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年花4吨黄金买了艘二手船,如今发展成为国之重器
中国式治水,讲究疏堵结合。古有大禹治水的传说。现有三峡大坝的神迹。人们以前是怎么疏浚河道的呢?多半围坝拦水、肩扛背驮,近代是水下爆破、采用人力或机械作业。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挖泥船逐渐成为疏浚工程的核心设备。
挖泥船主要分四类:
耙吸式挖泥船,用耙头吸入泥浆;
链斗式挖泥船,用一连串带挖斗的斗链挖泥;
绞吸式挖泥船,用旋转铰刀装置挖泥;
铲斗式挖泥船,用单个铲斗进行挖泥。
目前以绞吸式和耙吸式最为流行,它们都属于重型挖泥船,不仅能清挖水道和河床淤泥,还是吹沙填海的神器。挖泥船的设计和建造,过去一百多年一直由荷兰、比利时和德国这三国管控。荷兰拥有伯斯卡利斯和凡诺德两家顶尖挖泥船制造商。比利时拥有德米和杨德诺两家顶级公司、德国则是有克虏伯、领英等公司生产挖泥船。
中国挖泥船引进的历史,几乎是和港口建设同步的。1843年,上海开埠;1860年,天津开埠。随着外国轮船吨位的提高,上海黄浦江航道、天津海河航道逐渐拥堵不堪。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提出动议,经清政府批准成立了海河工程局(中交天津航道局前身)。1901年至1923年,海河工程局先后六次对海河进行截弯取直,缩短河道26.6公里。1902年,海河工程局购置中国第一艘链斗挖泥船“北河”号(该船一直用到1992年才报废)。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南洋大臣将改订修浚黄埔河道条款具奏朝廷,大清光绪皇帝在奏折上再次朱批“知道了”。12月26日,浚浦工程总局(中交上航局前身)成立,上海道台袁树勋任首任局长。
1916年起,浚浦局不断扩大船舶装备和工场基地建设。至1936年,拥有“远东第一”的自航耙吸挖泥船“建设”号和号称“四大金刚”的龙虎鲸象等各类船舶共73艘,建立起一只规模较大的疏浚船队。
中国造挖泥船的历史,其实并不长。1909年,建造了第一艘内燃机挖泥船“金钟河”号。1921年,建造了耙吸式挖泥船“快利”号。1956年,建造了组合式绞吸式挖泥船“北京”号(旧船体是日本大阪工业所1927年建造的,抗战胜利后被遗弃在连云港,经过检修后重新改造,用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进行疏浚)。不过这些都是轻量级的挖泥船,只能用于河湖流域的疏浚工程。
对于大型港口扩建,中国挖泥船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过去,进出口船只要在天津装卸。因为海河航道狭窄,淤泥过多,就连三千吨的轮船都不能驶入,必须停泊在大沽口外卸货。1951年,中国政府决定在天津东南45公里的塘沽附近修建塘沽新港,并争取在1952年冬季完成。塘沽新港的疏浚工程开工,可国内现有的挖泥船都无法胜任。怎么办?要想办法补齐这块短板!自己造不出,只能高价去购买。
1966年,经过层层沟通,中交天航局才从荷兰手里花费170万英镑(折合4吨黄金)高价买回了一艘濒临淘汰的边耙式耙吸船。就是人家的淘汰货,却是我们最先进的挖泥船,经过改造翻新,命名为“津航浚102”轮。
一艘挖泥船怎么够用,我们有那么多的港口等着建设。交通部委托第六机械工业部,由江南造船厂、上海船舶设计院和上海708所,以“津航浚102”号4000立方米的耙吸式挖泥船为原型,进行仿造。之后江南造船厂建造出了舱容4500立方米的耙吸式挖泥船“劲松”号和“险峰”号,成为“国轮国造”的先驱。
在三年大建港期间(1973年—1975年),这些挖泥船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85年,中交天航局又从日本进口了绞吸挖泥船“津航浚215”。经过学习,我们造出了自己的中型绞吸挖泥船“津航浚216”。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进入黄金时代,港口建设也迎来了飞速发展。2002年,中国交建、交通部长江航道局、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手,开始自主设计研发疏浚挖泥船。一时间,国内首座大型绞吸挖泥船“航绞2001”、中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绞吸挖泥船“天狮”号、万方级大型耙吸船“新海虎”和“通旭”号等国产挖泥船相继问世,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造岛神器,是“被逼”出来的
2006年的“天狮号”绞吸挖泥船最值得一提,因为它还有个别称,叫“造岛神器”。填海造岛,原来都是从大陆运来的填沙、填土、填石的货船对岛礁周边地区进行填海。这类做法技术门槛低,但成本极高,效率极低。绞刀是绞吸挖泥船的核心部件,可以将水下的沙石打碎,挖泥船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面,吹填形成一定区域的陆地。
我们一开始也没想过去造这玩意,纯粹是“被逼”的。事情得从首钢搬迁说起。首钢预估在5年内迁往唐山曹妃甸,由于土地稀缺,首钢需要在环海建设用地。天津航道局想花钱从国内买一艘大型挖泥船,但对方交货时间太长,等不起。于是航道局联系了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发。为节省时间,航道局就找了一家荷兰公司,希望能进口一批先进的疏浚设备。一开始,谈的是3亿元。航道局领导认为价格太高,想还还价。令人气愤的是,荷兰公司不讲“武德”,反而把价格提高了5%!天津航道局最后不干了,我们自己造,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天狮号”。
2007年2月17日,首钢让所有挖泥船在曹妃甸比赛。“天狮”号以22小时40分钟疏浚85177立方米的成果获得第一名。从2004年到2011年,中国修建了至少44艘绞吸挖泥船。2010年,中交天津航道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德国VOSTA LMG公司设计,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交付(绞刀功率达到4200千瓦,可投送到6公里以外的地方),在南海岛礁施工中一战成名。
“天鲸号”问世之后,国产重型挖泥船的发展更是加快了脚步。2017年,上海振华重工建造,国内首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下水(绞刀功率达高达6600千瓦,最大排距达到15公里),能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24小时的不间断工作,代表了中国疏浚行业船舶建造的最高水平。
当鹰酱表示对兔子在南海造岛忧虑的时候,我们已宣布活动停止(反正岛造的也差不多了)。我们下一步是帮助友好国家进行港口建设(整个东南亚和南亚的港口):对马来西亚关丹投入超过10亿美元,扩建港口;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开设一个可年吞吐240万个集装箱的中转站;在巴基斯坦瓜德尔港进行港口扩建……
中国疏浚船舶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船舶总造价约为国外同类船型的50%,性价比和维修服务便捷性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对于大型挖泥船,国家2017年就发布政令进行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出售!技术资料也一概不转让,且像天鲲号这号的,连出租都不允许!从“依靠进口”到“限制出口”,中国完成了一次完美逆袭,打破了国外对高端制造的技术封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