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小创意,打造“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由于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今天数老师就分享一些小创意、小诀窍,帮您让学生们的合作更积极、更有效。新学期不妨在课堂上试一试哦。
创意一:交换组长
小组长是小组合作的核心人物,组长能力不同,小组合作的质量自然也不同。有的小组内同学间互相欣赏、互相鼓励,而有的小组矛盾重重、充满指责与抱怨。“交换组长”策略便是通过对组长的调整,改善弱组的合作质量,扩展优秀小组的合作文化。
基本操作:请“优秀小组”的小组长到“问题小组”当组长;“优秀小组”另外产生一名新的组长;而“问题小组”的组长则加入“优秀小组”学习,感受其文化。
此策略可延伸为“交换记录员”“交换鼓励员”。不管换什么角色,教师的引导要到位,如召开组长工作会议,交流得失成败,总结工作方法。
温馨提示:使用此策略应具备两个条件——原优秀小组已经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文化;原优秀小组内有能替代其角色的对应成员。
创意二:采访
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往往比较浅,“采访”通过制造一种问答情境,不断追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基本操作:首先,围绕布置的学习任务,挑战员设计问题,其他同学则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其次,根据设计的问题,挑战员有针对性地询问组内同学;再根据其回答,进行更深层次地追问——“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其他同学亦可进行补充和完善。
当使用熟练了这种方法后,可以将它应用于日常的交流之中,学生间的交流自然会更加深入。
温馨提示:在应用该方法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学生设计的问题简单、没有足够的深度。此时,教师应提供一些模板,供学生参考使用。二是学生喜欢问一些偏的、难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注意指导,使问题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有意义。
创意三:追问三次
与“采访”策略类似,“追问三次”也是促进学生深入交流的一个策略。但本策略对促进学生思考要更加深入。
基本操作:针对一个问题,通过不断追问,引导交流走向问题的更深处。下面的一些模板可供追问时使用:
我不明白你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这样讲?如果是这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你能换一种讲法吗?请举一个例子。你的观点与A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的观点与B的观点有联系吗?你的观点与上节课的……有什么联系?你是支持还是反对A的观点?
追问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
温馨提示:针对学生间追问脱离主题的情况,教师可与学生示范对话,让学生体会如何追问。如何追问的模板可以贴在墙壁上醒目的地方,让学生可以方便看到。可以设立专门的追问员。
创意四:小组总结
组内交流很热烈,但到小组总结时,却讲不清得出了哪些观点。设置“小组总结”时间,只需短短两三分钟,便可让学生们清楚讨论后的结果,思维更清晰。
基本操作:合作学习结束前三分钟,教师(或时间提醒员)提醒大家“现在停止讨论,开始整理与总结小组观点”。不论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小组负责人都应该组织大家停止讨论,进入总结。
提炼观点时,组织者可使用这些模板:大家看一看,我们组的观点是不是······;大家对我们组的这些观点还有什么意见?经过讨论,我们组最核心的观点是······
温馨提示:总结时容易发生争论,此时可将有争议的观点和没有争议的观点分类,最后汇报时可直接将其告诉大家“我们组有两个不同的观点,分别是······”总结时做好小组记录,使用记录本记录观点。针对总结时间不够的问题,设小组时间提醒员,还可设置响铃提醒,合作学习结束前三分钟,播放“音乐”,音乐一响表示应该进入总结阶段,音乐一停总结时间和合作学习时间都结束。
创意五:访客
“访客”是跨组交流的策略,它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
小组内确定“接待者”与“访问者”两种角色。接待者负责向来访客人介绍本组的交流结果,并回答他们的提问。一般每组设一名“接待者”。除“接待者”外的其他同学都为“访问者”,负责外出到其他组学习交流。每个“访问者”负责访问一个小组,有几个访问者便可了解几个组的观点,最后回本组介绍“访问”收获。
基本操作:1. 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总结小组观点。2. 访问者外出到他组,倾听他人的介绍并记录;接待者接待来访者,介绍本组的观点,并回答访问者的提问。3. 访问者回到本组,借鉴出访了解到的信息完善本组观点。4. 总结本组最后观点。
