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再成两会焦点,科技才是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许璧端 江倩君 36氪广东 2022-12-29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文 | 许璧端

编辑 | 江倩君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也是粮食生产以及农作物外贸出口的最主要来源。而安徽省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

卢鸿鸣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有2000亩的承包土地,冬季种植小麦,夏季种植玉米,两季轮作,用地的同时也能养地。不久前,这片土地上的小麦幼苗开始由黄色变为绿色,并向上迅速生长,这意味着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
 
农业无人机:“虫口夺粮”的坚实伙伴

进入返青拔节期的小麦受温度、播种量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侵袭,也是麦蜘蛛、蚜虫等害虫危害盛期,需要及时喷药预防,是农作物关键的春季管理时期。卢鸿鸣和合作伙伴两个人必须要抢抓这一关键期,完成2000亩分散的、面积相对较大的农田的防治。他们选择用农业无人机来完成。

卢鸿鸣介绍,由于2000亩地是固定的,农业无人机经过一次测绘,就能自主规划航线。此后每次打药只需用一辆小车把无人机装备、农药和水载到田间地头,完成配药后就能直接装机并精准作业。“正常情况下,2000亩地,使用无人机两个人两天就能完成一次防治作业。”

卢鸿鸣表示农业无人机可以大大提升作业效率

(图源:「极飞科技」)


今年,卢鸿鸣已经早早完成了返青拔节期的防治。接下来,等到小麦抽穗扬花期,面对难以防治的赤霉病,需要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配进行“一喷三防”;再等到灌浆期,干热风成为小麦的主要对手,卢鸿鸣和合作伙伴需要再喷施叶面肥,提高光合作用,减轻干热风危害,增大小麦产量。

“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周期,除了由于开春时节风大,除草剂喷洒较少用无人机执行外,后期防治基本上均采用飞防形式进行作业。”据介绍,除了播种和收割,2000亩地的中间管理过程全由卢鸿鸣和合作伙伴两人用一台无人机完成。“利用无人机抢抓黄金的防治时间,各个时期都防护到位的话,小麦产量可以提高10-20%。”

今年一月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对卢鸿鸣来说,农业无人机便是“虫口夺粮”的坚实伙伴。

一方面,使用农业无人机可以突破环境限制及时防治。例如小麦扬花抽穗期一旦遇雨天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需要立即喷施药剂,但地走式喷雾机和人工都难以雨后下地打药,而空中作业的无人机则可以快速执行,减少病虫害损失。

另一方面,农业无人机的用药量精准,喷洒均匀,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卢鸿鸣使用的「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准确识别目标区域和施用药量,结合厘米级精度的定位导航系统精准作业,从而实现节水节肥。
 

在全国农田寻找更多乡村振兴发力点

卢鸿鸣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其中一员。在黄淮平原,像卢鸿鸣这样借助现代化设备抓紧防治的农户并不少。根据央视报道,安徽临泉县总计有152万亩小麦,其中机械化率超90%,农业科技正在推动小麦增产增收。

农业无人机正在给安徽小麦作业

(图源:「极飞科技」)


在使用农业无人机之前,人工打药和地走式农药喷雾机是常见的两种打药方式。人工打药时间长、效率低,且需要管理大量的工人,卢鸿鸣的工作量反而不少;使用地走式喷雾机更加轻松,但容易压断麦子,每打一次药就是一次损失。相比之下,空中作业的农业无人机既不损伤小麦,且操作方便作业精准,降低劳动强度,让务农不再是脏兮兮的累活儿。这与两会提出的“确保产粮”“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等要求不谋而合。

不止在安徽,也不止小麦这一农作物,农业科技企业在探索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寻找更多乡村振兴发力点,为农业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在去年,「极飞科技」就深入农田一线,成功打造“新疆超级棉田”。两位90后使用智能化生产工具和智慧农业软件系统,对新疆3000亩棉田进行耕种管收的全程管理,实地验证了智慧农田的可能性。此后,「极飞科技」打造了地形更加复杂的“广州超级农场”,在南方水田探索智慧化方案,打造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本。

科技让更多人才回流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图源:「极飞科技」)


高科技落地在安徽小麦地、新疆棉田,也在广州水田。智慧农业入驻全国各地农田,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青年提供了无人机飞手、无人机教员等新兴岗位,将更多人才引入农村。大批年轻人选择回归农村、从事农业创业的同时,也将数字时代的更多新技术与新理念带回农村。极飞“超级棉田”系列视频中记录的两位95后飞手,便是从四川前往新疆棉田进行飞防作业,两、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收回两架无人机的成本。

“务农”重新成为年轻人的个人职业规划,让农村成为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事实上,我国的农业无人机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才迎来飞速发展。无人机技术不断成熟,一系列补贴政策也把农业无人机推到了更多农户面前。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我国植保无人机拥有量同比增长77.52%。

卢鸿鸣便是在这时候接触到农业无人机。2020年,当时的卢鸿鸣还是农资经销商,只有一两百亩地,大部分业务是为飞防企业提供农药。在与飞防企业的接触过程中,卢鸿鸣看到了农业无人机的应用前景,于去年购买了两台农业无人机。卢鸿鸣判断无人机的使用将使其有能力管理更多亩地,因此陆续追加土地至2000亩。

经过多年实际应用的探索,农业科技企业对于如何把药剂防治更好地结合到无人机上、什么时间点与环境下的操作才能有最好的效益等问题都陆续形成更成熟的方法论,为粮食安全凿开一条出路。

农业无人机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推动。随着2021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农业再次成为焦点,“两会”更是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等问题讨论推向高潮。“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一系列举措和明确要求彰显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农业科技公司带来利好,当下无疑是农业科技公司快速发展的好时机。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优惠措施将从用户层面进一步实现农业无人机的普及;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将成为孕育智慧农业的温床,而智能农业设备的出现也将推动高标准农田更快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2022年“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在技术层面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提速,鼓励农业科技公司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落地应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者,农业科技公司还有无限潜力释放在农业中。

而回归到距离农业无人机最近的农民身上,关于农业无人机未来的发展,卢鸿鸣也有自己的期盼。去年,在卢鸿鸣的推荐下,更多附近的农户也开始购入并尝试使用无人机。卢鸿鸣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进一步普及农业无人机,并将成熟的种植模式推广给更多农民,带动农资销售。

卢鸿鸣或许不知道,他在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也是在解决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