾驭iPad
2000年,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研究学者EvaSprint和Trolley Smith在其社会学研究专著《Howkids first use PC》中就明确提出,家庭对于孩子首次使用电脑应注意以下4点事项:
1.父母在家庭中使用电脑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使用电脑的模式形成;
2.父母第一次指导孩子使用电脑前,应当告诉孩子电脑是一种工具,用来学习和工作;
3.父母第一次指导孩子使用电脑前,应提供孩子使用电脑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场景、使用时长、禁止操作行为等;
4.父母应和孩子一同遵守使用电脑的基本要求。
把这些原则里的“电脑”两字换成iPad,也很合适。
事实上,国外相当数量的中产家庭在引导孩子使用iPad时,就遵循这样的原则。
如果父母能将iPad视为一种学习工具而非娱乐产品;如果父母能在第一次给孩子使用iPad时,告诉孩子该如何正确使用这个工具,也许网瘾少年会少很多。
有了原则,还得有方法。
作为一名深度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者和宝爸,最常被身边宝妈宝爸问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App。其实,在我看来,比挑选App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如何使用App。
我曾比较分析过2018年苹果商店里中美教育App的下载量与使用偏好情况。
中国地区的教育应用排行榜上,下载量最大的App的应用集中在搜题解答类(如XX搜题),在线辅导类(如xxkid)以及外语学习类(如xx网校)。
而美国地区的教育APP则偏重在白板互动类(如Explain Everything、Whiteboard),实验工具类(如GeoGebra、Geometry)与多媒体制作类(如iBook、Keynote、Garage)。
与之相对应,一份针对12-16岁中美青少年App使用偏好的调查显示,中美两国学生的显著区别在于:中国学生更倾向于利用iPad来获取信息和知识结果,而美国学生则更在意iPad丰富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与手段。
同时,在上述调查研究中,我注意到大部分中国父母之所以愿意让孩子使用iPad学习,主要动因在于认为可以利用iPad减少孩子课外补习的学习成本,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事与愿违。
不少孩子过分依赖搜题解答软件,遇到学习问题不论难易首先拍题搜索,完全不愿意花时间解题思考,而且当父母因此拒绝给孩子提供平板设备的时候,孩子还会表现出电子成瘾的不良反应。
但在美国,不少热衷使用iPad进行学习的学生,父母都会告诉孩子使用iPad会让他们解决问题更有效率,更方便和他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因而美国孩子对App的选择也更注重其互动和呈现功能,父母也常和孩子一起探索利用App学习,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是学习者。
这里还有一个案例或许更能说明中美两国学习者在学习类App使用上的差异。
美国学生热衷使用微视频、慕课,可汗学院(KhanAcademy)、Coursera(在线大学慕课)更是美国学生iPad上的必备App,其背后离不开美国家庭向来重视动手制作的传统,只不过指导动手操作的资料从各类“傻瓜式”指导手册变成了App而已。
可汗学院中国官网截图
其实我们身边一样有良心App,“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超星尔雅”等App在课程资源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逊色于前两者。
中国很多学生,宁可花费一整天来刷抖音,却对使用慕课App学习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甚至有好事者还开发刷课外挂来“对付”网课学习,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缺乏根据学习资源进行自我学习的习惯意识是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教育资本市场追捧解题类、辅导类App也进一步导致当下国内教育类App市场的急功近利,一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互动协作思维呈现的App相继消失,不禁令人扼腕,更令人反思。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份家庭中可以参考使用的iPad App列表。这些App我都使用过,当然不是没有缺点,但相对还是有教育价值的。
此外,我建议感兴趣的父母可以关注NAEYC (https://www.naeyc.org/links)、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app) 等网站,了解更多更新的App资讯,扩充属于自己的iPad应用库。
无论如何,iPad等信息化智能产品一定能影响到当下的孩子们。
但它始终只是工具,让它成为天使还是恶魔,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意识与素养!
帮助孩子成长的,不应是冷冰冰的iPad,而应是来自父母的温情关照,学校的有益探索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文章来源:外滩教育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中国这所“最牛”中学的人工智能课,可能真的学不来!
任友群:将“数字土著”培养为“数字公民”,教育应该怎么做?
学生思维需要培养,教师思维也需要提升!
“别人家的美术老师” 这样的黑板你舍得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