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部大开发,中国从古至今的顶级战略部署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古以来,政权多出于长江以北,华夏部发于黄河流域,沿海的东夷部与长江以南南蛮部要么战败被俘,要么归于华夏。殷商征东夷而被西周夺了天下,中原正统地位被确立!

陕西西安渭河流域的关中,又称关中平原。因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箫关,故取意四关之中。渭河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关中盆地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且土壤肥沃,早期粮食的供应能力是非常强的。


战国著名策士苏秦就已认识到了关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他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指函谷关与黄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指代郡、马邑,今山西北部雁门关一带),此天府也”。

反秦战争中,沛公是项楚系小弟。楚汉争霸期间,刘邦靠早前灭秦时“先入关中者王”“优待秦卒不杀子婴”“约法三章“还军灞上”这些举措,争取到了关中的民心和与统治合法性。萧何坐镇栎阳治关中,才给了刘邦在关东越败越强的战争实力。

刘邦建立汉王朝,奠都洛阳。一位叫娄敬的老兵,见到了刘邦,说出了他对定都的看法:秦地(指关中一带)有山河之固,万一国有急事,百万之众可随时召集,这地方是天府之国,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既可以安身立命,也可以据险而守。如天下大乱,这里就是一个保全之地;占有秦地,就等于同天下诸侯决斗时,掐住了对手的喉咙而顶住对手的背,所以是最理想的建都之地。

刘邦手下的山东人居多,不愿意远离家乡,刘邦犹豫不决又问了张良。张良与娄敬意见相同,只是说得更深刻、更全面。刘邦听后豁然醒悟,当天就下令车驾西行,移都关中,在咸阳残城对岸兴建长安。刘邦是江苏人,娄敬是山东人,张良是河南人,他们都不是陕西人,凭着对天下大势与关中各方面条件的把握与理解,凭着战略家的深谋远虑与政治家的果断决策,最终决定奠都关中。汉景帝时,刘邦的孙子发动了“七王之乱”。那么强大的反叛力量,最后却一点也没有威胁到都城,因为周亚夫扼守关塞,把战争压制在了开洛一线。


关中一地粮食不能满足首都圈人口的需求时,汉朝政府就从东北部地区更富饶的下游冲积平原漕运谷物到首都。这是帝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因为标志着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首次明确地分离。连接黄河和长安的渭河航运效率极低且不可靠,旱季的黄河不可通航,汉武帝(前140—前87在位)耗费巨资和大量劳力来修建绕开渭河直接连接长安和黄河的运河,之后又开凿了另一条可以方便地从肥沃的汾河谷地漕运的运河。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当时的经济划区有18个,包括岭南、巴蜀、东楚等地大多位于黄河流域,足足有13个之多。而位于长江的经济区只有5个,况且北部还有一个游牧区龙门碣石,所以黄河流域是当时中国经济的重心。斗转星移,北方由湿润气候变为半湿润气候,东部平原大片原始森林逐渐消失成为耕地,关中板块早期在军政建立的优势被削弱。

中国北方的森林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消减,原因是取暖和建筑用材的需求造成的过度开发。首都的宫殿、庙宇、官署和住宅对木材的需求特别巨大。首都所在,人口增长,导致越来越多的木材被烧掉。“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廷失去了对东北部的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不再能从当地征收税粮,朝廷只能依靠富裕的南方提供的补给勉力维持。

经过多年的开发后,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随之政治中心也开始南倾。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已经是北方地区所不能比拟的了。明朝开国第一考时录取的士子几乎都为南方人,后来只能以增加北方士子恩科来安抚北方地区。富有而相对非武装化的南方在物资和财政上支持着因为战略原因而设在北方的首都,确定了中华帝国后期的架构。唯一的不同是后继的王朝定都在东北部地区而非西北地区。

