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广场绿肺吸口气 福曼对西藏路情有独钟他原来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员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写在前面



还是先道歉,前天写了个标题“西藏中路曾经叫做西外滩 黄埔区应该拾起这一把历史赠送的金钥匙”,将“黄浦”写成“黄埔”真不应该,谢谢读者观众的指正。


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者给写作者设计了一个蛮详细的数据库,这对写作是有大帮助和鼓励的,以前爬格子给报纸写稿,发表后自己洋洋得意一歇歇辰光,如今一套很现实的互动产生的数据会“冷冰冰”地告诉码字虫点击数和点赞数多少以及哪一环有什么变数。于是我们本续写的黄浦故事延后了,再细化,再定位,昨天放送了“过了延安中路顺着华山路走一小段 消失的没消失的都还有自己顽强的故事在”文章,感觉读者观众对静安的关注度高,那个申伯的华山路大宅子故事结尾谁也没想到。


今天我们重回黄浦区,换个视角看人民广场和西藏中路。


当这里叫了人民广场以后,新辟出一条人民大道,上海唯一了蛮长时间的大道,后来浦东有世纪大道。人民大道一分为二道南道北,南北都是本地标志性建筑物。我们作为市民建议一下:可不可以回归到没有大道的全绿地状态呢?或者车行道架空呢?从组织交通的角度看此大道的通行能力强但通行车辆少,真没有见过西藏中路道东头堵到威海路道西头,原因非常简单,每个地标建筑物有自己的严格的作息规律,有政府部门有博物馆和大剧院没有大百货商店城市综合体。



下图是1952年人民公园开园时期的照片,人民公园四个字是当时上海市长陈毅元帅题写的。



当然,相亲角世界有名。



福曼是一位优秀的摄影记者之外

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员




福曼曾行走1930年的西藏路(虞洽卿路)拍摄建筑物给他们留了影。

链接点进去看看:著名摄影记者福曼的Modern Shanghai专题 东湖路上的杜公馆落成组照抓不抓你眼球?


1973年福曼再次来到上海,特意从南京路一路过来到西藏中路。

链接点进去看看:福曼1973年重返上海的彩色照片大公开 登上海大厦并重走南京路


老套路,横构图和竖构图各来一张,西藏中路南京东(西)路口,自行车当道的年代,地上没有很强烈的行车标线,更没有沿路牙子的醒目的黄线。看上去是工厂女工和办公室干部,请注意男生包包夹在后座上的,社会风气从这么一个小细节窥出来了。



黄包车还有一些的,乌龟车很贵的,记得有次听到朋友说她家添丁,1970年的小哥哥出生后回家就坐这个乌龟车,让她记忆深刻的是车费是五块钱,瞎巨(很贵)。



福曼来上海工作的时代正好是上海大发展大开发的时代,1928年-1937年有“黄金十年”说法,福曼1929年到上海来卖飞机(美国盖尔飞机公司 L.E.Gale Company上海销售经理) ,买卖之外他那大学所学的艺术课程激发他摄影创作,他用胶片记录了当年上海的城市风貌和生活状态。


西藏路他情有独钟。

清同治四年(1865年)泥城浜东小路命名为西藏路,俗称西外滩。民国元年(1912年)填泥城浜筑完全路。民国25年(1936年)以宁波籍巨商名改名虞洽卿路。民国32年复名西藏路。


“虞洽卿路”仅存7年,改回来以后的两年虞走掉了。



哈里森·福曼,一位卓越的摄影记者和世界旅行者,也是美国地理学会研究员。当我们从他写的《地平线猎人:现代马可·波罗》和《穿越藏区禁地:对未知之地的探险》就可以知道福曼的探险经历和成果。


喜欢西藏路有出处。


(1)Horizon hunter : the adventures of a modern Marco Polo

(2)Through forbidden Tibet; an adventure into the unknown


除了出版杂志推广地理知识与资讯外,国家地理学会向来都非常热衷于赞助一些国际性的地理探索或调查活动。


OK,一拍即合


哈里森·福曼是美国著名的旅行作家和战地记者,1930年-1950年间多次来华。1932年起,福曼三次赴青海、甘南藏区,考察当地的宗教活动和民俗风情,1935年出版的《穿越藏区禁地》一书。这次考察中,福曼拍摄了许多有关藏传佛教的宗教活动、祭神风俗、寺庙、喇嘛、藏族服饰以及藏民生活的照片,为西方社会认识和研究安多藏区的佛教文化、风土人情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尤其是1936年第二次安多藏区之行拍摄的九世班禅的影像资料(《哈里森·福曼的青海、甘南藏区之行及其影响(1932—1937)》作者:张发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04期 )



西藏中路的东侧楼房有新有旧,旧时代的饭店酒楼舞厅纸醉金迷,从沐恩堂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份大概估摸得出来救赎的任务很重,西藏中路福州路口的会乐里藏污纳垢得最厉害。


原先的东方饭店名字就大气,这样的三明治地块尖头部分建筑本来就是宣示企业文化的好机会,饭店业本身汇聚四方钱招呼各路仙的中转站,阿庆嫂那句唱词唱道: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得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这一个从东到西的小半圈,饭店竞争还是很激烈甚至说是惨烈,都是打高端牌的都是以跑马厅为卖点的,中外资本在也如同赛马你追我赶,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不过就是换了新大楼新人家,历史的使命感一模一样,还多出来西头的明天广场里的JW万豪。



与远东饭店差不多将自己品牌叫大的还有大中华饭店,其顶楼上的东亚式样大翘檐让来往的路人无不抬头瞧上一眼。这种不寻常建筑设计一是和青年会大楼一致,谁学谁?一是和黄家花园可以联系起来都是所谓穿西装戴瓜皮帽,让开明绅士看到西学东渐,让传统学究觉得家学渊源,两者满意。




历史照片里的整片绿地




跑马厅用地460亩,是纽约中央公园十分之一不到些;

世纪公园是2200亩,是纽约中央公园一半不到一些。



附录:西藏中路历史图片,北段连接闸北和新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