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比上世纪以来美国的三次高通胀,此次通胀像极了最糟糕的那次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三月以来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印度等国通货膨胀率纷纷创下多年来新高,为遏制通胀,从韩国到加拿大,从新西兰到阿根廷,多国央行近期频频加息!3月份美国通胀CPI更是达到了8.5%,创下近40年的最高记录。要知道在疫情前,美国还在为低通胀发愁,能到2%就要谢天谢地了。

全球很多大宗商品都是用美元定价的,美元扩张使得国际市场上流动的货币变多,但全球可供购买的商品却是有限的,再加上生产与供应受疫情影响,存在供需矛盾。就商品方面而言,从金属到谷物,比如一些钢铁、有色金属、农产品、等价格都在大涨。而地缘政治冲突背景下的能源商品价格更是剧烈波动,油气暴涨、粮价创下十年新高、大宗商品整体价格飙升!人们去加满油或杂货店时,会被高价格震惊。中低收入家庭不得不买什么上做出选择,为食品和能源支付更多的金钱,通胀将经济拖入衰退的风险正在不断累积。


上世纪以来美国经历过三次恶性通胀:1917-1920年、1942-1947年以及1974-1981年,但背景和特征存在极大的差异。前两次恶性通胀均与战争有关,战争期间通胀持续走高,战后急速回落;第三次恶性通胀则是经济内生性供需失衡的结果,两次石油危机和美元贬值推波助澜。

通胀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商品供不应求。如果说需求突然增加了,美联储可以加息降低需求,但如果是供给端出现问题,美联储再加息,反而会把本身正常的需求又给人为地压低,这就更易引发经济衰退。例如80年代美国大通胀时代里,就总共出现了四次衰退。


史诗级的大滞胀

二战后全球经济迅速恢复,美国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被称为“黄金十年”。国内经济高速增长,通货膨胀常年保持在低位。但好景不长,随着越南战争升级和约翰逊总统提出“伟大社会”的计划,美国财政赤字迅速扩大,美联储也同步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70年代伊始,美国物价迅速上涨,延续20年的低通胀率被打破。为安抚美国人,获得更多的选票,1971815日,尼克松总统发表电视演讲,宣布工资和部分生产资料的价格施行90天的限价期。美联储同步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90天后,官方发布布数据显示,通货膨胀被抑制。以生活消费为例,牙膏价格年增长率为1%,电视机为0.3%,男性理发费为0.4%。尼克松政府如法炮制,又将价格冻结扩展到更广泛的商品上。以至于,从运动员的薪水到粮食、甚至蛋糕价格,无一不限价。那时的美国企业如果想调整产品价格或是为员工加薪,都必须求得政府许可。在这种严格管制下,美国通胀率在次年还是上升了3%

到了第三年,美国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政府不得不采用更严格的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物价。可是1973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支持以色列,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集体抗争,欧佩克对美国开展石油禁运。石油禁运大幅推升油价,从战前的3美元/桶急升到1974年一季度的12美元/桶,涨幅达到了惊人的四倍。相关制品价格直线上涨,同时带动非能源商品价格暴涨。1974年,全球通胀率创下了历史记录,达到16.4%。

尼克松从总统宝座被撵下来,19748月,福特就任新总统。但市场丝毫不买这位新总统的账,粮食、石油、鱼粉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继续上涨。就任不到两个月,福特专门召开了通货膨胀峰会,超过一半的国会议员参加。福特总统在会上表示通货膨胀已成为美国的头号大敌,他建议美国人买东西时货比三家,尽量买便宜的东西,大家合用一辆车,关掉不用的灯,冬天室内温度保持在华氏68度,以节约使用能源等。市场并没有积极反馈,物价继续暴涨,全年美国物价上涨达到了创纪录的12%。物价暴涨背景下,美国失业率上升到了9%。经济陷入衰退。福特政府为了繁荣经济刺激就业,不得不让美联储于放松银根。在此后的几年里,美国经济陷入了高通胀、高失业率怪圈。

七十年代末,伊朗爆发革命,石油出口完全停滞,第二次石油价格暴涨。油价一年内从13美元/桶暴涨至32美元/桶。与上一轮原油价格暴涨一样,原油进口国的经济陷入滞胀,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胀再次加剧。全球通胀率一度达到了16%。英国、西德、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均陷入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双双上升的窘境。

轮到卡特政府上台,为应对持续居高不下的通胀,卡特采取了大幅加息的紧缩经济政策,利率达到了难以想象的20%,最终迫使美国经济硬着陆,经济停滞,失业率保持在10%以上。到1979年时,通胀率达到了惊人的11.3%(正常的通胀应该在3%以下,5%以上的就叫做恶性通胀)。1979年,美国近1.5万家企业破产倒闭,836万人被迫失业。直到1982年,恶性通胀才被抑制下来。


生产力,滞胀杀手

白宫和美联储高度重视,一番操作猛如虎,1982年把通胀率消减到6.13%1983年压到了3.21%,美国物价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表面上,抑制滞胀是保罗-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强势加息,严控美元货币供应量;里根总统引领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带领美国走出困境。



真正的原因则是:萌芽于1970年代末的美国IT计算机革命,在1980年代爆发。IBM、苹果、微软等一代科技巨头崛起,极大提升了美国的生产力,美国靠着IT高科技优势,吸取全球的财富。过剩资本在浇灌IBM、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超发美元转化成了真金白银的产品、技术积累和知识专利。

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十几亿人的劳动力对于美国企业带来巨大吸引力。大量外资进入中国,中国生产的物资持续输入美国。中国制造业逐渐取代亚洲四小龙的地位,星火燎原推进全球化进程,全球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生产力被极大释放。

1985年日美签署广场协议,美国开始打压收割日本。1987-1990年,美国爆发大股灾,经济陷入严重萧条。别人的不幸,就是美国的幸运。大股灾发生的两年,东欧剧变接着苏联解体,美国用大量注水的美元,抢劫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优质资产。1990年代,美国互联网革命爆发,克林顿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大量超发美元,流入新兴互联网产业,减缓了美元流入房地产、消费品领域,推涨物价的烈度。到1998年,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出现了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通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升生产力。到底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的问题导致的通胀呢?如果是需求端的问题,那会不会像二战后的那两次通胀一样快速解决呢?如果是供给端的问题,那会不会再度困扰我们十几年呢?

根据美国历次度过大通胀的经验,内部科技革命吸收和外部收割,是两个主要的手段。这次大通胀,美国内部科技革命的迹象还不明显,人工智能还很弱小,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技术和完整产业链,是在中国而不在美国。算来算去,美国也只剩下对外收割这一条路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