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微写作”的教学新探索 ——以“学写毕业赠言”为例

张卫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09-02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互联网+微写作”的教学新探索

——以“学写毕业赠言”为例


  |  张 卫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为写作教学提供新的空间和可能。本文以“学写毕业赠言”为例,具体介绍“互联网+微写作”的教学新探索(如图1)。


图1 “互联网+微写作”教学流程

                        

确定“学写毕业赠言”作为本次教学内容,原因如下:一是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小升初离别,顺应生活和情感表达需要;二是源于教材要求,符合本单元以“难忘的小学生活”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材编排主题;三是与微写作用时少、情感单一、内容集中、篇幅较短的特点吻合。为此,笔者结合学情、技术环境等因素设计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赠言的格式、写法,练写、修改、评价时能遵循相应的原则,感受师生及母校的纯真情感。





一、课前:微课+云平台,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时代的翻转课堂,用微视频、云平台等技术支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微视频具有直观生动、短小精悍、目标突出、内容精练的特点,且能自定进度,反复浏览,是高效翻转课堂的第一把金钥匙,开启“内容为王、个性学习”之门。因此,制作微课成为教师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从确定微课内容、收集资料、撰写脚本、制作课件、选择工具、录制、后期剪辑,再到微课风格、背景音乐、镜头转换、讲解音色等细节都要经过周密设计和调整,力求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最终,笔者将赠言的特点、形式、内容、写法、作用作为微课讲授内容,从象征离别和思念的“凤凰花”这一物化元素获得灵感,设计了“凤凰花仙子”的微课主播昵称,辅以卡通女童声作为声音形象,以此新颖、别致、虚拟的动画卡通人物为微课添加童真童趣,为学生的趣味化、个性化学习创造了可能。学生观看动画版微课建构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除了发布微课外,笔者还在云平台上发布了两项自学任务:一是预习并阅读教材上的赠言,借助网络收集并朗读优秀赠言和古代赠别诗歌,上传录音;二是试写一则赠言,拍照上传,展开互评。


借助网络资源收集赠言的任务,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广泛阅读的体验需求,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拓宽了阅读广度,不知不觉中形成对赠言这一文体的初步印象和浅层理解。试写赠言上传互评的作业任务,有利于学生运用从微课中自学习得的写作方法第一时间练笔,及时上传至云平台。这既可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学所写,又可从同学上传的赠言和留言中学习赠言的文体特点、思维模式、选材方向、写作之法、学习品质,在宽松、民主、自由、活跃的氛围中,激发并保护学生学写赠言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营造出浓厚的网络研讨氛围。


利用云平台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有助于教师快速、便捷地了解学生课前自学的水平、差异等,为教师以学定教提供全面、丰富的素材和数据储备,为后续及时突破教学重难点和策略做好充分准备。与传统的线下预习相比,借助云平台开展自学活动,形式和内容更为多元,针对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强,课前反馈更加及时、高效。






二、课中:线上线下融合,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远程连线,任务驱动


上课初始,教师利用QQ视频远程连线一位神秘嘉宾,该学生随父母游学一年仍身处海外。视频中,他倾诉了对师生的思念之情,恳请同学和老师记得给他写毕业赠言。于是,笔者将来自伙伴之间的真情流露巧妙地转化为本节课学生的写作任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QQ视频远程连线功能,教师可实现跨时空的即时交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沟通交流的情感需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感和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继而转化为探究的内驱力,显著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效果。学习的意义被激励,学生才会主动加入解决问题和探索世界的行列,为完成写毕业赠言的任务而解决真实的写作问题,让教与学在任务的驱动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智能统计,精准决策


肩负毕业赠言的写作任务,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此时,师生通过云平台,共同回顾课前收集、试写的赠言及学生留言,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课中关于赠言写作和评价的五大标准:格式正确、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采、言之有序,在云平台发起投票,明确“言之有采”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借助数据统计的智能性和即时性优势,教师对学生课前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和教学诊断,以理性、直观的数据反馈方式推动教师更精准地调整教学策略,反思教学行为。


(三)电子书包分享资源,个性阅读


依据平台数据,可明确本课教学重难点,将其作为方向指引。教师从电子书包中挑选部分阅读资源分享给学生,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赠汪伦》之类的古代赠别诗、顾城《赠别》类的现代赠言诗、小虎队演唱的歌曲《放心去飞》以及《赠别阅兵兄弟》类的网络原创诗。之后,让学生从不同年代、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阅读资源中自由选择素材个性化阅读,加深对赠言的整体感知,突出领悟文本“言之有采”的艺术魅力。与传统阅读资源相比,电子书包中的阅读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等优点,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四)辅之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以读引写,搭建支架


教师以电子阅读研究单(见表1)为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两则文本片段。


表1 电子阅读研究单


文本1:回想一幕幕母爱的片断,如风雨中送伞的母亲,病榻前照料的母亲,上学途中护送的母亲,比赛场外等候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那颗爱女之心。


