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师》之马一浮
百集文化系列片《大师》是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纪实频道以栏目形式打造的一个电视文化工程,是今人重读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构想,是我们与观众共同走近“大师”、感受伟大的一种尝试,是用敬畏和自信来打造艺术精品的一种努力。
通过展现大师的思想和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精髓,彰显民族精神。这可以启示观众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审视和反省我们民族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与历程,重新发现和阐释大师对我们的意义。
20世纪是中国大灾难、大动荡、大变化、大转型的时期。中国从被外强疯狂宰割的封建国家,到上个世纪90年代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在这样的100年里,中华民族的的先贤们奋斗不止,在实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新闻乃至宗教等领域里有开山之功,涌现出的一批灿若星河的大师。
他们的命运轨迹与时代相连,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应该引领我们这个仍然在奋斗的民族。写他们是在重温一个时代。
他精通西方学术,却一生弘扬国学
他佛学造诣深湛,却终身尊信孔子
他带回了中国第一部德文版《资本论》
他通读过文澜阁四库全书
他拒绝担任北大文科学长
却自行创办书院培养圣贤
梁漱溟盛赞他是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
是他的临终绝笔
他,就是国学大师马一浮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马一浮自幼熟读儒家典籍,
聪颖异于常人
16岁参加绍兴县试,便名列榜首
远在同年参考的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之上
被称为“江南怪兽”
他曾在西湖文澜阁青灯古佛之下
用时三载,遍读7.9万卷《四库全书》
引证古人的话,无论什么书
都背诵出原文来
马一浮绝非只知
“子曰”“诗云”的迂腐儒生
在那个时代,他是沐浴了欧风美雨
学贯中西的有数博学者之一
1903年他留美
精通英、法、德、日、拉丁诸种文字
翻译了不少西方社会科学与文学作品
他是最先将马克思的《资本论》传入中国的人
年轻时期的马一浮
回国后,他阅览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
潜心研读传统学术
1912年,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
聘请他任教育部秘书长
马一浮到职不久
便以“我不会做官,
不如回西湖”为由而辞去
1938年,马一浮接受浙大校长竺可桢的请聘
赴江西泰和
为西迁途中的浙大师生开设“国学讲座”
他在讲学中,以北宋时代的哲学家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为宗旨,告诫青年学子要做一个有责任心
敢于在民族危亡之际担当重任的人
复性书院前的合影
1939年1月,马一浮告别浙江大学
赴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并亲自主讲
讲明义理,选刻古书
培养了一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人才
直至1946年回杭
马一浮在浙江大学和复性书院的讲学
由学生记录成稿,结集刻印
定名为《泰和会语》《宜山会语》
《复性书院讲录》
马一浮成为现代中国
第一位系统开展儒家教育的人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
他是迄今最重视“六艺之学”的现代学者
也是将中华文化的最高典范
“六艺”定为国学的现代学者
他说:“圣人何以圣?圣于六艺而已
学者于何学?学于六艺而已”
马一浮先生是近代中国少数的通人
在每个领域都比得上久在该领域专业钻研的大专家
对一般学者来说,书法与篆刻之类艺事
或许最多只能旁及
可是马一浮博涉多优
不唯学称儒宗、大弘法性
书法也卓然成家,不可忽视
他擅长书法,各体皆备
碑帖兼取,尚古而脱古,自成一家
尤精行草及隶书
行草运笔俊利,章法清逸而气势雄强
横划多呈上翻之势,似淡拘成法
拙中寓巧,气格高古
隶书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之特点
亦善治印,朴茂而富韵致
马一浮一生著述宏富
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
周恩来总理称他是中国当代理学大师
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
其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
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钱穆回忆马一浮
一浮美风姿,长髯垂腹,健谈不倦
一浮衣冠整肃,望之俨然
而言谈间,名士风流,有六朝人气息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