西域,中原政权走向世界的跳板

西域,也就是今新疆地区,不仅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最早纳入我国版图的非汉区域。早在前138年,汉武帝就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史称“张骞凿空”。前60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开始,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随后近2000年时间得失易手,终成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合西域的月氏夹击匈奴。被匈奴打怕的大月氏对汉朝的“邀请”不感兴趣,汉朝只得自南向北反击匈奴。汉朝在收复河西走廊后,开始和匈奴争夺西域。西域地处亚欧大陆温带草原的中央地带,是匈奴西遁的必经之路。但凡中原王朝能够控制西域,就能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形成强大压制。

事实证明,只有中原王朝控制西域,丝绸之路才能畅通无阻。丝绸之路开通不但保证了赋税和东西方的互通有无,也扩大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力。正是由于西域的存在,中原王朝才能最终征服匈奴、柔然、突厥等等一代又一代强悍的游牧政权。


西藏,孕育出古文明

屹立在东亚,南亚以及西亚三大古文明的丁字路口中央,青藏高原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孕育了超脱世俗的文化。高耸的平均海拔以及频繁的板块活动使得高原腹地平均温度低于零度,大片区域最暖月平均气温也不足10度;相对应的,地热资源以及光照在青藏高原异常充足。青藏高原的融雪形成了黄河、长江、印度河、恒河等几条大河的源头,为下游的人类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高原文明基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有限的生产能力,一方面拒绝着外来干预,排斥融合;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寻求外部的物质经济支持与援助。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就是四川盆地通向藏地的一条物资通道。公元7世纪初,青藏高原地区的众多部落逐渐被统一,松赞干布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明清两朝,都对西藏的管控高度重视。西藏内部各教派均主动依附中原政治势力,以求在高原博弈中占得先机。

青藏对中原的依赖,是建立在中原大一统稳定繁荣的基础上的。清政府和早期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军阀混战,在无法寻求东方保护的情况下,西藏便有寻求南方英国殖民者扶持的印度保护的动机。好在新中国成立后,及时挫败了西藏独立势力和国外势力干预的企图,于1951523日确保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此后,西藏废除了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土地改革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推行让一个停留在奴隶制时期的地方政权几乎一夜间搭上了现代列车。中央政府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建设了青藏,川藏两条公路,增强高原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公路通车之后,就是铁路,为的是人员和物资在东部与高原流动更加便利。


西部大开发的“前奏曲”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

西部地区崇山峻岭,发展是没东部快。但正是因为有了西部,国家才获得了生存空间,让我们取得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底气……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依靠抗美援朝从苏联获得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156项工程),开始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1958年的时候,中国要求苏联提供承诺给与中国的核武器和核潜艇。苏联没给,还想从军事上控制中国,中苏从兄弟变成了敌人。

那时候的工业布局由于历史原因70%是放在东北和沿海地区,东北在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攻击范围之中,沿海又在美帝的航空母舰攻击之内,这要是干起仗来,那还不鸡飞蛋打。中国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发展核武器,于是从1955年开始,不惜国力秘密研究原子弹。

196410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然而中国的外部环境并没有改善,美国策划了“北部湾事件”,准备入侵越南,新的世界大战依然可能爆发。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大后方不行,所以国家就在进行“三五”规划时考虑工业布局时,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大三线建设”。


从军事地理角度,全国按战略纵深程度分为三线:一线地区是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是中部的安徽、江西和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又叫大三线地区,包括西南、西北各省(不含边疆的西藏、新疆、内蒙古),以及湘西、鄂西、豫西。处于一、二线地区各省市的腹地,还有小三线地区。

大三线项目都是国家投资的军工企业、军民合用企业、科研机构和重大基础设施。小三线项目,是大三线地区和非大三线地区各省自己投资的地方性项目,与大三线建设有关。一旦发生战争,位于中部的“第三线”都可以给一线源源不断输送武器。

以四川地区为中心,将东部及东北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复制过去,涉及国防,工业,科技,交通,教育等重要生产资源。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制建立“西北工业大学”;将“上海交通大学”复制建立“西安交通大学”;将“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复制建立“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隐形战机J20是成飞设计的,隐形战机J31是沈飞设计的)……当然还有部分新建的,比如著名的钢铁之城—攀枝花,火箭发射中心—酒泉等。

