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如安博士直播精彩回顾(二) | 游戏式教养,我们有态度,更要有方法
鸟飞,鱼游,孩子游戏是最自然的事情
但孩子却能在自由游戏中
玩出自己的经验,玩出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在游戏式教养中
玩具不只是玩具,游戏也不只是游戏
10月9日中午,简耕教育和壹父母邀请台湾结构式游戏治疗创始人郑如安老师,及其专注儿童心理辅导研究的夫人刘秀菊老师,针对“游戏式教养”进行了专访。
简小编对专访中的精彩内容进行了部分整理,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欢迎,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进行精彩内容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更多的启发。
01
专注陪孩子
有态度,更要有方法
主持人
周洁
让孩子玩出来的过程,本身就很有疗愈效果,父母也许都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不干扰到这个过程。就会让孩子觉得非常不一样,对吗?
对!但家长需要很专注很投入的陪伴,加入一些技巧效果会更理想。
郑如安
老师
我举一个例子,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反应孩子,让孩子觉得同样一件事,妈妈这样陪我就是不一样。
孩子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幼儿园阶段,一般都很喜欢画画。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创作了一幅图画作品,到了妈妈来接放学的时候,小朋友一定迫不及待想让妈妈看。
从这个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渴望被关注被看到,其实不只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看到被肯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十岁之前,他就开始在寻找自我了,到青春期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认可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但如果在此之前,你用游戏式教养的方式陪伴孩子,满足孩子渴望被看到的需要,孩子就有可能是一个自信自尊的孩子。
但通常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孩子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画的”
妈妈回答:“看到了,你画的好棒!好漂亮!但是咱们要走了,快快要走了!”
很多母亲从教育书籍上都会看到,我们要赞美孩子,但游戏式教养的鼓励不一样,我们不主张讲“好美!好棒!好聪明!”我们推荐父母能够很专注的看到孩子能力的展现。
我们也许不能看到孩子创作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非常认真的看他的作品,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反馈:我看到你画了一个小男生,头发还卷卷的;你还画了一个好大的黄色杯子;这小孩用双手握着杯子,拿着吸管在喝,妈妈猜他在喝的是西瓜汁。因为我看到了旁边画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片西瓜,连西瓜籽都画出来了,而且每一片西瓜颜色还不太一样,妈妈都有看到了。
现在我们再来对比,如果说:“好美!好棒!好聪明!”或者“你画些什么跟妈妈讲一下”,甚至有些妈妈会说:“好美!好漂亮!快收起来,快去洗手,快吃饭了!”如果您是孩子,听到妈妈这样的回应,你的感觉会是什么?一定会很沮丧、失落。但如果像上面一样进行回应呢?孩子一定会很开心,因为他的画被妈妈如此专注认真的看到了,他会很有成就感。
作为妈妈,我们真的都很投入很认真的在养育,但你真的做对了吗?真的让孩子感受到了我们的专注了吗?孩子只有感到了鼓舞与力量,才会激发内在动力,才会愿意继续努力。如果把画画换成别的东西,你依然可以尝试这样的方式和态度,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喜欢做。即使一段时间后,你不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也不会放弃,他会慢慢形成内驱力,变成自己的意愿。
02
面对孩子的“不讲理”
共情过后,别忘了设限
主持人
周洁
面对孩子爱发脾气,尤其是“不讲理”的时候,游戏式教养会如何来做呢?
