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对亚裔的仇恨消失前,我们究竟还要承受多少暴力?| 书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长合作社 Author 小乐
作者小乐,做儿童发展工作的环境社会学博士
从2020年开始,生活在美国的亚裔过得都很艰难。
虽然现在疫情明显在好转,但是对在美亚洲人的歧视和暴力却一再恶化。去年我们在和家人朋友通话时,总在试图告诉他们我们一切还好,我们戴好口罩,遵守政策,不会被感染。今年疫情好转,但家人却更担心我们的安全, 而我们也更无力消除他们的担忧。
路人对亚裔吐口水,骂脏话,我们告诉自己这些都不危及安全。出现了日本人,韩国人因为被误认为是中国人而被打致残,有人依然侥幸的觉得那是别人。
今年,当暴徒大力推倒蹒跚走步的亚裔老人,用刀横割亚裔父亲的面孔,在纽约刺死见义勇为的郑勇,直到白人种族主义者在亚特兰大对亚裔女性大开杀戮,我们已经无法再逃避和沉默了。
因为一直关注族裔问题,我平时有刻意阅读和收集关于亚裔和华人历史的书籍。 在学校老师和我商量给AAPI(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群体写信表达支持的时候,我提出可以做一份给孩子的书单,让更多文化背景的家庭可以一起趁此机会多了解亚裔移民的历史和今天。
图画书
Grandfather's Journey
《外公的旅程》
艾伦·塞伊(Allen Say) 是日裔美籍图画书作家,插画家。他的母亲是在美国出生的日本人,父亲是英国人收养的韩裔孤儿,在中国上海长大。他的作品大多和自己以及家族的经历有关。
这本《外公的旅程》曾经获得1994年凯迪克金奖。它讲述了一个在历史洪流的推动下,辗转在美国和亚洲寻找归属却又不可得的故事。这是那种我看完会把书抱在胸口,情感波动到久久无法平息的绘本。
I Dream of Popo《我梦到了婆婆》
这本书的作者Livia Blackburne是一位MIT的神经科学研究者转型的童书作家。
作为一个来自台湾的移民二代,她在这本绘本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故事:和婆婆在台北共度的童年,来美以后和婆婆渐行渐远,直到最后婆婆过世。
我在书店站着读完这本书,一次一次念出 “婆婆” 这个音,眼泪就流了下来。这是一本会给所有因为来美生活,而和长辈无法好好告别的人带来安慰的绘本。
这本刚上市不久的新书是我特别喜欢的,专门写给亚裔,尤其是丹凤眼长相的女孩儿的。
丹凤眼在美国的主流审美中常常被嘲笑。这本书的作者Joanna Ho 也是一位华裔移民,现在湾区一所高中任教,同时也从事童书创作。
我看到这本书,就想到我身边的很多朋友的女儿,希望她们能在进入学校,开始被主流审美影响的时候读到这本书。Joanna Ho的新书是关于马友友的故事,我也非常期待。
《月夜仙踪》
如果只能推荐一位专注创作华裔文化童书的作者,那就是林佩思(Grace Lin)了。
她多才且高产,写作和绘画都很厉害,更重要的是,她的创作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帮助华裔孩子看见自己,接受自己,并让广泛的读者同样看见和接受华裔孩子。
这本书是林佩思的代表作,也为她获得了很多奖项。她在2016年的TED演讲中说,当她去学校给孩子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所有孩子都告诉她,自己就是书中的中国女孩儿敏俐。
The House Baba Built《爸爸造的房子》
老一代华裔绘本作者里,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屡获大奖的杨志成(Ed Young)了。杨志成的图画书散发着浓浓中国风。他们大多源自传统神话或语言,画风也明显透着传统艺术风格。
《爸爸造的房子》是他的图画书里比较私人性的一本。因为这其实是一本图画回忆录,通过父亲在上海曾修建的一个房子和房子里发生的故事,讲述了战争,童年,家族历史。
American Born Chinese 《出生在美国的华人》
这本图画小说的标题说明了一切。作者Gene Luen Yang( 杨谨伦)是一个华裔卡通画家,曾在加州奥克兰的一所中学当科学老师。
这本书是关于一个华人男同学在搬来美国,转到一所中学时,如何融入的故事。作为一个华人男娃的妈,我反正是不敢不看的。相似题材的女生版还有The Name Jar.
