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硬科技”落地大湾区,广东硬科院打造“梦想孵化器”|大湾区前沿

施燕芬 36氪广东 2021-10-16

硬科技创新技术赋能大湾区产业升级。

文丨施燕芬

编辑 | 江倩君 张容婵


中国科技发展经历几十年,到现在已经实现质的飞跃。


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以下简称“西光所”)光学博士米磊在2010年表示,“高科技”的概念已经不能够表达出科技与产业的发展变革


因此米磊提出“硬科技”的概念,定义为能够改进社会物质产品生产效率、创造社会全新价值的关键性技术,是通过大量研发投入积累形成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依托核心专利技术积累,转化形成的“硬”产品或“硬”服务。硬科技在生产要素创新、产业结构转变、场景模式创造方面,具有重要决定性和支撑性,是促进社会变革、推动人类跨入新时代的革命性技术。


以西科控股、中科创星为代表的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产业化团队坚持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光电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硬科技产业领域,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为使命,培育和孵化了350余家硬科技企业,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持续探索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西光模式”


2019年8月,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硬科院)落地广州开发区,依托中科院及中科创星创新生态体系,在光电芯片、商业航天与智能交通三大技术领域开展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应用,致力于大湾区创新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光电技术创新,研发蓝光半导体激光器


硬科院常务副院长杨军红表示,广东是全国最大的光电产业聚集区域,硬科院结合了广东战略产业和西光所的优势。今年5月,广东发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中提到的关键领域,30%都与光电产业有关。而西光所的强项也是光电技术,在中科创星投资的项目里1/3都与光电技术相关。


今年,第22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硬科院携工业级蓝光半导体直接输出激光器(以下简称“蓝光激光器”)等产品参展。蓝光激光器是硬科院首次推出自主立项的产品,也是在大湾区落地的首个项目,目前已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前段时间,硬科院推出了蓝光激光系统应用合伙人的计划,寻找蓝光激光器应用类、针对铝铜等高反材料加工为主营业务企业免费申领蓝光激光器,推动我国在蓝光半导体激光器领域的产业应用。


据杨军红介绍,在金属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激光加工,其中关键核心技术要求是金属吸收激光能量达到融合的状态。但铝、铜等高反材料对于普通激光吸收率却很低,而高反材料对于蓝光的吸收率超过对红光吸收率2-10倍,因此能够大幅提升加工效率,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五金刀剪产业是广东阳江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超500亿元规模的特色集群产业,铝、铜等高反材料是刀具和锁具生产的重要材料。蓝光激光器的大规模应用,将对阳江五金刀剪传统产业升级和高端产品制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结合广东产业的发展,硬科院将蓝光激光器选为落地广东的第一个项目。”杨军红表示。


目前硬科院已与阳江多家企业开展蓝光激光器产品试用和联合工艺攻关。“蓝光激光器当前的推广效果看来还是挺好的。”杨军红说,从推广调研看来,产业对蓝光激光器需求迫切,但国内市场上因价格高昂而迟迟未推出蓝光激光器。而硬科院成立的宗旨是与产业结合、寻找新型蓝海市场,蓝光激光器无疑是其第一步落子的必然选择。


落地黄埔,探寻智能交通新时代


“研究院布局的智能交通板块,也是基于光电技术和相关产品展开的。”杨军红表示。当前,广州黄埔区打造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引进了大量与智能交通有关的项目。今年8月底,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面向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项目由百度Apollo夺得,项目金额接近4.6亿元。黄埔区大力支持无人驾驶、车路协同、在线仿真、智慧道路等智慧交通前沿领域的技术应用,培育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等智慧交通新兴产业。而自动驾驶的核心是道路的协同、人车的协同,在这一方向硬科院也与黄埔的企业亚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


硬科院以及其背后支撑的大西科体系,聚集了科学院与众多创新资源。整个体系可以形象地概述为“缺什么补什么”。杨军红介绍道:“每一项创新项目都需要多层次的支撑,从人才、资金、设备、设施、技术等要素,我们会从这些要素出发帮助企业寻找他所需要的东西。”


谈及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作为硬科院的基地,杨军红认为:“黄埔将有可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区域。”去年,除了硬科院的落地外,黄埔也提出了组建黄埔实验室和18家高端研发中心的计划。未来硬科院将和各新型研发机构一起,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大湾区产业结合,更好地实现落地。


商业航天将是大湾区新蓝海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早已是中科创星紧盯的目标。据杨军红透露,在中科创星过去几期基金里,对于粤港澳地区的科创企业大概投资了30多个项目。


在这几年的观察下,杨军红发现:“商业航天需求最旺盛的地区是大湾区。”但从整体赛道看,商业航天在我国起步晚,从2015年至今,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时间也不过五年。“百分之七八十的商业航天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还未出现特别好的商业模式。”火箭民企星河动力创始人兼CEO刘百奇此前也曾预测,2021年中国将有20吨的商业发射运力缺口。而截至2020年2月,航天科技集团官网披露的数据来看,2021年长征火箭搭载余量仅有约5吨。


大湾区是3c数码产业的集聚地,华为、vivo、OPPO等消费市场主力品牌大多出自广东企业之手。当前,广东也正在加快打造5G产业发展集聚区,已在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选取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率先开展5G+行业应用,要将5G产业培育成万亿级支柱产业。这些都离不开商业航天的支持。


此前,航天领域的资源多为军方所用,我国的航天商业化将在哪些领域找到突破口?结合更多后5G时代和6G的到来,商业航天未来会是怎样?这些问题相信未来硬科院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答案。

 

深圳下一个风口,在寻找最闪亮的“人才之星”

挑战“数据霸权”,巴克云筑起去中心化网络 | 大湾区前沿

香港玩具王国进击大湾区,连通玩具世界的虚拟和现实 | 大湾区前沿
万物互联,港资企业博胜用“接口”串联世界
无接触成“刚需”,「东超科技」空中成像技术助力疫情防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