温馨提示:学生走动不方便,特别是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可以小范围内交流访问,如相邻四个组之间。也可采用“漂流本”(见创意六), “本”动“人”不动。
创意六:漂流本
“访客”是学生到其他组交流,而“漂流本”则是学生在座位上不动,小组“记录本”在各小组间漂流。“访客”策略适合小班,“漂流本”策略适合大班。
基本操作:1. 各组将本组的观点整理在记录本上。2. 三至五个小组为一个交流单位,依次将各组的记录本向下传阅。传阅时将他组的精彩观点记录下来,亦可在他组的记录本上批注自己的意见。3. 当记录本漂流回本小组时,本组了解了其他组的观点,同时也能看到其他小组对自己组提出的意见,小组成员据此完善本组观点。
温馨提示:为了便于交流,可在漂流本上加注“反馈表”,帮助分析。格式如下:1. 我们的意见(写自己组讨论的结果)。2. 补充意见(写出自己组修改的意见)。3. 欢迎你提出意见。
创意七:主題学习组
如果教学内容多,每个组都讨论完所有内容就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主题学习组”是分解内容,组内每人参与一个不同的主题,最后集体分享所研究主题的策略,保证组内其他成员也学习了其他主题。
基本操作:
1. 确定小主题。围绕教学总目标确定若干小主题,小主题数量应与小组成员数量相同,从而保证同一学习小组的成员拿到不同的主题。
2. 成立主题研究组。相邻的3-5个组组成一个学习单位,各组中拿到相同主题的同学跨组组成新的小组。
3. 组织学习。围绕共同的问题组织讨论,保证自己成为本主题的“专家”。
4. 回到本组,集体分享。学习结束后,各位“专家”回到原小组,轮流向其他组员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保证组员对自己成果有基本了解。
5. 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将大家的成果整合成为对本教学内容的理解,然后分享。
温馨提示:指定新组成的小组中的组织者,可以事先确定原分组中某一小组为主持小组,该小组成员即成为每个新小组的主持者。记录下讨论的内容,可使用复写纸等,一式多份,保证每人一份。
创意八:摆擂台
将教学活动设计成“擂台战”,确定“擂主”与“挑战者”,一组摆擂,其他组挑战,在挑战与应战中掌握知识。
基本操作:确定一小组为“擂主”方,其他小组为“挑战”方。“擂主”先向大家介绍观点,挑战方挑战,擂主方回应解释。双方在挑战与应战中,完善观点,理清思路。
摆擂台分“有准备打擂”与“即席打擂”两种。“有准备打擂”指提前确定“擂主方”与“挑战方”,双方均事先准备。而“即席打擂”是现场确定“擂主”与“挑战者”。
“有准备打擂”中的擂主除了准备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外,还要预测挑战方会提出的问题,并事先准备解答策略。挑战方要事先设计挑战问题。为了提高效率,也可以将学习任务与课前预习结合起来。打擂时,擂主组可以集体站(坐)在讲台上,共同接受大挑战。
温馨提示:教师要及时引导,对于无价值、偏离主题的挑战要及时制止;“擂主”不知如何回答或遇到难题,可发出求助,邀请挑战成员帮助解答。若担心记不住双方观点,可将观点写在小黑板或大白纸上,张贴起来。
创意九:汇报他人的观点
在集体交流时,学生往往只关心自己的观点,对他人关注不够。“汇报他人观点”的策略则是让学生汇报其他人或其他组的观点,这样他们便不得不关注他人的观点了。
基本操作:本策略需要与其他策略联合使用,如“黑板记录”“交流墙”“漂流本”等策略。在集体交流前,教师事先告知大家:不汇报本组观点,而是汇报其他组的观点,并要发表自己对该观点的看法。被汇报的小组成员可回应汇报者的支持、质疑或反对。
创意十:信息反馈牌(小组个性台历)
设置信息反馈牌。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一个正四面体,给每个面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代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向教师或学习组长求助;绿色代表小组合作学习一切正常,请勿打扰;黄色代表本组分派或认领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请求分派或想认领新任务;蓝色代表本组任务刚完成,请求接受教师的抽查与验收。
教师借助信息反馈牌,针对小组学习的不同情况和进度,采取相应的科学指导。
也可将信息反馈牌制作成小组台历。除具备信息反馈牌的功能外,也可将小组的组名、组训、组规、组徽等小组文化呈现出来,还可将小组周评价表、周小组反思、周小组大事记、周活动精彩照片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成为小组生活、小组发展的见证书。
创意十一:任务条
针对“学生只知道本组的任务,不知道其他组的任务,造成在补充发言时因缺少对其他组内容的准备而发言质量低下,或发言内容不痛不痒、击不中要害”的现象,可引进了“任务条”学具。
任务条,就是用小纸条的形式将各小组的任务一一注明,同时注明各组要重点补充发言的任务,并分发到各小组。在了解自己所要发言的任务后,此时的点评、补充发言就可以高质量运行了。
其实,这些小创意真心简单,但只有用心的老师会想出这些小诀窍,也只有想把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更高效的老师会去应用。你呢?新学期,你会使用吗?
监 制:朱哲
教师做到这6点,不仅学生学习好,还能更受学生欢迎 | 开学锦囊
开学季,一线教师讲述“小升初”的最佳打开方式,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