Paper Son《纸生仔》
叫《纸生仔》的书有好几本,都在记录这个名称背后特别的历史。
20世纪早期,来美国的移民主要在东岸的埃利斯岛和西岸旧金山的天使岛登陆。从这两个岛上登陆的移民受到的待遇天差地别。
从埃利斯岛登陆的以欧洲移民为主,而从天使岛登陆的则以坐船经太平洋来的亚裔移民为主。埃利斯岛后来是被当成美国张开双臂欢迎移民的光荣标志,但天使岛口岸是为了拒绝亚裔移民入境而设立,大量亚洲移民都要历经苛刻的文件审查,像被犯人一样审讯,刁难,然后被囚禁在这里几周或几个月。
绘本《纸生仔》讲述了华裔画家、书法家,和好莱坞电影艺术家黄齐耀(Tyrus Wong)的故事。他就是当年从天使岛登陆的一个纸生仔, 只有10岁的他当时被和父亲分别,单独囚禁在天使岛近一个月。终于入境之后,他历经歧视和贫穷,终于成为当时罕见的在迪士尼工作的亚裔艺术家。
1942年上映迪士尼电影《小鹿斑比》中的画面就是他带着宋代山水画的灵感一幅幅画出来的。但因为华人的身份,这部至今看来依然高水平的动画片在面对公众的时候,迟迟不给黄齐耀应有的肯定。一直到老年,黄齐耀的贡献才得到确认。他在2016年去世,享年106岁。
The Best We Could Do
这是插画师Thi Bui充满感情的一本家族回忆录图画小说。讲述了1970年代,一个越南家庭为了逃离内战,背井离乡作为难民来到美国,并在这里艰辛生活的故事。
Thi Bui创作了好几本关于亚裔移民题材的图画小说,她本人也一直活跃在捍卫亚裔群体权益的运动中,推荐关注她接下来的作品和社交媒体账号。
《他们管我们叫敌人》是日裔美籍好莱坞明星乔治·武井(George Takei)写的一本回忆录。
书里记录了二战后美国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目标,把大批日裔美国人关押在集中营的故事。这些美国公民被自己的政府财产剥夺,拆散家庭,运送至条件恶劣的集中营关押。
George的童年就在集中营渡过。他后来也一直在为这段历史翻案,推动美国的政府道歉,赔偿而努力。这是一段不光是日裔,也是所有顶着亚裔面孔的人应该了解的历史。
Chinatown Pretty 《华埠靓靓》
在这一波仇视亚裔的暴力袭击中,老年人成了被特别针对的目标。
欺软怕硬的种族主义者已经挑战了人性底线。所以勇敢回击,将暴徒打上担架的华裔奶奶瞬间成了所有人的英雄。我常觉得因为一生经历了太多跌宕起伏,那些在唐人街步行的老人才会走得如此缓慢而静默。
这本《华埠靓靓》是两位年轻的华人女性摄影师的合作作品。书里都是她俩在旧金山唐人街拍摄的造型气质都非常酷炫、神采奕奕的老人的照片。
这本书让你看到,生活在老中国城的阿公阿婆们,其实有着无比昂扬俏皮幽默的一面。重要的,是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Arrival《抵岸》
《抵岸》并不是直接写给亚裔美国人的图画书,而是一本撞击所有异乡人心脏的,更适合成年人阅读的图画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男神陈志勇 (Shaun Tan)。他本人是澳洲的华人二代移民,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人,母亲是澳洲的爱尔兰移民,妻子又是芬兰人。这样纠缠复杂的家庭背景造就了他的作品对外来者和跨文化问题的关注。这本获奖作品堪称神作。
歌手、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Blowing in the Wind 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距离这首歌的创作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各种形式的暴力依旧横行于世。在阴霾笼罩的今天,我们迫切地需要问出这一句:
在对亚裔的仇恨消失前,我们究竟还要承受多少暴力?
*一个小小的声明:小活字转载时节选了原文“图画书”的部分,如果你对后半部分比较学术向的人文社科书感兴趣,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资讯。
排版/zoon封面图出自绘本《外公的旅程》
想仔细了解书单里的书?点这里↓
别忘了点赞和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