文本2:回想,当母亲为了让我添一件衣服唠叨时,无非怕我着凉;回想,当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怕影响学习成绩……回想,母亲唠叨过的一切事情,竟无一不牵动那颗爱女之心。


课堂上,教师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隐藏、拖曳、书写、批注、勾画、音频等功能,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对比观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悟写,在深度阅读中体会文本情感,感悟归纳“言之有采”的具体实用之法。例如,采用总—分—总、分—总等结构谋篇布局,从听觉、视觉、内心感悟等角度撷取生活场景,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修饰文段等。此外,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富媒体性、互动性、便捷性、任意性、启发性等特点,有效解决传统写作教学中形式单一、资源贫乏、枯燥无趣、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打通从读到写的绿色通道,搭建写作支架,降低写作难度,高效突破教学难点。


(五)MV呈现下水文,形象直观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法,必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时,一段MV形式的“教师下水文”(《独二无一的你们》)闪亮登场。笔者以写给班级学生的赠文为文本素材,以小学六年学生学习活动的照片、视频为音像素材,配以《送别》的背景音乐,运用PPT录屏、爱剪辑等软件,录制编辑成一段唯美动人的MV视频。鲜活真实的事例,感人肺腑的文字,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情款款的音乐,宛如文艺大片直击学生心底,全场霎时间寂静无声。


选择MV作为下水文展示形式,源于以下考量:首先,教师写的下水文,撷取的生活场景或事例与学生息息相关,远比一般范文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无意间让学生感同身受,并自觉领悟和学习赠言的遣词造句与表情达意之法。其次,教师给学生写赠文,既把学生当作情感倾诉的主体,又能将学生当作学习主体,无形间拉近师生、写作和生活间的距离,再配以精心选择的图片、音乐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艺术震撼效果。


重要的是,MV式的下水文像是一场视听盛宴,更加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MV式的下水文丰富和完善了常态文字版下水文的形式与内涵,放大、加重并强化了教师下水文示范引领的积极作用,把教学中枯燥抽象的写作知识、抽象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在一起,在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多感官刺激加深印象,触发回忆和情感共鸣,激发思维和创作灵感,助推进一步的写作。这是纸质版下水文无法达成的震撼效果。


(六)主题研讨,强化评价,提升表达


在学生被教师MV式的赠言深深感动时,教师顺势而为在云平台上发布主题研讨任务:第一步,线下活动,学生为神秘嘉宾写赠言,在小组内朗读并互提意见;第二步,线上活动,学生把用红色笔修改的纸质赠言拍照上传,开展线上点赞互评;第三步,实施线上线下融合的评价与交流。


学生写作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内轮流汇报,针对组员所写赠言的格式、内容、结构、表达等进行中肯评价,提供修改建议。上传至云平台后,每个学生创作的赠言都可能被他人欣赏、评论或点赞。有学生在云平台上如此评价同伴的赠言:你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美中不足的是,写完排比句后最好用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事例能引发学生对教师的回忆。这种直观、细微、及时、快捷、平等、协作、开放、多元、人性的评价形式,弥补传统写评改模式中效率低、单一固化、滞后封闭的不足,营造出立体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写作氛围。这一教学环境中的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评判他人又被他人评判,激发学生写、评、改的热情,在实时、频繁、丰富、显性、个性化、生成性的互动过程中,汲取别人的优点,反思自身不足,不断提高鉴赏和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三、课后:“云”展示 ,催生成果



临近下课,教师在云平台上发布课后活动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或兴趣,在创作的赠言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写作成果。有的学生细心创作纯手工版、纸质版赠言,有的学生借助PPT设计、制作赠言,有的学生利用动感电子相册、美妙音乐相册等专业软件的强大功能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创作电子版赠言……学生把精心创作的多形态赠言赠予小伙伴,并分享至班级作品库、QQ群文件、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空间,供更多的人欣赏、评价。


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展示习作成果,把课堂写作活动与生活交往有机融合,能激发更广泛的创作热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成就感。通过在网络空间阅读、欣赏、评价别人的赠言,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读者的欣赏和点评,也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更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创作。学生在传播、欣赏赠言的过程中,交流思想,分享感受,强化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该环节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确保学生学习能动性从课前、课中延伸至课后,实现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弱到强,所学知识、思维品质、写作、评价和修改等综合能力随之发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较之传统的习作展示,借助信息技术的习作展示活动,这样的习作具有立体多元、开放时效、丰富灵动、趣味时尚的特点。它不仅是创新优化了习作展示手段,还顺应时代发展步伐,满足青少年心理、情感、交往的个性需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互联网+微写作”教学方式为语文写作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营造了国际化、开放多元的写作生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化、探究化、协作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写作意义建构的同时,促进学生自学、合作、评价、写作等能力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科组长,广州市名班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


TheEnd




文章来源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年第11期
责任编辑 | 孙建辉
微信编辑 | 司君琪
 微信监制 | 赵满树

精彩回顾

2020岁末,这些老师被“曝光”

柯清超:疫情后学校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与发展

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年度最佳儿童,15岁的少女科学家和发明家当选

人教社金新喜: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数字化实验的正确打开方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