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广东首发丨「汤恩科技」连续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由碧桂园创投领投、创想未来资本联合投资
文丨刘晓潼
编辑 | 江倩君
36氪广东获悉,全场景商用清洁机器人公司「汤恩科技」近期连续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碧桂园创投领投,创想未来资本联合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自有工厂的搭建,新产品的研发及市场推广。
商用清洁机器人,已到“量产前夜”
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公共空间对商业清洁机器人需求旺盛,商用清洁机器人在机场、医院、办公区等多个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同时国内商业清洁机器人企业也加速了量产计划。随着中国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进程加速,行业用工成本上升,未来中国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亿欧《2021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测算,商用清洁市场人工成本和商用清洁机器人渗透率,2020年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为58.1亿元,同比增长120.0%。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49.1亿元。
据「汤恩科技」创始人崔彧玮观察,即便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但商用清洁机器人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少痛点,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用不起来”和“用不下去”。
“用不起来”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与智能化设备操作不匹配。在目前从业者人员构成来看,行业的从业门槛低,没有标准的培训架构,同时年龄偏大,而市场上现有的机器人产品往往需要专业知识和复杂操作。他举例称,如果让一个保洁阿姨操作智能屏,选地图、选定地点再去选任务,整体操作下来还是存在一定难度。
而“用不下去”则体现在设备的可维护性。机器人结束一天的作业后,要对其进行从内到外的完整清洁,将水箱、吸盘、刷盘等清洁组件拆卸下来维护、清理。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多呈现圆筒形态,拆卸困难,后续的机器维护清洁存在不便等问题。
“从地基到塔顶”,贯穿式自研技术
基于上述商用清洁应用场景痛点和需求,崔彧玮判断商用地面清洁机的巨大市场潜力,在疫情期间决定二次创业成立「汤恩科技」,专攻智能商用地面清洁机的开发。据他介绍,「汤恩科技」实现算法、控制平台、传感器全自研。
关于商用清洁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他认为相对于商业场景中的其他机器人产品,如派送机器人、客服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并非新物种,但在实际场景中,也只是简单进行浅层的消杀或吸尘工作,呈现渗透率低的现状。
对此,崔彧玮指出,成本是影响其规模化落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介绍道,商用清洁机器人的系统相较复杂。例如,机器人要有50~60升水的容积来满足一天的清洁需水量,这则导致机器人在体积和重量上会更大、更重,控制起来更复杂,且搭载的传感器更多,因此在叠加因素下成本也会更高。
针对成本问题,崔彧玮介绍,「汤恩科技」从技术端整合了机器人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资源,一方面将成本尽可能降低;同时在研发方面,区别于核心零部件依赖外部采购的友商,「汤恩科技」通过自研传感器技术,优化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同步性、协同性,从底层提高机器人性能。据崔彧玮介绍,「汤恩科技」商用清洁机器人的运行速度可达1.2m/s,同时实现厘米级的控制精度,工作效率比市场上同类产品高20%-50%。同时通过使用激光加视觉融合定位技术,实现了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对于场景中的布局变化、人流干扰等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关于团队,在崔彧玮的眼中,「汤恩科技」属于技术型与传统型的“remix版本”。创始人崔彧玮拥有深厚学术和创业背景,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是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神经学博士;2017年,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了一个家用扫地机器人创业团队,并将自主研发的视觉导航技术应用于家用扫地机。他强调,创始团队横跨不同行业,其中来自手机通讯行业团队成员负责机器人控制平台,以智能手机芯片方案来研发机器人的控制器;电控部分由来自于家电行业的团队成员负责,以冰箱、洗衣机的电控的思路来做洗地机的底层电控和芯片。