孩子发脾气、不听话,这也是常有的,但情绪是很微妙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先要让情绪稳定下来。
郑如安
老师
我们要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不管他生气、伤心、难过的原因合不合理,都需要先接纳他的情绪。因为认知神经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杏仁核(掌管恐惧和愤怒的大脑器官)会充血,情绪会越来越强;如果能让杏仁核的充血缓解下来,情绪会逐渐平稳。如果你骂或者指责孩子,只会让杏仁核继续充血;你跟他讲大道理,通常也没有效,研究显示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共情,我们要把孩子的情绪反应出来。
我常举孩子生病了,但却想要吃冷饮的例子。
孩子说:“我要吃冷饮,我好久没有吃了,好想吃冷饮,要吃冷饮,”
父母回答:“不可以吃,你生病了”。
孩子还是继续闹,完全听不进去。
这时候最先要做的是反应他的情绪。“好久都没吃冷饮了,你好想吃冷饮,不可以吃冷饮好生气。”反应他的感受、期待和想法。
但孩子有可能会哭得更厉害!当孩子被我们理解的时候,因为他的感受被接纳了,他的情绪会稳定下来,但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他的情绪不会停下来。就像有的孩子,你稍稍反应一下他的情绪,他就可以稳定下来了,但有的孩子却不行,反而会有更强烈的表达,这可能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些经验,让他学习到,吵闹就有糖吃。只要我坚持一下,父母就妥协了。
那如何解决你越讲,孩子哭越大声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先共情孩子,但不要再急着一直反应他的情绪,尤其是负面的情绪,他可能越哭越厉害,稍稍安抚一下,他的情绪会慢慢收敛起来的。
后面我们要做的是把孩子从感性情绪中拉出来,可以尝试让孩子去做选择。我们可以说:“如果现在你要吃面包或巧克力,妈妈马上买给你,或者是等你病好了,妈妈再买冷饮给你吃。”
这里的关键是提供选择,让孩子想想看。当孩子想的时候,我们就在尝试把孩子的情绪拉回理性思维层面了。当然孩子最终做了选择,父母要信守承诺,如果我们没有信守承诺,将来会衍生更多的问题。
我们要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但又不能一直陷在其中,尤其是情绪没有缓解或调整的时候,我们要帮孩子从感性情绪转到理性选择的一面。刚刚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希望能对各位父母有所启发。将来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试试看。
03
培养孩子专注力
关注优点,而非不断纠正
主持人
周洁
有位妈妈很困扰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专注力不够,课上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朋友和老师会建议她带孩子去查查,是不是孩子有多动症,您能给一些建议吗?
现在多动症的情况越来越多,我简要给大家一些建议,如果孩子真的有过动的情况,更需要把陪伴运用到孩子身上,这是非常有效的。
郑如安
老师
我们都有经验,专注做事情的时候不觉得累,做完才发现真的很累,可见专注投入是需要能量的,而有动力才会有能量。刚才讲到当孩子做事情不够专注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关注孩子的问题,比如拖延、分心、不认真等等,并且会一直提醒孩子,但发现情况不会变好,甚至会越来越糟。因为孩子没有被看到、肯定到,没有获得更多的能量。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试着找出孩子做的好的部分,并且把它们讲出来。孩子会觉得我做到的,被看到了。以往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家长不但没有看到,还一直反复强调孩子没做好的,孩子就会越来越没动力去做,反正每天都是不好,干脆破罐破摔。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有些不太好的表现,即使需要提醒他,也不要一开口就是提醒,而是先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这是家长的一个重要责任。
当然如果孩子的问题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他的挫折会很深,需要慢慢从家长的肯定里获得动力,在我们的陪伴下,孩子会做的更专注,会越来越好,专注力就产生了。如果一直被责怪,孩子就会有情绪,事情会更复杂。
孩子不可能完全不专注,他可能可以专注五分钟。 当他做到的时候,父母要把它强调出来,他会觉得家长注意到了他的努力,孩子的专注时间就会慢慢延长。这个技巧并不仅仅是解决专注的问题,应对孩子不好行为的时也可以使用。补充一下家长看到孩子好的点,不要只说:你很好!你很棒!要具体的讲出好的地方。
这些技巧都很简单,不过你抓住这个精神去做,就会看到孩子的变化,你就会相信游戏式教养是真的非常实际且有效的。
有态度,更要有方法
共情孩子,更要帮孩子从情绪回归理性思维
专注力不用提醒,但需要不断被“看到”
郑老师用一些常见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游戏式教养”不同的态度和观点,而且很多技巧都是家长可以马上实践起来的,相信一定会帮我们更好的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本次两位老师的直播内容,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定的启发,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后续两位老师的分享。
如果你还希望可以更好的了解“游戏式教养课程”,参与今年11月,由郑老师、刘老师在北京、深圳带领的“游戏式教养父母工作坊”,可以联系下面的课程咨询老师,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报名详情。
课程咨询
北京站
简小耕:18513600460
Catherine:13910435230
深圳站
杨丽霞:13828736956
| 猜你喜欢 |
| 猜你想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