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灼分享 · 12/20 · 张云良 · 当名著遇上电影
ARTIST|主讲人
张云良
当名著遇上电影
OPEN|时间
2019.12.20 19:30
VENUE|地点|白灼空间
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07号
No.107 DaXue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CONTROLLER
白灼 BJOY IMAGE
电影是打开名著或作家作品的一把钥匙,通过电影的诱引你会进入文学的世界,文学名著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在很多时候是名著成就了电影,名著为电影的摄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电影以特殊的形式表现了名著,延伸了名著的解读空间,电影导演及主创人员沿着名著的脉络为电影史留下了一部部精彩绝伦、群星璀璨的巨片。文学史上许多名著被改编成电影搬上了荧幕,从《浮士德》、《哈姆雷特》到《源氏物语》、《红楼梦》,从《追忆似水年华》到《霍乱时期的爱情》...,名著改编的电影可以列出一张很长的清单。
许多观众认为,名著改编的电影应该忠实于原著,原汁原味地再现原著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精神风貌,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文学作品是以形象语言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和阐述思想的,面电影是通过影像艺术和表演来表达思想的,这之间的距离是比较大的。我个人认为,作为名著改编的电影,无需百分之百忠实原著,这是导演的一次再创作,是在原著基础上的发挥以及新的解读与表达。如果拘泥于原著,那么可能只会是一部平庸的复制品,很难成为电影史上的佳构与巨制。这一点,意大利电影大师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电影最能说明问题。他把萨德的小说《索多玛120天》的背景从原著中脱离,放在了二战时期的纳梓德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对极权主义进行了最彻底的识刺与鞭笞。他把名著《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和《一千零一夜》等也从原著中抽离出来,拍成了充满诗意的电影《人生三部曲》,成为解读名著的另一种典范。
我们在观看由名著改编的电影之时,大可不必拘泥于原著,在电影里寻找原著的痕迹。我们应离开原著,专注于导演的表达方式及演员的演绎风格即可。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是会让名著锦上添花的,一个好的导演拍出的名著电影一定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就如同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
ABOUT SHARER:
张云良,书评人、影评人、茶文化爱好者、“半亩书坊”主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报刊及网络。主要作品有《给电影的100封情书》《心平气和谈情色》《四时茶味》《与书同眠》等。
ABOUT BJOY IMAGE:
白灼空间展览及活动/可点击查看
2019.04 fArt Basel Seoul-Xiamen 群展
2019.03 网部字 沈方敏
2019.02 About Together We Shine 群展
2019.01 白灼“方言角”第一期:三个宁化人
2018.12 屋场·局部 孔德林
2018.11 用渔法书写现实 方志小说
2018.10 尘色幻影 Hamish Coleman
2018.09 "正午的海岛" 群岛印社
2018.07 “不在家的神像” 郭国柱
2018.06 “殇路” 陈农
2018.04 “催熟” 张超
2018.03 “风景” 景枫
白灼空间
www.bjoyimage.org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07号
No.107 Daxue Road,SiMing District,XiaMen
邮箱:jianxiong10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