创新融合传统,推动清洁行业数字化升级
面对产品与应用场景难以融合、导致被认为“鸡肋”的问题,「汤恩科技」调整 “先有机器人,再增加清洁功能”的设计逻辑,以实用性为出发点,在传统手推洗地机的形态基础上,增加自主规划、导航等功能。在产品工艺上,使用一体化成型滚塑工艺;在机体内部的用材上,以塑料替代了金属,使得整体机身重量变轻,容积更大,机器人自主作业也能更灵活轻便,效率更高。
“机器换人”,是机器人普及后最常见的说法。但在商业清洁市场,崔彧玮有另一番见解,“我们并不认为短期内,将机器人放在应用场景中就能完全替代人,就不需要保洁岗位了”。实际上,商业场景中的清洁需求远不止地面清洁,更多的还有卫生间、墙面玻璃、扶手电梯等多元化的细分场景,“这些需求都是非标的,大部分仍需依靠人工配合设备去解决”。
目前商用清洁机器人的功能很容易被类同于家用扫地机器人,无论是用户还是厂商,关注重点都在于自主移动部分,而往往忽略使用期间的操作、使用后的维护。“我们更希望强调「汤恩科技」的产品先是好用的工具,其次才是机器人、酷炫的科技产品这样的定义”,商业清洁场景解决方案涉及约3000个SKU,而清洁机器人是其中某一个环节的某一类产品,目前市场需要的是能灵活适应现有清洁体系的设备。
在崔彧玮看来,传统与创新并不对立,“创新不代表颠覆、也不是与传统厂商竞争”。他认为,在较长时间内,商用清洁场景中,以机器人替代保洁员工的思路是行不通的。这个理念也贯彻了「汤恩科技」的产品设计到商业合作上。
由此,「汤恩科技」选择与现有品牌方、渠道方,共同为商用清洁市场推动产业升级。近期,「汤恩科技」与清洁巨头「德国卡赫」推出了第三代AI智能清洁机器人KIRA BD 50/50,共搭载有十大种类、40多个传感器,帮助机器人实现视觉、触觉、深度感知、距离感知等多种感知能力。通过从机器人大脑到机器人五官贯穿式自主研发设计,实现机器人对环境“无死角”的感知。「德国卡赫」在清洁领域近90年的深厚积累和严格的测试标准,也为这款产品提供了品质背书。
各个产业都迎来了数字化升级的机遇。「汤恩科技」尝试通过清洁机器人、手持吸尘器、高压清洗机等进行物联网化,通过机器人对作业场景的感知能力、数字化建模能力,对保洁全链条实现数字化升级,并以“任务报告”的形式反馈给用户,有助于用户对耗材、设备保养和维修周期等形成了可视化管理。
展望商业清洁行业,崔彧玮认为,从业人员呈现老龄化问题,行业仍处于低端服务业的阶段,他希望将清洁机器人作为清洁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切入点,将保洁岗位变成技术岗位,提升人员“单兵作战”的效率,同时提高从业人员薪资水平,实现清洁行业摆脱“低端服务业”的标签。
他坦言,面对当下激烈的业内竞争以及资本市场的追捧,「汤恩科技」的核心方向还是深入挖掘用户真实场景的需求,靠产品力获得认知进而提高整体性价比,赢得市场份额。据悉,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2000台出货量,已和德国卡赫、碧桂园物业、山东海德、苏州朗电等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碧桂园创投投资副总裁张喆深表示,从整个清洁行业的市场容量来看,中国约有10万家保洁公司、1000-1500万保洁从业人员,按照清洁机器人替代10%-15%的人工初步计算,商用清洁蕴藏千亿级市场,是最具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汤恩对清洁行业有深厚的积累和沉淀,目前与全球清洁巨头德国卡赫的深度合作,让汤恩在技术的优势之上,对行业有更加扎实而深入的理解,汤恩可以保证产品在基础设计、工艺方案、材料选择等方面可以稳扎稳打,不走弯路。很高兴能与汤恩并肩携手,助力商业清洁机器人在住宅物业、酒店服务、社区增值服务等方面的落地。
创想未来资本(WaveFront Ventures)创始人李晨表示,我们自2015年开始在全球物联网产业进行战略投资和创新孵化,任何和物联网相关的投资,过程中呈现出的高估值、泡沫,还是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用动态的曲线去审视。商用清洁行业在当下大环境内的困境以及迫切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完成行业变革与升级的内在动力,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无疑是非常契合的一块拼图。商用清洁的市场规模很大,但是接近1/3在地板清洁,智能化程度非常低,人员成本也非常高。无论产品设备还是服务解决方案,欧美商用清洁市场都比中国领先。随着AI技术的发展,汤恩的创始团队背景,加上我们对于商业清洁市场的认知,都值得创想未来资本快速果断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