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岳维鹏、赵永涛:数字时代的教研转型与发展

岳维鹏 赵永涛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09-02

岳维鹏: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学研究室主任




摘要因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时代要求,教研转型发展在目标上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路径上应强化数字化融合创新,在实践上应紧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数字时代的教研方式正形成网络直播教研、在线展评教研、在线互动教研和在线城乡联动教研等新形态,教研内容也被赋予新的内涵,技术对教学流程、模式的变革等成为教研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数字时代;“互联网+教育”;教研转型;大数据;智慧课堂



教学研究,俗称教研,实指对教学工作的研究。研究内容是与教学工作高度关联的人、事、物、理。教学研究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项科学。说“工作”,是因为它具有实践性,属于行动研究范畴;说“科学”,是因为它除了自身的理论体系,还需要教育政策、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技术、统计学、评价学等领域理论支撑。前沿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统一、上位政策与基层实施相贯通、典型经验与普及应用相一致是其基本特征。

01

传统教研的基本形态

我国既有教师群体自发进行的教研,也有专业机构推动的系统教研。传统教研形态众多:一是学科教研,指围绕学科教学问题开展研究,如研究学科课标、教材、教学思想和知识体系;二是校本教研,指以学校为研究单位,以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为研究主体,以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的教学行动研究;三是现场教研,指多位教师或者教研人员集中在特定空间,以教研会议或者沙龙形式,面对面地研究教学问题,探索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突破教学难点;四是诊断教研,指聚焦特定教师、特定课堂,以对教师教学水平把脉问诊为目的,采取预约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等形式,以备课—授课—观课—议课为基本流程,组织应用场景下的课堂案例教研;五是展示评比教研,指围绕某个教学课题或者教材章节,组织多位教师同课异构进行教学展示,以赛促研、以比促教,在相互观摩中完成教学研究;等等。
 

02

新时代对教研提出新要求
我国处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些显著的教育发展新特征必然会深度影响教研新样态的塑造。教研既要立足学科,也要跳出学科。

(一)加强课程育人研究

从教育事业立意看,教育要深刻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研必须从教学研究升维到教育研究视野下的教学研究。例如,语文教研应该是语文教育视野下的语文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突出课程核心价值观念。

(二)加强高质量教育研究

从事业发展目标看,国家需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我们应找到并破除制约质量提高的显性和隐性因素,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将过去被忽略或者被忽视的价值观念、教育评价、学业标准、学习心理、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等纳入研究视野,放到与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流程优化等传统因素同等高度上统整考虑,围绕高质量全要素研究教学。

(三)加强素养发展研究

从教育体系建构看,国家正在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智育为主已经变频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研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基本视野,加强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研究。

(四)加强区域联动研究

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看,教育改革成果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了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我们需要组织覆盖区域整体范围的大型教研活动,促进全域所有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

(五)加强数字化支撑的教研

从技术进步上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加速推进教育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从智能化走向现代化。开展教学与新技术、新媒体的融合创新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举,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研究新模式势在必行。


03

数字时代教研的转型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则强调,要“充分运用认知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教育研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条件下教育发展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教研转型发展在目标上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路径上应强化数字化融合创新,在实践上应紧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数字时代的教研将为立德树人和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一)数字时代催生教研新形态

在技术的支撑下,数字时代的教研跨越了时空的局限,催生出了多种新的形态。目前常用教研形态如下。

1.网络直播教研

网络直播教研是在传统现场教研基础上拓展出的一种教研新形态,其基本模式是现场教研+网络直播。信息传播形式的转变彻底改变了受众的范围和教研的方式。教师不必亲临现场,足不出校即可参与教研活动;由于网络设备可将教研活动信息记录下来,转化为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可通过视频直播实时参与教研活动,还可利用手机和电脑随时观看视频回放。这扩大了教研活动的参与范围,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2018年起,宁夏教育厅教研室要求各学科教研活动均采用网络直播教研。此后,单次教研活动的参与人数由原来的几百人扩容为几千人,乃至几万人,最多的一次教研活动,参与的教师高达800万人。由于网络直播教研打破了地域限制,辐射范围自然扩展到了边远学校和边缘学校,让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能从中受益,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

2.在线展评教研

在线展评教研即将现场观摩改为线上展评。线上展评一方面更公开,感兴趣的教师都能够观摩教研的进程与成果,另一方面更立体,与教研活动相关的各类资料,如微课、教案、教学实录、课件、论文、研究报告等在网上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展示。宁夏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第五届课题研究的开题、结题普遍采用了在线展评的形式。课题作品的展示由线下转为线上,受关注程度大幅提升。高关注助推着课题作品的高质量,实现了“深挖一个课题,成熟一所学校,影响一群教师”的效果。

3.在线互动教研

多人互动一直是教研开展的主要形式。与传统面对面教研不同,在线互动教研强调不同教研主体的即时交流和泛在研修。参与者可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在多种终端上进行互动和深度交流。通过在线互动教研,教师间更容易形成良性互动的教研交流生态圈,教师上传分享的课件、心得和课例等,也随之沉淀成为众筹的教学资源库。以金凤区第十小学与光彩小学开展的在线互动课例展示活动为例。围绕网络直播展示的课例,两校教师在平台上从教学模式优缺点、课堂趣味性、课堂朗读训练落实、学生参与度、学生差异性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思考,有力地保障了所有教师的深度参与。