也正得益于此我国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两套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包含39个工业大类,191个工业中类,525个工业小类)。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为现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深厚的工业基础,也因此被誉为西部大开发的“前奏曲”。

可是,为了服从于战备需要的大三线建设,却不能适用和平年代的经济建设,摊子铺得太大,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问题很多,1978年三线建设基本停止,1980年全部收尾。属于大三线的企业,都从山区迁往大中城市。很多小三线的企业还留在当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或改制或消逝,只留下激情燃烧的岁月。

东部的发展与西部的忍耐

70-8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美帝在近十年的越南战争中体力不支,在与苏联的争霸又处于下风。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美帝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中国也因为北方苏联的军事压力改变外交策略,同意了美帝的合作邀约。

中国利用中美这难得的蜜月期从西方引进了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也称“四三方案”,共兴建了26个现代化的大型工业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放在沿海,沿江地区,这也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效率与公平只能二选一,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水路交通较为便捷,历史工业基础深厚,海外华人华侨众多便于吸引港台投资等有利因素,因而获得了优先发展。国家工业发展从之前的重工业为主向轻工业转型,重点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需求。

中国加入美国领导的WTO组织,本质是自愿服从美国的安排,成为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一员。美国给中国的定位就是,生产8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的“世界血汗工厂“,同时把赚到的钱再购买美国的国债。我们有的选择吗?


19911225号,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中美曾经的共同敌人顿时消失。美帝立马翻脸,中国成了其下一个目标。海湾战争是美帝的巅峰之战,这场战争给了中国极大的震撼,让我们知道,与美帝之间的真实差距。之后的十年,任凭美帝发出挑衅与威胁,我们又能如何?落后就要挨打,除了加快发展,我们其实别无选择。

世纪之交的1999年,中国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也被成为西部大开发1.0版本,重点发展关中-天水(陕西西安)经济圈,成渝(成都,重庆)经济圈,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圈。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提出的所谓”G2“中美共管世界的提议。中国则回应了”C2“提议,意思也很明显,就是说,我不挑战你的霸权地位,但你要尊重我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双方不欢而散,美帝纠集同伙提出了TPP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就是美国补贴他国,抛开世贸组织WTO框架,另起炉灶建立一个把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体系。不过因为其内部勾心斗角,一直没谈拢,川普上台上来就掀桌子,什么TPP的鬼协议,美国优先,把钱都给我交出来。


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由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架马车拉动,中国自加入WTO之后,出口一直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占GDP比例近50%左右,如果TPP协议最终达成,将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好在世界上没有如果,中国逐渐调整了自己的经济结构和对美出口份额,到2019年为止,出口贸易从最开始的占GDP比重的50-60%降到35%,同年对美贸易仅占全部对外贸易的11.83%

之前,我们是把集中到东部沿海,以出口为导向参与全球分工,积累资金,技术,经验,形成经济外循环。现在我们要适时把积累的资本和技术投向中西部地区,提高人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形成内外双循环。2020年,国家西部大开发2.0版本,就看到了这样几句话:“扩展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得重大决策部署”。 


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条件下,你的劣势也可能变为你的优势。西部崇山峻岭,在现代是交通受限,在古代可能就是最好的屏障;西部虽然不能生产大量的小麦水稻,但有山的地方就有矿,而且地广人稀,日照时间长。西藏地区平均年日照达3000小时以上,直接辐射占比高达百分之56%78%。新疆地区大片的沙漠戈壁,以前是无用的土地,以后却能成为集聚财富的聚宝盆。

天堑变通途,只要西部发展起来了,我们就可以避开海路,通过陆地将东南亚、中亚、南亚和欧洲链接起来。随着重载铁路,高铁,磁悬浮等科技的发展,新丝绸之路将重新热闹起来,到那时,新疆会从一个边境省份,一跃成为欧亚大陆的能源基地和交通枢纽。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未来那里一定会更好!

往期文章:

伊万卡,以父之名勇闯美利坚

泰国为何迟迟不肯开凿克拉运河,原来内有乾坤

大疆创新,不得不刮目相看的中国高科技公司

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为什么将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