4.分析教学行为数据的诊断性教研

这类教研主要指的是教师利用录播设备开展的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课堂教学研究,旨在让教师掌握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教育研究方法、教学设计与改进方法等,实现以科研促教育改进、以教学实践促有效科研。例如,银川市金凤区十一小学引进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分析技术后,通过收集课堂上师生的行为数据,并对数据编码和综合分析,生成了包含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与教学质量的数字画像。基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数字画像,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教研能力的同步提升。

5.在线城乡联动教研

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常态化、在地化的城乡联动教研。在线城乡联动教研指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市与乡村同质或异质学校结成联合体性质的教研协同体,以资源互补、教研互动的方式实现城乡学校间深度常态的交流互学,有力地促进协同体成员得到不同发展。不同于以往的送课、送研、送培下乡,在线城乡联动教研是以“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实现对乡村学校长期稳定输送优质课程和资源,是有效整合、重组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重要手段。宁夏泾源县采取“城镇拖乡村、优质拖薄弱”行动,实现城乡学校同步上课,做到课表、教材、进度、评测“四统一”,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或者结构性短缺所造成的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课程“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的问题,发展了五育并举,促进了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二)数字时代的教研内容被赋予新内涵

信息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教研形式的变化,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推动,教研内容也突破了传统的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等领域,有了新气象。比如,从教材角度,出现了数字教材应用研究;从备课角度,出现了数字化教学准备研究;从学习方式角度,出现了学生虚拟学习共同体和在线个性化学习研究;从资源建设角度,出现了优质数字课程资源的生成共享研究;从教学质量提升角度,出现了在地化在线互动课堂研究等。

2020年,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全面使用数字教材,要求中小学教师利用数字教材和云平台个人空间完成数字化教学准备。教师在知识容量、思维深度、联系广度、灵活应用等方面的备课工作远远超越了传统备课。在此基础上,宁夏开展了技术赋能的教学新模式建构研究。通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正日趋成熟。

1.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

智慧课堂包括基于云网端、电子书包、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等多种类型。中小学多利用智慧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数据的采集、抓取、筛选和分析,以实现对教学的智能测评、即时评价、精准反馈和个性化助学。

2.基于前置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

信息技术可为任务前置提供支架,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流程翻转。课前,学生学习微课,教师在平台上开展任务单导学和前测,智能化聚焦学科关键问题,实现教学重心前移;课堂上,师生在多元互动中解决问题;课后,教师检测巩固,并生成新探究问题,促进教学流程的动态再造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动态提升。

3.技术支持的单元教学模式

该模式基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集成功能,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整体教学为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关联理解和结构内化。

4.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模式

在技术的支撑下探索以活动为主题、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宁夏吴忠三中探索“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活动”模式,由活动组成教学环节,供教师自主选择、灵活调整、混合使用,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嘴、动脚、动心、动情,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5.技术支持的思维教学模式

知识学习的本质是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站在思维教学高度研究教材和教法,不仅关注学习结论,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思维活动,解决学生思考“有量无质”的问题。在这方面,银川十八中学探索出了“基于智慧课堂的思维教学模式”。学校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和逻辑板书,将比较、总结、发散、碰撞等手段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来,将课堂学习变为思维体操,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04

建设数字时代的教研引领队伍
教研人员的专业素养结构应优于一线教师。培养教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教研人员的数字化教学领导力,是整体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关键。

(一)探索机构重组

所谓机构重组,即将传统教研机构、信息机构、师培机构整合,职能重新划分。例如,宁夏石嘴山市为让人工智能更好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成立了人工智能教师研训中心,探索出“1345”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始终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信息素养提升为目标,构建“研训学评”一体化教师专业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多级联动研训、“火种计划”城乡全覆盖整体推进三条路径,打造新技术体验中心、新模式推广与研究中心、教学实践训练中心、数据评价管理中心四项功能,强化建机制、育种子、提素养、抓融合、促联动五项举措。

(二)开展定向研修

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将引领和指导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作为教研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线下、线上、混合三种教研形式,开展智能研修、在线交流、教师行为智能化诊断、数字教材应用、大数据精准教学应用等研究。教研室的教研人员长期主动参与信息化应用实验学校的相关研究,并建设研修基地,组织学科教师研修活动,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培育网络名师

宁夏教育厅教研室改变传统名师工作室研修形式,成立网络名师工作室,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例如,银川市金凤区教育局在宁夏教育云平台上开通16个名师网络工作室、12个课程社区,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评课等网络教研活动,平台日访问量达3.5万人次。

(四)完善专业标准

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研员的准入条件,在优课评价、教师基本功评价等方面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积极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开展数字技术支撑的新时代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研究。教研室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义务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优质课评价标准》《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评价标准》等重要教学评价项目,以评促用、以评促融,将“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推向纵深,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岳维鹏系宁夏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赵永涛系宁夏教育厅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一级教师)



文章来源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1期
责任编辑 | 牟艳娜
微信编辑 | 司君琪
 微信监制 | 赵满树

精彩回顾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说明文数字化教学 ——以《梦回繁华》为例

信息化时代,全球教育变革正在走向何方?

名师引领 | 地理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雷朝滋:智能技术支撑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